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憶東:A股下半年是先抑後揚震盪市 聚焦科創紅利
進入下半年,A股市場的行情如何,投資主線又分佈在哪裡?6月16日,在興業證券2021年中期策略會上,澎湃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了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研究院副院長張憶東。
對於下半年的A股行情,張憶東表示,一言以蔽之:“平淡中尋找新奇。”
其中,“平淡”指的是宏觀經濟平淡、A股大盤指數平淡,今年下半年A股整體表現或爲先抑後揚的震盪市,行情雖有波動,但是並不是熊市。“新奇”則指的是結構性行情精彩,“科創牛”剛剛起步。
張憶東進一步指出,具體而言,一方面,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方面,國內外需求都將弱化,經濟增速在三、四季度可能逐季回落。另一方面,資金面上,貨幣政策或將保持中性。
對於A股市場下半年的運行節奏,張憶東認爲,可以總結爲“先抑後揚”。
“先抑”指7月中旬之後,市場可能會迎來下半年風險釋放相對集中的階段。“後揚”則是指最晚於四季度,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市場對於政策收緊的預期將進一步吃下定心丸,甚至有可能出現流動性結構性寬鬆略超預期。
市場風格方面,張憶東表示,下半年乃至未來數年的投資主線,都應該是擁抱“未來的核心資產”。其中,“科創硬實力”和“盈利真本事”,將成爲“未來核心資產”行情的主導。策略方面,A股可聚焦科創紅利,港股可聚焦新經濟業績支撐的龍頭。
對於近期市場廣泛關注的通脹,張憶東認爲,通脹並不是問題,更不會影響貨幣政策的決策。總體而言,不能導致貨幣政策收緊的通脹,都不是能夠引發A股系統性風險的因素。雖然PPI的擾動,會帶來短期行情風格的變化。但是隨着下半年PPI的見頂回落,A股週期股逆襲的行情大戲,也將迎來謝幕。
風險方面,張憶東提醒投資者,下半年需防範內部和外部兩類風險。國內方面,三季度是趁機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房地產債務風險、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的好時機,因此,股市行情要當心三大存量風險化解時的擾動。海外方面,三季度美股行情波動風險加大,或會對包括A股和港股在內的全球股市形成短期擾動。
不過,張憶東強調,不論是內部風險因素還是來自外部的擾動,對A股而言都只是短期情緒的擾動,而不是系統性風險。
以下爲澎湃新聞記者與張憶東對話實錄(略經編輯):
澎湃新聞:展望下半年,你認爲A股市場的行情如何?
張憶東:一句話,平淡中尋找新奇。
所謂“平淡”,指的是宏觀經濟平淡、A股大盤指數平淡,今年下半年A股整體表現爲先抑後揚的震盪市,行情有波動,但是並不是熊市,更不會是2018年行情的重演,整體看並沒有系統性風險。
所謂“新奇”,則指的是微觀創新朝氣蓬勃、結構性行情精彩,“科創牛”剛剛起步,方興未艾。
具體來看,首先,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方面,國內外需求都將弱化,經濟增速在三、四季度可能逐季回落。同時,淨出口的貢獻將放緩,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也將回落。不過,通脹並不是問題。
其次,資金面上,貨幣政策將保持中性。一方面,是爲化解存量債務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則是爲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整體看,雖然不至於像2020年二季度那樣系統性寬鬆,但是結構性的寬鬆超預期,還是有可能的。不過,如果三季度出現信用風險事件,流動性或將結構性寬鬆。
行情節奏方面,應表現爲先抑後揚。“先抑”指7月中旬之後,市場可能會迎來下半年風險釋放相對集中的階段,如化解存量風險、金融反腐、美股的波動等,均可能會對A股和港股,形成一種短期的擾動。不過,這又恰恰是投資者進行長期佈局的好時機和黃金坑。
所謂“後揚”,一方面,是行情震盪可視爲風格切換的信號,無論是長期結構性行情的孕育,還是下半年大盤行情震盪以後的佈局,風格將向真正的成長進行傾斜。
另一方面,則是最晚於四季度,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市場各方對於政策收緊的預期,將進一步吃下定心丸,甚至有可能出現流動性結構性寬鬆略超預期。
澎湃新聞:上半年,A股風格切換頻繁。對下半年A股的交易主線,你有何預測?最看好A股的哪幾個板塊?
張憶東:下半年乃至未來數年的投資主線,都應該擁抱“未來的核心資產”。其中,科創硬實力和盈利真本事,將成爲“未來核心資產”行情的主導。
隨着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雙循環驅動”的新階段,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新經濟增長動能漸露崢嶸。當前,A股科創板、創業板以及港股新經濟,已成爲“未來的核心資產”的孵化器,新經濟公司已經佔其絕對比例。
同時,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及智能製造成爲全球競爭的高地。中國實體經濟的智能化重塑,特別是製造業的智能化重塑,是中長期的投資抓手。
此外,隨着先進製造業的發展,科創成長將迎來新機遇。過去兩年,一批高增長的先進製造業細分行業機會逐步涌現,如電力設備及新能源、電子、機械、通信等行業。
澎湃新聞:具體到A股的投資方面,你有何策略推薦?
