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詐欺、財務虐待案增 信託可扮高齡失智者守護者

由左至右:信託公會副秘書長陳靖宜、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黃詩淳、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創新中心執行長李智仁、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華南銀行副總李宗賢、瑞興銀行協理楊明學、匯豐臺灣銀行副總裁翟金虎、三信銀行經理蔡俊隆。(圖/信託公會提供)

我國高齡人口中罹患失智症的比率逐年增加,伴隨而來的「照護詐欺」與「財務虐待」情況已在臺灣真實上演。信託公會理事長雷仲達12日表示,依衛生福利部2019年的研究與統計,因罹患失智症而有就醫需求的比例,會隨患者年紀老化而增加,例如65歲以上長者就佔失智症就醫人口的9成6。所以一名高齡失智者,其對醫療照護與周邊支援的需求也會更加依賴。「信託」就很適合爲高齡失智者的個人財產保障與支援需求,提供守門員與好管家的角色。

爲使信託業會員瞭解在高齡社會下可發展的信託服務型態,以及金融科技如何應用於信託領域,信託公會在2022年甫歡樂跨過新年之際就舉辦本次研討會,邀集專家共同與信託業高階主管們探討這項熱門議題。

此次延請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黃詩淳,以比臺灣早步入超高齡社會的日本新近發展的信託商品爲研究對象,爲我國信託業發展高齡社會信託商品的方向提出建議;另外也請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長李智仁,爲信託業務如何應用金融科技工具提出分析,也透過這場研討會的機會讓信託業主管們能吸收新的概念與想法。

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強調,信託的優勢在於它是唯一可以指定繼承人、受益人如何使用委託人留下來的資產的金融商品。日本爲了鼓勵高齡者將資產活化,儘早將資產傳承給下一代使用,利用稅負優惠加信託,將高齡者的財產設定信託,下一代將信託財產運用在教育費用、結婚、生產等政府鼓勵的方向,纔可以享有更高的免稅優惠。

呂蕙容提到,目前已有信託業者結合線上申請與查詢平臺,運用行動科技簡化申辦流程,可讓高齡客戶更願意利用身邊手機就可以使用信託服務;也有照護業者結合金融科技,以信託支付爲核心將多種照護服務結合,讓需要照顧服務的高齡者能利用手機就可有一站式服務。

呂蕙容指出,面對核心客戶逐漸年老,信託業者可參考日本金融機構運用金融科技的作法,與金融科技業者跨業結盟或自行研究設計符合高齡者需求的商品,透過提高服務品質來提升差異化與競爭力及客戶的黏着度,如建置生物認證系統來減輕高齡者記憶密碼的困擾、開發各種關懷問候App來保障財產安全、透過監視器影像與演算法,偵測金融詐欺的警告通知系統。

同時高齡者可能面臨行動不便或是記憶衰退的情況,因此可以研究是否能將高齡者的金融相關資訊,例如財產目錄、存摺之保管等,與可信賴之人共享的可視化服務等,有助於高齡者及生理缺損人士取得金融服務;或利用數據辨識客戶真意避免犯錯等,都是國內信託業者未來可研議發展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