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被拆成近20個景區收費”,誤讀何以發生|新京報專欄
▲網傳的“張家界景區價格表”圖片。圖/社交平臺
據九派新聞報道,近日,有人發文稱,“張家界景區”被拆分成近20個小景區,每個小景區單獨收費,這引發爭議。網傳圖片顯示,在所謂的“張家界景區價格表”中,列有19個景區,收費價格多爲一兩百元。
對此,張家界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工作人員迴應稱,尚未關注網傳圖片,但張家界市內有多個景點,每個景點單獨收費。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則稱,該圖片所列景點均是不同地方,需單獨收費。
被誤讀的“張家界景區”
如果僅僅看網傳的那張圖片,很多人可能會產生一種誤會,以爲這裡的“張家界景區”就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由此認爲後者的做法不厚道。但此景區非彼景區,圖片中的“張家界景區”,顯然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不是一個概念。
張家界市是一個旅遊城市,前者的“張家界景區”可以籠統地認爲是張家界市的旅遊景點,並非代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景區。所以,輿論認知中確實存在一種偏差。
應當看到的是,這種誤解有信息差的原因,但也源於公衆對景區門票價格的關注和敏感。從景區檔次和對應的價格看,即便是5A級景區,全國平均門票價格也只有百元出頭,而張家界地區的景區門票價格普遍在百元以上,這應該也是引起普遍關注的重要原因。
雖然張家界景區的門票價格應該都經過程序審批覈準,只要不存在違規行爲,那就是合理的。可是,合理合法並不意味着遊客的完全認同和理解,只要有比較在,也就很難完全阻止遊客發出的“價高”疑問和揣測。網上迅速傳播的有關張家界區域景區門票的信息,事實上就是公衆關注景區門票價格的反應。
而且,對票價高低的認識,既來源於絕對數,也來源於相對數。有的時候,相對數可能更重要。比如,景區門票價格與居民收入的對比,景區門票價格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例等。
顯然,如果居民收入較低,人均消費支出總體不高,那麼,在同等景區門票價格的情況下,遊客對景區門票高低的認知更容易產生明顯的差異。這些,正是那張被誤讀的照片引發爭議的關鍵原因。
景區僅有答疑釋惑還不夠
當然,景區門票價格高並不是張家界獨有的情況,具有普遍性。這可能表現出當地對門票經濟的依賴,更多是不得不爲,因爲眼下很多景區除了門票收入的確並沒有更多的收入來源。
餐飲、購物、文創等發育不足,對景區 IP 的二次開發,包括旅遊演藝和周邊設施的配套,難以帶動更多綜合性消費,如此,只能倚重門票收入。
對於相關景區,在面臨社會關注的時候,即便價格的形成合理合法,但也最好不要抱着清者自清的想法,任由輿論質疑發酵。景區對輿情的影響應該有充分的評估,積極行動起來,答疑釋惑。
比如,準確完整客觀地向社會解釋爲什麼價格如此,相當重要。尤其是在遊覽內容、觀賞價值、投資規模、服務質量、旅遊者流量,以及社會效益、環境生態效益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以及補償合理運營成本、保持收支總體平衡等方面,要有充分的解釋。
今年4月實施的《湖南省景區門票及相關服務價格管理辦法》也要求,“景區門票及相關服務價格的制定和調整,應當堅持公益導向,遵循公開透明、誠實信用和質價相符原則,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和相關部門的檢查。”
當然,僅僅有及時客觀充分的溝通和解釋還是不夠的,景區還要在形象塑造優化、產品創新和服務提升上有主動明顯的動作。
比如,探索將不同景區串聯在一起,既對遊客有靈活性和選擇權,又能給遊客帶來更多實惠的聯票、通票制度。力度儘可能大一點,讓遊客感到景區的關注、專業和用心,有更多的獲得感。
改變“門票經濟”說易行難,但縱觀國內外經驗,景區僅僅依靠“門票經濟”,回報空間相對有限。那麼,景區還要積極探索在門票經濟上做“減法”,打開想象空間,通過建立更豐富的旅遊供給體系,在遊客體驗和經濟效益之間找到平衡。
撰稿 / 楊勁鬆(中國旅遊研究院)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