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河是古老的,也是現代的
《留住記憶 留住鄉愁》系列紀錄片拍攝散記
陪我的省一起出圈
屈建龍 作品
太行山的秋景是我們念念不忘的拍攝內容。前兩年拍攝紀錄片《岳家寨》時,我們就與這美景不期而遇。
當時是十一月初,我們到達岳家寨時,就被那無敵的美景折服了。雨後的太行山,漫山遍野都是秋的氣息,各種灌木喬木披上了五顏六色的彩服,真的就像畫家的調色板一樣,要什麼顏色就有什麼顏色,而且搭配得非常貼切。置身這景色之中,你會由衷讚歎大自然的神力,祂是用怎樣的巧思把這麼多的元素和諧地擺弄到一起?真像古人形容的那樣:“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這是2022年11月8日我們在長治市平順縣岳家寨。
這一次,我們又來到太行山,拍攝陵川縣丈河村。
丈河村是2016年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子位於太行山餘脈與晉南丘陵交接之處,山川重疊,阡陌縱橫,松柏漫山遍野,溪水叮咚常流,既像北國江南,又像世外桃源。
雖然多次來過晉東南,雖然對這裡的美景已經有所預期,但是,當我們到達後,還是被深深震撼了。
羣山倒影
村子四面環山,一條廖東河環繞四周,一座座四合院落整齊排列在山窪之中。擡頭望去,滿眼都是秋天的美景,漫山遍野的樹木呈現出斑斕的色彩,隨手一拍就是大片。來自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三五成羣,徜徉在無邊的景色中。
經過一天的走訪,我們大概瞭解到村子的基本情況。這個村子給我們突出的印象就是新與老的對比。村子有大小廟宇十幾座,多數是明清時期的建築,有據可考的明代建築就有7、8處。晉城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在這個村子投入2.8億元,整體打造村子的旅遊業態。整體佈局是聘請法國設計師精心構思的,把法國的浪漫藝術與中國的傳統建築完美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搭風格。所以,我們的拍攝思路由之形成:運用對比的手法,拍攝動感的畫面,解構丈河的密碼。
我的文案開篇也產生了:“山西是古老的,又是現代的。一個村莊,把古老與現代完美地融爲一體,打造成康養勝地,丈河做到了”。
之後,我用了大量筆墨來呈現這種對比。比如:丈河的時間是靜止的,又是流動的;丈河是寧靜的,又是躍動的;丈河是淳厚的,又是新鮮的等等。
祖師頂上保存的殘碑。顯示明朝天啓二年字樣,是公元1622年。
第二天的拍攝就從最高的祖師頂開始。祖師頂從下到上分佈着4座廟宇,有山神廟、關公閣、奶奶廟和三觀廟,山頂最高處的祖師殿,供奉着我國北方普遍信奉的本土神仙真武大帝。這個廟創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三月初三丈河廟會,當地人都要登頂到此祈福。
說起來也真巧,我們上個月拍攝紀錄片雲丘山時,也拍攝了一座真武廟。雲丘山有一座山也叫祖師頂,山頂的廟宇供奉着真武大帝,據說是真武大帝的成仙處,故名始祖廟。中國人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但對大禹的父親卻知道的不多。大禹的父親鯀因爲治水失敗後,在這裡修煉42年終成大道,成仙昇天,後人爲了紀念他修廟名爲始祖廟。
這是鄉寧縣雲丘山始祖廟。
登到山頂放眼望去,對面的懸崖峭壁上也有一座廟宇,陪同我們的駐村書記郭志強告訴我們,那是被稱爲太行山上的懸空寺——南崖宮。陡立的峭壁上,一排紅色的廟宇如懸在空中,在繚繞的雲霧中若隱若現,亦真亦幻,飄飄欲仙,令人神往。登上南崖宮,不到10米寬的地方排列着兩座廟宇——觀音殿和龍王殿。南海觀音菩薩用悲憫的目光注視着村子,保佑村裡的百姓。龍王則護佑着村子風調雨順,豐衣足食。
南崖宮
