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男/讀博士…所為何事?

這幾年政府很苦惱,因爲投資報酬率不高,許多年輕人不太願意念博士,因此祭出許多優惠措施,獎學金、產學合作…等,新聞說最高可以月領七萬,讓很多即將退休的業界朋友,突然興起讀博士班的念頭。

上週好友老張就跟我說,一位業界朋友老杜,念博士已七年多,尚未畢業,我很好奇,一般人念學位是希望趕快畢業,老杜爲何遲未完成?老張說,你有所不知,這位資深博士生早已有博士學位,這是第二個博士學程。因爲自己創業,工作忙碌無暇寫論文,另外是他覺得擁有學生證好處還真不少:

在交通方面,悠遊卡、火車票、高鐵票都有學生優惠;娛樂方面,看電影、唱KTV(四人同行一人免費)、舞臺劇、公共遊泳池,以及許多遊樂園也有學生價;在3C方面,Apple電腦有專屬的教育優惠,各大電信商有學生專案。

在文創方面,故宮、海生館、博物館、美術館…等景點門票,爲促進學生文化素養,入場皆有折扣;吃的方面,學生餐廳只要是該校學生都會非常便宜,學區附近的餐廳商店通常都有與學校合作,也都會有折扣…。

老杜就分享,他每年搭高鐵南北來回出差,光學生折扣就省了好幾萬元,尤其念博士期間認識做房地產的同學,讓他買房子又省了一百萬,想想每年花幾萬元的學費真的是很值得。

一般來說,透過博士的養成,政府可以強化國家在科學、技術、人文學科等領域的研究能力,這對於推動科技創新、文化發展以及解決社會問題非常關鍵。而對於個人來說,繼續深造追求博士學位,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提升,也是個人職涯發展和自我實現的機會。

不過,雖然提升博士生人數可以強化國家的研究創新能力,但過量的博士畢業生也可能導致學術就業市場的飽和,反增年輕學者的職業壓力與不安。此外,過度競爭也可能會影響學術品質和創新,而提供經濟激勵措施雖然有助於吸引學生報考,但也會鼓勵一些學生出於經濟利益而非學術熱情選擇博士學位,這可能促使學術追求變得功利化,影響學術研究的純粹和深度。

因此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時,應該尋求一個平衡點,要鼓勵高等教育和研究創新,也要確保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及教育品質,這需要從政策制定到實施的各個階段,都進行細緻的考量和調整,以避免可能的負面影響。

最後,可能最需要問的問題是:究竟讀博士所爲何事?北宋思想家及教育家張載曾提出發人深省的橫渠四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或許可以參考。當然,這四個志向,不用念博士也可以努力,但既然唸了博士,更應該期勉自己有更大的使命與責任,纔不致辜負國家在此學位上投入的資源,以及社會大衆對此學位的殷殷期待!

(作者爲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