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鹹安宮整修竣工 再現歷史風華

彰化縣歷史建築大城鹹安宮歷經3年終於在27日竣工,27日上午辦理入火安座儀式,縣長王惠美特別現身與地方仕紳一同團拜。(吳建輝攝)

香火傳承超過200年的彰化縣歷史建築大城鹹安宮,在日治昭和時期重修成現今格局,彰化縣政府爭取文化部2000多萬經費,歷經3年修復,27日竣工,廟方舉辦入火安座儀式,縣長王惠美與地方仕紳團拜,她特別感謝中央補助文化資產修復,及泥作匠師、剪黏泥塑匠師等協助,讓鹹安宮能風華再現。

彰化大城鄉鹹安宮創建於清朝道光年間,1666年先民吳氏至福建泉州同安白礁奉請保生大帝來大城厝莊奉祀,1821年廟宇開始興建,經過數次改建,最終1930年竣工,成現今格局,是當地最重要信仰中心之一。

王惠美表示,鹹安宮修復工程竣工,可以說是大城鄉的宗教盛事;鹹安宮於2008年登錄爲歷史建築,2011年完成進行階段修復調查,直到2017年才着手進行工程規畫,2019年向文化部爭取經費動工,感謝文化部補助2139萬、縣府編列配合款572萬,加上管委會自籌142萬,歷經3年終於完工。

王惠美說,修繕工程並不容易,縣府特別聘請到彩繪匠師陳敦仁、蘇福壽及小木作匠師孫國輝、泥作匠師林洋慶、剪黏泥塑匠師王武雄等專業匠師,共同參與鹹安宮的修復工程,透過匠人精神盼賦予鹹安宮新生命,也希望未來鹹安宮能發揮大城在地特色,吸引更多人潮,帶動地方發展。

彰化縣文化局表示,這次主要針對屋面、屋脊、大木作、泥作、彩繪、剪黏泥塑及蟲蟻防潮等處進行修復,未來將遵循縣長的文化政策,除了文化傳承之外,也會積極創新,強化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而除了鹹安宮之外,今年鹿港十宜樓、鳳山寺等也都完成修復,還有鹿港金門館、彰化市中興莊等,也都積極修復中,盡力保存縣內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