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貨幣刺激不解決根本問題

黃土地上望星空

窯洞文化撞擊企業家精神

歡迎關注 xinzhuangketang

幾乎所有的人,而且都是聰明人,在同樣的時間犯了同樣的錯誤,這是經濟危機的重要現象。企業家的本職工作就是預測未來,判斷未來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如果說大部分的企業家判斷同時出問題了,那究竟是什麼原因?

這次經濟危機

也是宏觀經濟學的危機

經濟教科書有一個最簡單的假設,經濟是單一的產品,這個產品叫“GDP”。這個單一產品的假設有時候會導致非常荒唐的結論。比如說,一個人花100萬蓋一棟房子,另一個人花100萬造一門大炮,然後用大炮把房子炸了,結果是,社會財富損失了200萬,但統計上,我們的GDP反到增加200萬。這就是隻關注總量分析的迷誤。

宏觀經濟理論第一個問題,就是不看結構的問題,只看總量。在宏觀經濟學裡面,GDP又分解爲消費、投資加淨出口所謂的“三架馬車”。比如,在一個經濟中,消費佔比60,投資佔比35,淨出口佔比5;另一個經濟是消費佔比80,投資佔比20,淨出口佔比是0,這兩個經濟被假定是可以互換的。假如投資掉了15,淨出口的5沒有了,政府可以通過擴大內需,把國內消費由60增加到80,這個經濟馬上就恢復了。這是大錯特錯。第一個經濟和第二個經濟是完全不一樣的,儘管他們在總量上是相等的。大家多吃多穿,我們的鋼材生產能力的過剩問題能解決嗎?水泥生產過剩問題能夠解決嗎?無論是世界還是中國,現在面臨的都是結構的問題,而不是投資不夠了就增加消費,消費不夠了就想辦法出口。我們中國出口給外國人的東西,未必就是我們中國人能夠消費的東西。中國是生產假髮最多的國家,有多少人能夠消耗這些假髮呢?

還有就是假定貨幣隻影響總量,而不影響結構,比如對相對價格和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的影響。實際上,貨幣不是中性的,誰先拿到貨幣誰就佔便宜,誰後拿到貨幣誰就吃虧。假如現在貨幣總量增加一倍,都放在我手裡,意味着我從你們每個人手裡面剝奪一半的財富,而不是簡單所有的價格增加一倍,因爲我的需求結構和你們不一樣,價格結構和原來就不一樣了。貨幣對經濟的影響都是通過相對價格的變化而發生的。由於忘了這一點,宏觀經濟的政策有一個目標:CPI保持穩定。這就大錯特錯了。80年前的1929年發生的大危機和這次危機之前,CPI都沒有太大的問題,爲什麼我們的經濟出現了大問題?就是價格穩定並不代表宏觀經濟是正常有效的。

我們分析宏觀經濟,一定要理解國民經濟是由不同的部門組成的,每一個部門的波動是不一樣的。我們看實際的例子,2007年10月以來到2009年2月工業增加值的增長率,基本的特點是,經濟在高漲的時候,重工業增長的速度遠超過輕工業,而經濟走低的時候,輕工業增加的速度也超過重工業,我們怎麼可以說由於消費不足導致了衰退呢?顯然不是的。再如1999年到2009年幾種價格指數的變化,包括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和消費品價格,經濟在高漲的時候,越到上游,生產資料的價格漲得越快,消費品不怎麼漲,而經濟到下滑的時候,就倒過來了。可見,生產資料相對於生活資料的價格變化更大。這關乎到宏觀經濟當中的重要問題,也許CPI很穩定,物價很穩定,但是上游原材料價格暴漲的時候,預示着經濟要出問題了。如果我們僅僅看CPI,我們覺得這個經濟很正常,這是格林斯潘幾年前爲自己辯護的理由:我的宏觀經濟沒有問題,因爲我的價格很穩定。但是資產價格、原材料價格暴漲他就不考慮。但我們要明白,不能把貨幣理解成爲中性的,只關注總量,不關心結構。

