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鑰匙、弄丟高鐵票是失智症前兆?放心!可能只是你心不在焉
示意圖/ingimage
與好友參加新竹尖石鄉司馬庫斯的三天旅遊,每個民宿房間只提供一把鑰匙,我和室友因作息時間不同,鑰匙得遞來遞去。
第二天早上,二十位團友集合要去觀賞巨木羣,鑰匙應該在我身上,但臨時卻遍尋不着,只好不鎖門。等我們來回走了十公里,回到餐廳吃披薩時,我手往揹包裡一探,卻摸到了鑰匙,趕緊向室友道歉。
爲什麼當初找不到?因爲一心都在看日出、吃早餐和賞粉櫻,鑰匙隨手一擱,沒放在心上,而當急着要鎖門時,則愈急愈找不到。
第三天,我們因有事要先回臺北,在高鐵售票處買自由座。眼看離發車時間只剩八分鐘,朋友買好票後,給了我一張票,立刻拖着我們兩人的行李前行,我也快速往驗票閘門走。過了關回頭一看,她卻站在閘門外,不停地掏着每個口袋說:「我找不到票!」只好無奈地高舉我的行李,越過閘門拿給我。
這時,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奔向我們,手上揮着一張車票高喊:「票在這裡!」
原來匆促間,好友只顧着幫我拿行李,卻把自己的車票留在櫃檯了。我們兩人這下子成了半斤八兩,誰也不要怪誰健忘或心不在焉。
除了讚揚和感謝這位工作人員的機靈與熱心服務,不免也猜想這種事是不是常發生,以至於他很有經驗?
這趟旅遊,提醒了銀髮族如我需注意兩件事:
記憶七罪,「心不在焉」最常見
記憶很重要,學業、事業、人脈和日常生活等都需要它。然而,人的記憶並不完美,有時還不太可靠。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沙克特(Daniel L. Schacter)於一九九九年的論文指出,人類的記憶有七項缺失(「記憶七罪」):短暫(transience)、心不在焉(absent-mindedness)、空白(blocking)、錯誤歸屬(misattribution)、暗示(suggestibility)、偏頗(bias)和持久糾纏(persistence)。
其中,以「心不在焉」最爲常見,如好友與我的例子。主要是因爲當下沒有專注,或受到其他有趣或重要事件的分心之故。例如忘了戴口罩、找不到車鑰匙,出門上了車後,卻沒印象自己是否有鎖門、瓦斯是否有關、電插頭是否有拔掉等。
留心「忘性」及「認知功能」的變化
好友不免有些擔心:「我們兩人是否出現了失智症的前兆?」
圖爲《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書封,寶瓶文化提供
其實這種偶爾發生、而且有原因的「忘記」,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並非失智症的徵兆,大可放心。
例如馬友友在紐約時,匆忙中曾將極爲名貴的大提琴留在計程車的後車廂,幸好幾小時內就找回來。專心做實驗的牛頓,也曾把手錶當成蛋來煮。
但是,如果丟三落四的事件經常發生,愈來愈嚴重,而且別人都說你記憶差,但你卻覺得還好,加上其他認知功能也開始出現問題時──便應該就醫檢查是否有失智症了。
(本文出自《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寶瓶文化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