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臺灣主體、迴應美中需求 臺積電以實力握穩主動權
▲臺積電如何應對美中兩大國的拉扯,成爲矚目的焦點。(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林宏文
因應美中強勢競爭,選邊站成爲臺灣製造業不得不面對的局面。在世界科技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臺積電,如何應對美中兩大國的拉扯,成爲矚目的焦點,而「實力」即是它今天從容應對的重要基石;臺灣政府更要加把勁協助,才能使「護國神山」挺立得更穩健。
美中兩大國從貿易戰、科技戰再擴及到金融戰,改變了全球產業的生態與樣貌,對於臺灣關鍵挑戰之一,就是製造業恐怕也要被迫選邊站。在最關鍵的半導體高科技領域,美中掀起在地化與去全球化浪潮,具備舉足輕重地位的臺積電,也成爲美中貿易戰中最受矚目的一枚籌碼。
5月15日,臺積電宣佈赴美投資晶圓廠,同一天美方再宣佈新一波華爲禁令,首當其衝的就是華爲海思訂單佔營收14%的臺積電。兩件大事同一天宣佈,不僅凸顯臺積電在全球半導體業的關鍵角色,也讓臺積電如何應對美、中兩大國的戰略,全都攤在陽光下。
6月9日,臺積電舉行股東會,針對美國政府緊縮對華爲出口禁令,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對於大國間角力帶來的限制,臺積電會找出方法,一一化解限制。
劉德音強調,臺積電的優勢是「Everyone's foundry」(大家的晶圓代工廠),擁有市場技術領先地位,沒有半導體,就無法做智慧型手機;至於要化解限制,就是其他手機廠商採用臺積電製程生產晶片,在手機廠商市佔率此消彼長下,等待限制所帶來的市場改變,再取得平衡。
劉德音這番話講得很含蓄客氣,但若用更直白的話來說,意思應該就是,「臺積電技術領先所有對手,國際大廠的生產製造都要依賴臺積電,華爲若受限制不能下單,其他公司訂單也會很快補上來,臺積電有啥好怕的?」
的確,有很多人覺得,在美中兩大強權對抗過程中,臺灣這種小國有如棋子,只有任人搬來搬去,不然就只能選邊站,跪下去求訂單。不過,對於已站在半導體生態鏈制高點的臺積電,顯然並非如此。
去年6月,美國政府邀請亞洲業者赴美參與Select USA會議,當時臺灣有不少企業受邀前往訪間,團員中有一位最受矚目的人,就是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有團員發現,劉德音在整個行程中,被安排單獨與美方高層見面。
許多人從這些蛛絲馬跡中,猜測臺積電感受到赴美設廠的龐大壓力,但直到5月中,臺積電對於是否赴美投資都沒有鬆口,據瞭解,臺積電沒有輕易表態,當然是要等待各州提供更好的投資方案,模擬出未來對臺積電最有利的條件組合。
對臺積電來說,投資美國是很重大的一件事,不能不謹慎小心。先從客戶結構來說,臺積電有近6成客戶都是美商,而且這個比例從臺積電創立以來就一直是在6成以上,因此,把美國客戶照顧好,是臺積電首要工作。
▲臺積電全球生產據點分佈。(圖/臺灣銀行家提供)
只是,過去美國客戶訂單拿到臺灣生產,客戶沒有意見,但如今美國政府有疑慮,臺積電就應該傾聽照顧。
對美方來說,當臺積電擁有關鍵技術,衆多美商IC都靠臺積電生產,尤其是與國防軍事相關晶片,若都要拿到臺積電臺灣工廠製造,從風險控管來看,哪一天中國拿下臺灣,並限制臺積電供貨給美商企業,這是美國最須擔憂且預防的事,因此,臺積電根據客戶需求赴美設廠,是自然合理的決定。
至於從臺積電的立場來看,過去赴美設廠不會排在優先事項內,因爲美國生產成本還是高很多,集中在臺灣生產有明顯的羣聚效應。但是,若美方給予很好的優惠,可以讓生產成本大幅降低,還能接近客戶,那就另當別論了。根據劉德音的說法,目前美國工廠的毛利率會和臺灣一樣,顯然美方給的優惠及補貼相當不錯。
從競爭角度來看,美國政府爲了實現「美國製造」的理念,也與英特爾、三星及格芯(Global Foundries)等討論在美國加碼投資的事宜。由於美國祭出優惠條件,若其他對手捷足先登,臺積電又太晚決定,也可能出現被英特爾、三星超車的危機,這種因素不得不列入考慮。
此外,臺積電選擇亞利桑那州設廠,當地是半導體重鎮,除了英特爾、恩智浦,Microchip總部也位於此處,供應鏈也不必從零開始。從各種面向來看,赴美投資對臺積電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赴美投資,突破瓶頸創新機