物價指數的下降現在被認爲是很可怕的事情,物價下降就當做蕭條。從歷史上看,通縮和經濟蕭條沒有必然的聯繫。從1873年到1896年,西方許多國家的價格水平年平均下降2%左右,但沒有帶來蕭條,相反,生產水平年平均增長了2%—3%。美國1870年到1879年這十年間,價格水平平均每年下降1.8%,但這10年是美國曆史上增長的黃金時期。現在我們習慣了通貨膨脹,而不習慣於通縮收縮,看到物價水平下降,我們就着急,就要注入貨幣,幫助它提起來。經濟正常的狀態應該是什麼?就是隨着技術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物價略有下降。物價略有下降,是所有人分享到了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但是,政府不讓它下降,就要增加貨幣,誰拿到增加的貨幣,誰就佔有經濟增長的好處,而其他人很難分享到這個好處。貨幣對經濟的破壞在於對結構的破壞,政府穩定物價的時候,實際上注入了太多的貨幣,這個時候扭曲已經開始,當他發現問題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現在宏觀經濟學還有一個錯誤,把儲蓄理解爲“罪惡”,而不是一種美德。如果說儲蓄是一種“罪惡”的話,美國人的消費那麼高,爲什麼美國會出現問題呢?我們所有的技術進步都離不開投資,投資只能來自於儲蓄。從歷史來看,早期經濟學家把儲蓄看作是美德,但自凱恩斯之後,儲蓄變成了“罪惡”。很多人說爲什麼經濟下調了,因爲儲蓄率太高了。大家都說中國的儲蓄率太高了,但是高到哪去了?中國的家庭儲蓄1996年的時候佔到GDP的20%,到2006年的時候佔到16%(印度是22%),同期,企業的儲蓄由13%到20%。企業的儲蓄,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儲蓄,有多少是好的,多少是不好的,這纔是應該分析的重點。企業的儲蓄就是投資,這些投資是不是有效率,如果不是,就會產生過剩的生產能力,恰恰是導致經濟危機和經濟下調的原因。

美國人多年來一直到危機之前都不儲蓄甚至是負儲蓄。美國政府現在要鼓勵美國家庭儲蓄呢,還是應該鼓勵他消費呢?他們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他們講的理論基礎就是有問題的。按照宏觀經濟學的說法,有一個乘數效應,如果收入的1塊錢裡面,8毛錢消費,2毛錢儲蓄了,國家投資1塊錢,GDP就增加了5塊錢。如果你的收入裡面9毛9都消費了,就是投資1塊錢,GDP就增加了100塊錢。這是非常荒唐的。

宏觀經濟學把目的和手段顛倒了,我們看看GDP的公式,所謂三駕馬車:GDP=消費+投資+淨出口,增加消費就能增加GDP。實際上,恆等式不是因果關係,我的收入等於買車花了多少錢、買房花了多少錢,等等,但不是說我多買了一輛車,我的收入就多增加了十幾萬。GDP本來是我們的一個手段,我們的目的是生活得更好,大家的消費可以持續地增長。現在倒過來了,爲了維持GDP的增長,號召大家增加消費,目的和手段完全顛倒了。

再看看投資。投資的目的是爲了增加未來的消費,我今天花1塊錢投資,以後明天、後天可以消費2塊、3塊錢,這是我們投資的目的。現在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理論怎麼解釋?投資是爲了今年GDP的增長。這個區別非常重要。如果投資是爲了未來的消費,每一塊錢的投資必須帶來足夠多的收益才值得做,但是如果投資是爲了今年的GDP的話,我們不需要關心投資在哪,只要錢花出去就行了。

這樣你就可以理解我們現在的宏觀政策多麼的混亂,因爲目的和手段顛倒了。爲了GDP而消費,不是爲了消費而創造GDP;爲了今年的GDP而投資,而不是爲了未來的消費、未來的財富而投資,這樣怎麼能夠保證投資是有效率的呢?我們知道美國政府、各國政府、各地方政府的思路,我今天投資1塊錢,一年後報廢了,投資之後有沒有效率,我不關心,因爲我關心的是今年的GDP。如果我們的出發點不是爲了有效的投資,就根本不可能保證投資的有效率。

政府如何應對危機

我認爲,這次危機是由於貨幣太多引起的,不是太少引起的。太多的信貸、太多的投資、太多的消費,出現問題後,我們繼續爲經濟增加貨幣,就回到剛纔講的,投資不行了就增加消費,消費不行了就增加投資。其實,不可能解決根本問題。我們要尋找更加有效的方法,要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上把我們的企業做得更好。

中國的經濟問題主要是結構問題,不是總量問題,或者說沒有結構問題就無所謂總量問題。除了產業結構和地區結構,我還要加一條,所有制結構,我們那麼多浪費性的過剩生產是哪來的?很多是我們的政府做的。國有壟斷企業賺錢沒有人分紅,又不能發太多獎金,怎麼辦呢?唯一的辦法就是投資,亂投資。

市場是調節結構問題最好的辦法。應該使我們的價格制度、工資制度、就業制度變得更加靈活,而不是像現在這麼僵硬。如果在去年我們不通過勞動合同法——這裡有一些條款對中國經濟的傷害是很大的,我們這次調整就要輕鬆得多。現在包括老闆和員工之間,原來還有人性化的管理,現在我們都用堅固的防範,都把對方當成小人來看待,影響很不好。勞動的制度變得僵化了,我們的調整就會變慢。企業玩不下去了,該裁員就要裁員。只有市場不斷調節,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失業的問題纔能有效地解決。

