這類恆星泰“cool”辣
週一 · 知古通今|週二 · 牧夫專欄
週三 · 風月同天|週四 · 觀測指南
週五 · 深空探測|週六 · 茶餘星話|週日 · 太空探索
原作:Brian Koberlein
翻譯:胡敏
校譯:牧夫天文校對組
編排:王璞
後臺:李子琦
原文鏈接: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62426/your-oven-gets-hotter-than-this-star/#more-162426
太陽、小質量星、褐矮星、木星相對大小的藝術圖示
圖片來源:木星:NASA、ESA、和 A. Simon (NASA,GSFC);太陽、小質量星:NASA、SDO;褐矮星:(NASA,ESA,and JPL-Caltech)
可以用是否發生核聚變來區分恆星和行星:恆星質量巨大,可以在其核心聚集氫,行星因爲質量原因就做不到。在恆星和行星之間還有一類星,那就是褐矮星,這些星星質量巨大,會經歷核聚變,只不過不是通過聚合氫實現。最大的褐矮星溫度很高,頗有恆星之態;但是最小的傢伙只有能烘培披薩的溫度。
還有一種特別小的恆星,但是可以引起氫聚變,這就是紅矮星——大名鼎鼎的M型矮星。最小質量的紅矮星是木星質量的78倍,個頭和木星差不多,但是密度更大,溫度更高,表面溫度可以達到2800K(2527°C),冰冷的木星溫度只有165K(-108°C)。
質量在65-78倍木星質量的天體,其中心核可以實現鋰聚變;質量在13-65倍木星質量的天體完成氚聚變,但是在這兩個過程中,不會有大量熱量產生,所以褐矮星在可見光譜內不甚明亮,天文學家只能用按照紅外光譜將其歸類。
褐矮星藝術圖示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
L型矮星最熱,其表面溫度在1300-2000K(1027-1727°C)之間;接下來是T型矮星,其表面溫度爲700-1300K(427-1027°C);Y型矮星最冷,其表面溫度爲300-700K(27-427°C)。把溫度特別低的Y型褐矮星看作類恆星天體,總覺得有些奇怪:哪有一個恆星比木星小,但是表面溫度還沒有地球夏天的溫度高呢?我們應該把氚聚變作爲褐矮星的界定條件嗎?爲什麼不冠之以行星之名呢?畢竟,像地球一樣的行星也需要核衰變加持纔能有能量運行。
除此之外,準確獲取小褐矮星質量絕非易事,用質量作爲褐矮星的界定條件也很牽強。
還有一個界定褐矮星的方法,那就是判斷其是否在無線波長範圍內可見。真正的恆星會發射大量無線電波,其本身磁場強、等離子體密集,無線電波便會格外明亮。而溫度低的褐矮星並不會發出無線電波,所以就這一點,它們更像是大行星,絕大多數只會發射紅外線。一些行星諸如木星也會發射無線電波,但那是因爲極光的影響,整個天體並不會這樣。所以,用發射無線電波界定類恆星是否可行?
據證實,一個發射無線電的褐矮星溫度可以很低。天文學家最近觀測到了一顆名爲WISE J062309.94?045624.6褐矮星發射的無線電波,這是一顆T型褐矮星,質量是木星的40倍,表面溫度爲700K(425 °C),按照人類標準,這溫度賊高,但是和太陽的5700K(5427 °C)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天文學家不確定溫度低的恆星是如何發射無線電波的,但他們認爲這很可能是因爲其磁場強大且旋轉迅速引起的。這會產生髮電機效應,以致於大量無線電波噴射出來,源源不斷。當然,這僅僅是超低溫褐矮星發射無限電波的首例,如果以後能找到其他案例,便可對其無線電波發射機制一探究竟。
參考資料:Rose, Kovi, et al. “Periodic Radio Emission from the T8 Dwarf WISE J062309. 94–045624.6.”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951.2 (2023): L43.
責任編輯:楊欣冉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衆號:astronomycn
赫羅圖
WIKI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