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動作健身又美型!醫:照三餐做幾乎治百病

醫師表示,多做「踮腳尖」的動作有不少好處。(示意圖/Shutterstock)

踮起腳尖、踩腳板,這是我們每天走的每一步伐,但多做「踮腳尖」的動作有不少好處,醫師表示,踮腳尖能改善靜脈曲張、加強血液循環、避免水腫、間接保護膝蓋,且代謝變好,身體就不易累積脂肪,無形中也讓體態更美好。醫師建議,此動作每次約做3分鐘,建議早中晚各做一次。

臺北市立聯醫仁愛院區中醫師蔡曜鍵表示,小腿又被稱作人的第二個心臟,適當的踮腳尖運動,可以幫忙小腿肌肉收縮,靜脈迴流更好。物理治療師陳胤甫指出,踮腳尖會收縮小腿後側肌肉,因爲肌肉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運送血液,類似幫浦功能,小腿的深層靜脈便仰賴肌肉收縮,將腳底、離心臟較遠的血液送回主要靜脈,進入身體循環。踮腳尖有助於預防靜脈曲張,避免水腫,且代謝變好,也就不容易累積脂肪,小腿更結實。

●維持體態 提臀、縮腰、下肢結實

適當的踮腳尖也能讓腰、臀、小腿收縮,瘦腰提臀,讓下半身更纖細,維持較好的體態,蔡曜鍵說。因爲肌肉平常處於放鬆狀態,必須靠一些動作讓它收縮,而踮腳尖可提臀、緊縮下肢,腰、腹也會跟着用力,一鬆一緊間達到運動效果,較不會產生虛浮、肥胖。

●間接保護膝蓋

蔡曜鍵和陳胤甫都表示,中老年人或膝蓋不好的人應把踮腳尖當作運動,因爲只要打直膝蓋、不需要彎曲,相較於爬樓梯等運動,踮腳對膝蓋傷害較小。此外,踮腳尖也會讓大腿出力、緊繃,同步鍛鍊大腿肌肉,間接達到保護膝蓋的效果。蔡曜鍵解釋,保護膝蓋首重鍛鍊肌力,因爲年過20,肌力越來越薄弱,骨頭壓力增加,便容易產生骨刺,承受重量的關節也會日益退化。

●靜脈曲張患者不宜踮腳尖

但蔡曜鍵和陳胤甫都提醒,並非人人都適合做踮腳尖的運動。專家表示,若已經有嚴重靜脈曲張問題的人,不建議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下踮腳尖,最好穿上彈性襪,並在專業指示下進行,以防靜脈在已受損情況下,肌肉出力促使靜脈壓力更大,導致曲張更嚴重。

陳胤甫建議,可以調整踮腳尖的方式,比如保持懸空、不踩地的踮腳尖,降低承重壓力。蔡曜鍵則建議,避免從事下半身太費力的動作,例如爬山、跑步、爬樓梯,改作水療、游泳,都能防止靜脈曲張加重。

●踮腳尖+翹腳板 一鬆一緊有效果

建議久坐族有空就踮踮腳尖,加強下肢靜脈血液迴流、循環,避免水腫,若要當成運動,事前暖身和事後收工拉筋同樣不能少。但蔡曜鍵提醒,必須上下踮腳,一鬆一緊,才能加強循環,並非持續保持踮腳尖不動,長時間高壓之下,恐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因爲這樣如同長時間踩着高跟鞋,小腿可能更粗壯,骨架也會受影響,可能導致痠痛、發炎,引起肌腱炎或足底筋膜炎,甚至循環變差,導致肌腱斷裂。

首先要暖身。1. 活動踝關節。2. 雙腳與肩同寬,微微下蹲,膝蓋超過腳尖再回來,反覆做,可活動踝關節。保持挺胸,平視前方,可以幫助踮腳尖時更順暢。3. 可簡單旋轉踝關節,再伸直及彎曲腳踝,放鬆小腿肌肉。

接着,進行踮腳尖的正確動作。1. 站着踮:手扶牆或穩定物品如桌椅,雙腳張開,站穩腳步,踮起腳尖,上半身保持正中,維持5~10秒、再休息5秒,反覆10次,約做3分鐘。建議早中晚各做一次,或每天洗澡前做一次。2. 坐着踮:若已有脊椎、腰、腳踝受傷或骨盆歪斜,站着踮腳尖可能讓症狀加劇,坐着踮腳尖相對壓力較小,且隨時能做。3. 踮腳尖+翹腳板:踮腳尖要搭配翹腳板做反向動作,兩動作一起搭配訓練,效果更佳。

之後要收工。1. 坐着伸直膝蓋,腳底板上彎,將腳趾指向自己。2. 類似暖身動作,前弓後箭,後腿膝蓋打直,腳底板貼地,讓身體自然前傾。

文章來源: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