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健、元斌扛票房 《太極旗》導演坦言:太脫離現實
1988年的漢城奧運,不但開啓韓國民主化的第一部,盧泰愚總統更宣佈韓國電影「解禁」,讓人民可以自己申請拍電影。姜帝圭導演1995年首部自編自導且自行貸款拍攝的電影《銀杏樹牀》,在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後,也讓韓國企業掀起投資電影的熱潮。
《銀杏樹牀》的成功,讓韓國開發銀行投資公司(KDB Capital Corp.)決定投資姜帝圭500萬美元(約新臺幣1.5億元),拍攝南北韓諜報電影《魚》。該片拍攝手法、主角設定、運鏡手法,跳脫南北韓觀點的概念,以及仿好萊塢商業片的氣氛舖陳,在諜報中穿插動人愛情故事,完全超越當時亞洲商業片的格局。
《魚》中媲美好萊塢的槍戰場面,是他引進美國特效技術,以實際攝製影像搭配電視臺新聞資料畫面,並進口新型道具槍做音效,總票房高達3500萬美元(約新臺幣10億元),自此打開韓國電影新局面。
5年後,姜帝圭自編自導的《太極旗—生死兄弟》,卻因劇情揭露政府抓學生充軍與軍隊殺害30萬所謂「赤色分子」的負面歷史,一度受國防部阻撓,要求刪掉敏感內容,並以支援槍枝、坦克等利誘,都遭他拒絕,導致籌資困難。
開拍前兩個月,姜帝圭將公司、個人財產、《魚》的獲利,加上借貸共籌到70億韓元(約新臺幣2億元),「抱着就算被世人遺忘也要走到底的決心,先拍冬天的場面,剪成短片在坎城影展播放。沒想到反應熱烈,順利籌足150億韓元(約合新臺幣4.5億元)製作費。」
《太極旗—生死兄弟》動員200多名工作人員,2萬5千名臨時演員,堪稱當時韓國耗資最高的製作,但電影最終在亞洲各國及美國上映後總票房6,982萬美元(約合新臺幣21億元)。姜帝圭坦言,雖然女性觀衆不愛戰爭片,但劇情增添兄弟手足、家庭等元素,降低女性不看的問題,並打趣笑言:「選角前我們對女性做過市調,最後找來女性最愛的張東健、元斌兩位男星,但韓戰時真的沒有這麼帥的男人,實在太脫離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