張憶東:在策略方面,建議投資者“以長打短,穿越短期波動,擁抱未來的核心資產,精選科創成長領域的‘小巨人’”。其中,A股聚焦科創紅利,港股聚焦新經濟業績支撐的龍頭。
需要指出的是,科創“小巨人”是指集中在先進製造業、科技創新領域,市值100億到800億元左右的公司,下階段有望獲得超額回報。相比前兩年已經被市場所充分預期的大市值優質資產,這些細分行業的“小巨人”更具成長性。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科創“小巨人”並不是指2012年至2015年主題投資式的“炒小票”,而是具備科創硬實力,在細分領域具有競爭優勢的標的。
澎湃新聞:近期,通脹成爲宏觀經濟焦點。你如何看待當前的通脹?將如何影響下一步的經濟走勢和政策?對A股市場影響幾何?
張憶東:總體來看,通脹並不是問題,更不會影響貨幣政策的決策。不過,二季度PPI的高位震盪,可能會引發防止大宗商品過快上漲的產業政策。
具體來看,下半年,淨出口的貢獻將放緩,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將回落,國內外需求環比走弱,國內結構性政策調整,都將減輕大宗商品漲價壓力。因此,大宗商品上漲難以持續。
預計PPI下半年將出現回落,同時豬週期繼續向下。雖然有其他新的漲價因素,但是CPI壓力不大。
總體而言,不能導致貨幣政策收緊的通脹,都不是能夠引發A股系統性風險的因素。雖然PPI的擾動,會帶來短期行情風格的變化。但是隨着下半年PPI的見頂回落,A股週期股逆襲的行情大戲,將迎來謝幕。
澎湃新聞:對今年港股市場的行情,你有何看法?A股市場與其相較,有何投資優勢和劣勢?你更看好哪個市場的投資?
張憶東:2014年至今,隨着互聯互通機制的深入發展,推動A股和港股市場逐步趨於融合,港股正逐步擺脫離岸市場的定位,目前已經成爲中國權益資產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港股通進行投資的內地資金,有望成爲港股市場的中流砥柱和“本土”資金。
長期來看,A股和港股的投資是一種互補的關係。香港市場當下正在發生質變,進一步擁抱中國新經濟。過去一年,有一批優秀的互聯網龍頭企業、新消費的獨角獸、生物科技等新經濟龍頭在香港上市,而這些A股市場所沒有的優質核心資產,強烈吸引了內地的投資者。
不過,就今年而言,恆生指數的表現,應該強於A股的大盤指數表現。同時,如果互聯網政策風險趨弱,港股指數年底有望再燦爛。
澎湃新聞:近期,美聯儲的動向受到了市場的多方關注。你認爲,當前海外市場對A股的影響程度如何?
張憶東:雖然今年下半年美股不是熊市,但脆弱性、波動性將加大,成長有望跑贏。
對於海外市場,可以用三個關鍵詞組來展望:一是“覆水難收”,不用擔心美聯儲的動向,下半年美國流動性難緊,海外低利率環境將打臉“緊縮”預期。大國博弈背景下,中長期保持低利率、刺激經濟增長將是美國走出高債務泥潭的必由之路。下半年,美國經濟“三高”(高債務率、較高失業率、較高的通脹)繼續,復甦動能放緩,美聯儲實質性退出寬鬆政策的概率不大。
二是“波動加大”。下半年,美國經濟或步入“類滯脹”,經濟走弱、通脹高位震盪。因此,下半年美股雖然不是熊市,但其脆弱性凸顯,三季度有調整壓力。
三是“風格切換”。下半年,美債收益率將維持區間震盪,不同於上半年的快速提升,成長股的估值風險釋放告一段落。因此,下半年美股市場有基本面支撐的成長股,有望再次跑贏。
整體來看,雖然美股波動、大國博弈風險,短期對中國股市有擾動,會影響下半年A股和港股市場的投資風格。但長期而言,中國經濟在全球是最有成長活力的,而且人民幣長期升值的預期或者趨勢還是比較清晰的。因此,海外資金對中國權益資產的配置,以及中國老百姓財富向權益資產的配置這兩個大趨勢,都是方興未艾的。
澎湃新聞:下半年投資者需特別規避哪些市場風險?
張憶東:下半年,影響市場的風險可分爲內部和外部兩種,但對於股市,都只是短期情緒的擾動,而不是系統性風險。
國內風險因素方面,首先,源於在“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化解三大存量風險,分別是地方債務風險、房地產債務風險、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其中,三季度正是趁機化解存量風險的好時機,所以股市行情要當心三大存量風險化解時的擾動。
外部風險方面,是海外美股波動和大國博弈的風險,但這對中國股市均是短期擾動和長線機會。具體來看,美股市場下半年特別是三季度,行情波動風險加大,或會對包括A股和港股在內的全球股市形成短期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