更何況,赴美投資也可能爲臺積電帶來額外的好處。美國一直是半導體先進大國,許多半導體設備、材料、高階IC設計等技術源頭都在美國,因此,當臺積電走到摩爾定律已出現瓶頸的時代,往前看已是前無來者,必須在一些新材料及製程領域探索出新的道路時,到美國投資設廠並就近接觸客戶,可以吸收更多的技術養分,也是相當必要的。
另外,在僱用美國優秀人才部分,也可以彌補目前臺積電以臺灣人才爲主的結構,此外亦可強化部分產品線,例如用在國防領域的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FPGA)晶片,或是其他更創新的產業應用。
因此,臺積電也一定要考量,到美國設廠會不會因此與中方交惡?對臺積電來說,無法接單華爲並非臺積電的主觀意願,而且早在10年前就到上海松江設8吋廠,4年前又到南京投資12吋廠,比起臺積電在美國只有一個8吋廠的規模大了許多,臺積電並沒有「厚此薄彼」。
當然,臺積電南京廠目前是以12、16奈米爲主,至於美國亞利桑那廠2024年量產5奈米,技術的確領先許多,但越晚投資的廠房製程一定更先進,這也是很自然的事,臺積電面對中國官方的態度與立場,應該都可以站得很穩。
不只對美、中兩國都有交代,對於自己發跡的臺灣來說,臺積電一向重壓臺灣,把9成以上的廠房投資放在臺灣,7、5、3奈米的研發及製造也都以臺灣爲主,美中兩國的工廠產能都只佔全部2%左右,也讓臺積電以臺灣爲主體,保持獨特中立的晶圓代工角色,做所有人的朋友,始終是不曾改變的。
▲臺積電透過美國投資案,將美中兩大市場佈局建構完成。(圖/CFP)
美國雖然一直是科技強權,但後起之秀的中國絕對無法小看,美國目前具備各種優勢條件,但中國半導體業正急起直追,如今中國已是全世界最大半導體市場,未來成長潛力更是臺積電無法忽略。未來臺積電在中國的業務比重仍然有機會大幅增加,這也是追求成長的臺積電無法放棄的大商機。
其實,歷經貿易戰、5G戰及病毒戰後,當今美中兩強形成「一個世界、兩套系統」的趨勢已非常明顯,生意人都想在兩邊做生意,問題是,誰都想左右逢源,但誰有能耐同時做到?如今,臺積電透過美國投資案,將美中兩大市場佈局建構完成,接下來就是要抓緊兩個市場的大商機,一個都不放過。
臺灣過去在國際政治版圖上一直是個邊緣人,很少有發言的分量,但臺積電卻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龍頭,這個天然的屏障與保護,讓臺積電不會有很大的選邊站壓力,反而能心平氣和地向美方提出各種設廠條件。臺積電可以擁有這種協商力量,是因爲站在產業制高點上,有多少實力就講多少話。
政府加把勁,勿讓臺積電孤軍奮戰
當然,臺積電的實力強,若維持目前的研發與投資,不要犯重大錯誤,與其他對手的領先差距至少還可以維持3到5年。只是,產業競爭非常現實,別人也會不斷進步,近來美中兩大國加緊投資與佈局,傾國家力量支持產業,確實是臺灣無法忽視的事實。
例如,近年來中國不斷砸錢投入半導體,每次加碼都是幾千億元,目標是2025年中國半導體自制率要達到70%的目標。至於美國也有半導體振興計劃,不僅美國國防部旗下的DARPA提出振興「在地生產」的電子復興計劃(ERI),近來更醞釀通過《CHIPS Act》法案,以5年250億美元投入研究、投資廠房的稅收抵免等優惠,確保美國技術領先並創造工作機會。
但是,在美中兩國政府都下重手振興半導體產業時,臺灣政府的重視程度顯然差距太遠。例如4年前各國政府積極投資人工智慧(AI),臺灣科技部也提出相關計劃,但投資金額卻僅有200萬美元,當時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很無奈地說,這樣的金額實在太少,好像應該再增加兩個零纔對。小國寡民的臺灣,面對美中兩大強權的國家力量,顯得相當微弱單薄。
被稱爲「護國神山」的臺積電,確實是臺灣之光,不僅佔據全球晶圓製造半壁江山,市值8兆元也是臺灣企業不曾達到的輝煌記錄。只是,這座神山得來不易,如此珍貴,若讓臺積電一家公司單獨對抗兩個國家,也是太過沈重了一點。臺灣在產業政策上,確實該再多加一把勁了。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臺灣銀行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