在以往的拍攝中,我們一般是7、8個人組成一支隊伍。這一次,要同時進行兩部紀錄片的拍攝。一路人馬奔赴呂梁山,拍攝興縣雜糧紀錄片,我所在的這一路隊伍拍攝紀錄片《丈河村》。
人馬分開了,任務就加大了。我們這一組四人每天拍攝長達十個多小時,既要拍夜景和星空,又要拍早晨的日出,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有時候連飯也顧不上吃,天氣好的時候從早晨拍到下午兩三點是常有的事。
攝影總指導馬正的眼睛就是我們的取景框。每到一處,他總是到處轉悠,眯起眼睛四處觀察,有了好的創意才架起設備拍攝。攝影師紀澤陸人年輕,幹勁足,忙前忙後,哪裡都有他的身影。而我們的導演歐志強更是忙得腳不沾地,他既是導演,又是聯絡員,還是道具、場記兼燈光,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大家開玩笑叫他打不死的小強。
在丈河,有一個特別的感受,就是空氣質量非常好,我們形容是呼進去的每一口空氣都像過濾後的純淨水,新鮮至極。在村委會辦公室對面的顯示屏上,實時滾動播報着村裡的空氣質量,我們每天看到的數據都令人驚訝:pm2.5數值是0,pm10數值是0,負氧離子含量動輒20000以上。據郭志強介紹,村子平常負氧離子含量都在10000到80000之間,他從2021年5月開始駐村工作,半年以後,常年困擾他的過敏性鼻炎治癒了,功臣就是村裡的空氣。紀澤陸每天都要拍一下這個顯示屏,發現這幾天的數值都在20000以上,拍到的最高數值是28000。要知道,我們所在的城市,公園的負氧離子含量纔不到800呀。
丈河村牌樓
我們注意到,在村子的牌樓上,村名的丈河是三點水的丈字,而不是現在的丈河。原來,這個村子的名字來源於村邊的河流。在北方,這樣的河流大多是季節性河流,冬天枯水,夏天暴漲。在明清時期,這裡是南來北往的客商們歇腳的驛站,夏天漲河時就進不了村子,客商們就習慣把村子叫作漲河村。後來,人們又根據河流寬不過丈餘的特徵命名帶三點水的丈河。電腦普及後,因爲電腦上打不出這個漢字,索性去掉三點水改名丈河。
拍攝中,有幾個人物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李有虎,75歲,部隊復員後回村養蜂,養了五十多年,年產蜂蜜2噸多。他家的庭院裡栽着棗樹、梨樹、核桃樹、櫻桃樹等果樹,種着連翅,黃芪,荊芥等藥材。他說,人活一輩子,幹啥都要幹好,把事情做到極致,要付出,要鑽研,把心用盡,把功夫用盡,就會有收穫。讓人不由得感慨:無論多小的舞臺,都能唱出人生的大戲。
拍攝李有虎庭院
31歲的王川14歲離家打工,幹了十幾年廚師。2021年返村,村裡搞旅遊大開發,家裡舊房拆了建新房,他在自家院子裡開辦農家樂,既當廚師,又當服務員,年收入十幾萬元。他高興地對我們說,辦農家樂雖然辛苦,但能掙到錢,還能陪伴父母和孩子,一家人在一起再累的日子也快樂。
這裡的每個人都頭頂蒼穹努力地生活。
在一個清代的老院子裡,我們採訪了村黨支部書記石愛國。他是丈河人,家卻安在河南。2005年在村裡辦起了企業,2007年當選黨支部書記,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用企業的利潤給村裡安裝自來水,給村民低價供應暖氣,並想方設法引進資金,開展鄉村旅遊項目,讓村子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百年染坊
這一點,從退休教師武有生嘴裡形象地表達出來。80多歲的武老師精神矍鑠,張口就給我們背誦他寫的一首詩。
《風雨廊橋》/風雨廊橋真美貌/橋下流水浪花飄/綠水青山金銀山/黨的吩咐記得牢。
這山,這水,這人,這景,深深地刻在我們的腦海中。我和馬正甚至已經選好了民宿,計劃來年的夏天到這裡住一段時間,給自己的心靈放一個長假。
我激動地用這樣一句話給解說詞收尾:“來丈河吧,把時間交給丈河,把健康留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