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殺人案 法官邊判刑邊掙扎

長照殺人案,兇手與被害者同爲一家人,連法官都看不清其中糾葛與愛恨,外界只能臆測,永遠無法得知老太太當下的心情。插畫/陳靖宜

近年來照顧壓力殺人案件上百件,許多法律人法庭上往往看到另一種悲劇,兇手充滿悔恨、自責,家人更是爲難,量刑則是法官判決前最大挑戰,多位律師都說,任何人因照顧壓力超過臨界點而鑄下的錯誤,現行法律無法根本解決這類案件問題,除了社會應重視長照議題、法規制度也應更細緻補漏。

曾爲多起照顧壓力殺人案件辯護的律師周信宏說,照護引發的社會案件,社會輿論多會憐憫不捨,但法律上殺人案是重罪,法定最輕本刑就是十年。即使自首、情堪憫恕可兩度減刑,仍有多起案件最後判刑兩年半、需要入獄服刑。

周信宏跟多位曾審理過類似案件的法官心中都有同樣的疑問,把這些人關進牢裡,有意義嗎?尤其這類案件的死者家屬,同樣天人交戰、在法庭上往往求法官輕判。

多位審理過此類案件的法官內心都有過掙扎,儘管同情當事人處境,但畢竟牽涉到人命,刑責之外、還有生命倫理、是否會有鼓勵作用等問題需要考量。

「我擔心自己倒下後,兩老臥病在牀,造成小孩負擔…」這是照顧失智又中風的丈夫超過十年,後來因壓力大而殺死丈夫的一名婦人在法庭的說詞,充滿痛苦悔恨;三名總陪母親出庭的子女同樣心痛,求法官「對母親從輕處罰」。

另名因長期壓力而砍死結褵五十七年丈夫的老婦,家庭原是外人眼中三代同堂的和樂之家,案發後,子女才發現屬於傳統女性的母親,長期默默承擔照顧丈夫的責任,不曾抱怨,但隱忍多年壓力終究崩潰。子女們一方面悲痛父親喪命,又不忍母親受嚴厲刑罰制裁,更令家人難受的是,法院即使最後減刑輕判,但老婦人就在入獄前一天病逝。

律師範振中說,「每次開庭對婦人都是個折磨」,最終的悲劇結果,並非現今司法能夠承擔。冷冰冰的法條,更難以套用到複雜的人性。這類人道面案件,能否有包括社工師、精神鑑定專家陪審,值得主政者思考。

縱使目前有相關長照或喘息陪伴,扶助律師黃榮坤說,許多年長者不知如何求助,政府不該處於被動,等出了問題纔想解決,爲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