我也非常同意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我們的國有部門仍然壟斷了很多行業,我們很多的投資仍需要政府進行批准。小攤小販是一個問題,除了小商小販,大商大販也放不開。只有自由競爭的權利,經濟才能真正的恢復。

減稅我也同意。政府要考慮國家的整體經濟狀況,困難時期,政府要寬宏大量一點,要看得更遠一點、更寬一點。日子難過大家要分擔,大家都有困難,每人分擔一部分。世界也好、中國也好,不能靠消費來解決問題。假如從現在開始,所有的工資不發錢了,發消費券,三個月就過期,那就都消費了,能解決中國的問題嗎?不能解決。還有一些振興計劃,有些是可以振興的,有些是不能振興的,它已經過剩了,已經產能超過20%、30%,三年之後超過了50%、100%,那問題就更大了。

企業如何應對危機

第一點,企業家一定要回歸到企業家的本性,企業家的本性就是發現市場。我們看到生產過剩了,一定有沒有被滿足的市場,你要很好地觀察,很好的研究它,找到它。

企業家在困難的時間應該各地都走一走。很多人變成企業家是怎麼變成的?就是由旅遊變成的,他發現這個地方人沒吃的、沒穿的,竟然有這麼多資源,就發現了市場。有一些企業原來是出口型的,面臨了困難,你沒有訂單了,別呆在家裡,你要出去看看,是中間商還是哪裡出現了問題,一定要回歸企業家的本性,尋找市場。

第二個要利用好價格機制。該降價就降價,不要老耗着、拖着。應該說萬科的王石是好榜樣,2008年他降房價的時候很多人都罵他。現在證明人家是對的,人家降價不是說思想有問題,提前降價現金流就回來了。每一個企業家都要考慮降價,尤其是困難的時候,你現在定多少價應該看未來,看邊際成本。

第三點就是制度創新。中國的企業家是非常擅長制度創新的,這是我們這30年不斷走過來的原因。政府可能出臺一些政策,有些是對的,有些是不對的,越是不對的政策,越需要制度創新來糾正。我想提到一個例子,1989年中國經濟危機的時候,經濟增長掉到3.8%,民營企業、鄉鎮企業怎麼應對這次危機的?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讓工人不領工資,然後把他的工資變成股份,就解決了問題,這些企業就活過來了。這就是制度創新,我們的企業家要在這方面多動腦子。

還有技術創新。如果你能夠降低成本,你就可以有市場,原來經濟繁榮的時候,大家花錢如流水,現在精打細算了,你在降低成本方面創新能夠做什麼?我去西安調查,一個生產汽車齒輪的企業,做得非常好,因爲他用低成本的辦法,他的市場很快就恢復。

還有就是自主品牌建設。凡是有自主品牌的企業,面臨的困難就沒有那麼大,不像純粹做OEM的,中國企業過去一直強調“貼牌”,危機的時候,那些和你訂貨的人不訂貨了,你可以創一個自己的牌子,用你自己的牌子就可以賣了。

還有就是產業重組。中國的行業集中度太低,這次危機恰恰是提高企業集中度最好的機會,行業的兼併一定要出現。大家不要想着企業死了資產就沒有了。一個企業死了,他的優質資產被人拿走了,而不是說這個資產就一把火燒了。這是所有權變革的過程,結果是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

還有,我們的企業家一定要在危機中學習。尤其是最近成長的企業家,沒有過過艱難的日子,不像先輩的企業家,一開始過的日子非常的難。通過學習,以後頭腦不要那麼發熱了,看經濟總是看那麼幾條曲線,有些部門高價格的時候,後面的問題就出來了,無論是地產還是股票市場,只要價格太高,後面一定出問題。

我們也不要太悲觀。預計再過30年,中國的企業裡面一定有一些會和世界的大企業“稱兄道弟”。條件很簡單,研究一下美國企業的歷史,就是市場經濟。人類的歷史就非常的清楚,沒有哪一個政府靠自己能把經濟搞好的,只有靠企業家的作用,靠市場自發調節。我相信中國在危機的時候會多做一些改革,而不是僅僅花錢搞刺激。如果我們的企業家更多承擔企業家的責任,去發現市場,我們經濟復甦的速度就會快一點。

本文由作者在2009年5月光華深圳分院十週年論壇上的演講整理而成,收入作者《市場與政府》一書,西北大學出版社2014年出版。

感謝您關注“辛莊課堂”。本公衆號由“辛莊課堂”製作並享有版權;轉載、摘錄、引用、改編、闡釋本號原創文章的部分或全部須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若未經本號許可,將追究其相應責任。該平臺引用的部分內容、圖片、音/視頻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請相關權利人與我們聯繫協商相關授權事宜。謝謝!

中企君薦讀

編輯:米果。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覆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爲己任。

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