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今年航運市場 中遠海控總經理:會是較爲艱苦的一年

示意圖/新華社

對於2023年航運市場的預估,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遠海控,601919)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楊志堅今坦言,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全球整體航運需求就呈現逐步迴歸理性的趨勢,目前總體態勢已經恢復到疫情之前的2019年。部分航線價格溢價水準已經回落到2019年疫情前。總體而言2023年會是較爲艱苦的一年。

1月14日,在上海「兩會」現場,楊志堅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談到目前航運業發展趨勢稱,當前從宏觀形勢看,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極待挖潛發展新動能,對衝外部的動盪;從航運業的形勢來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帶來的激烈競爭前所未有。

海運價格方面,他則表示,部分航線價格溢價水準也已經回落到2019年疫情之前的狀態,預計今年一季度將保持這一態勢。二季度之後,伴隨整體貿易需求的復甦,供需會逐漸恢復,到時候供需局面會出現好轉,但仍不會出現需求大於供給。「總體而言,2023年會是較爲艱苦的一年,2024年也會基本延續這種態勢。」

楊志堅表示,預計未來兩年的供給和需求會保持弱平衡狀態,但依舊對未來也充滿信心。可能部分航線效益會出現波動,但整體的虧損局面應該不會產生。

他指出,根據目前觀察,未來中國和東協的區域內航線可能會保持活躍,優於歐美等主幹航線的增長態勢。第二亮點是第三國市場,例如南美、非洲等區域航線亮點會逐步顯現。從公司角度,部分業務重心可能也會向區域航線傾斜。放棄主幹航線是不可能的,因爲它貿易額度很高,基本訴求會得到滿足,但是未來依然會向亮點區域傾斜,這樣才能促進全球區域的平衡。

談到海運價格下跌的原因,楊志堅表示,運價主要由市場供需決定。爲了應對傳統航運業的迴歸常態,公司已在過去3年疫情期間,大量探索「陸改水」、「鐵水聯運」等創新運輸方案,2022年更是加快戰略轉型,通過加快全球數位化戰略轉型,綠色低碳智慧化發展,拓展價值服務鏈,爲客戶創造更多價值服務,創造新的發展機遇。未來,中遠海控通過創新數位化供應鏈模式,對接融合產業鏈,在服務實體經濟上發揮更大作用。

據《中國證券報》,去年9月24日,中遠海控董事會秘書肖俊光曾表示,近期市場供求關係發生一定邊際變化。供給側方面,主要航區港口擁堵情況近期有所緩解,運力得到逐步釋放;需求側方面,在通膨壓力加大、能源價格高企等因素影響下,市場需求出現一定下滑。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市場運價出現一定程度調整。

「在港口業務方面,疫情過後,整個碼頭恢復狀態將得到改觀。」談到港口的恢復情況,楊志堅透露,2021年和2022年的有效運力損耗率都達到17%-20%。「我們旗下港口停運最長達到5至6天,最短是一至兩天,相信疫情過後,碼頭恢復狀態會越來越好,以後會達到完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