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金融政策快速落地、直接融資加快發展、貨幣政策框架持續優化 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釋放多重信號

財聯社11月8日訊 (記者 曹韻儀)今日,人民銀行發佈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總結前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情況。

業內專家指出,三季度增量金融政策快速落地,力度爲近年來最大。一攬子政策發佈實施以來,對促進經濟金融平穩運行發揮了較好作用。

市場普遍認爲,未來直接融資發展是大趨勢,貨幣政策框架也會相應調整優化。一方面,隨着結構轉型加快,直接融資與新動能更加適配,發展總體加快。但由於金融市場產品和傳導鏈條更加複雜,央行調控金融總量的難度會不斷上升,淡化數量目標是必然趨勢。另一方面,未來會更加註重發揮利率調控的作用。

增量金融政策接連落地 力度爲近年最大

從三季度貨幣政策的推出節奏和力度來看,增量金融政策快速落地,力度爲近年來最大。

8、9月份,部分宏觀指標邊際走弱,市場信心持續較弱,爲提振市場信心,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9月24日,人民銀行宣佈了一攬子支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增量金融政策,進一步提升支持實體經濟力度。

“可以看到政策一輪接一輪持續用力。三中全會後,人民銀行及時響應改革部署,7月下旬宣佈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採用固定利率、數量招標,進一步明示政策利率,並同步降息0.1個百分點,既是短期宏觀調控,也是中長期金融改革思路的體現。”業內專家表示。

降準降息已落實到位,降準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了1萬億元長期流動性,下調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0.2個百分點,帶動10月份發佈的1年期和5年以上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均超預期下行0.25個百分點,創2019年改革以來最大降幅。

房地產市場方面,四項房地產金融政策已全部發布,存量房貸利率於10月25日完成批量調整,惠及5000萬戶家庭,每年減少家庭利息支出約1500億元。此外,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兩項工具正式推出,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開始接受金融機構申請,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政策文件也已發佈實施。

“一攬子政策發佈實施以來,各界給予了積極正面評價,有力提振了社會信心,對促進經濟金融平穩運行發揮了較好作用。”業內人士指出。

從金融市場的反應看,截至10月31日,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報2.15%,較6月以來低點上漲10個基點;上證指數收報3280點,較6月以來低點上漲21%;人民幣匯率收報7.1160,較6月以來低點升值2.2%。

從實體經濟看,我國製造業景氣回升,10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0.1%,環比上升0.3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房地產市場交易趨於活躍,銷售面積、銷售金額累計降幅收窄,國慶期間,居民看房量和成交量明顯回升。

今年以來,貨幣政策名義上是穩健,實際是適度寬鬆的。市場普遍認爲,當前經濟運行仍面臨困難和挑戰,外部不確定性也在上升,未來貨幣政策還會保持對實體經濟足夠的支持力度。央行行長潘功勝也在多個場合表示將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

金融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金融在支持重點領域方面持續用力,包括優化房地產信貸政策,創設兩項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加大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普惠小微等領域支持力度等。

信貸結構方面持續優化,數據顯示,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分別增長14.5%和14.8%,均超過全部貸款增速。9月末,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 2.9 萬億元,同比增長12%,全國“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 4.3 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均明顯高於全部貸款增速。

在科技金融服務方面,三季度貨政報告設置專欄介紹,科技型企業貸款持續增量擴面。過去5 年,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年均保持 3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業獲貸率從14%提升至 47%。科創類債券建立註冊發行綠色通道,發行規模持續提升,科創票據累計發行突破 1 萬億元。服務科技創新的股權融資市場快速發展,超過1700 家專精特新企業在 A 股上市,創業投資基金管理規模達 3.3 萬億元。

同時,科技金融政策配套也在逐步健全,科技企業跨境融資更加便利,銀企對接更加精準,不少地區設立科技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對科技金融產品創新給予財政獎補。

業內專家普遍認爲,近年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支持實體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看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並非是萬能的,面面俱到實際上就體現不出重點結構的支持,很多實體經濟領域本身可以通過銀行貸款和債券融資解決,不必然需要專門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來解決。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是發揮適當的激勵作用,根本上是要激發市場活力,引導金融機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提升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實現金融與經濟的良性循環。”業內人士指出。

貨政政策更加註重量價結合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直接融資加快發展,融資結構變化對金融宏觀調控產生了深層次影響。在融資結構變化背景下,貨政政策更加註重量價結合。

此次三季度貨政報告設置了兩篇專欄,一篇介紹直接融資發展背景下的貨幣政策框架轉型,數量目標的淡化,另一篇介紹了央行改善政策利率傳導的近期舉措和下階段政策方向。

由於存款的分流和迴流,影響了銀行體系的貨幣創造,對 M2 造成了很大擾動。今年以來,由於存款利率下調、規範手工補息,疊加債券市場價格的上漲,存款一度出現了向理財等資管產品的加速分流,導致M2 加快下行。8月末理財等資管產品餘額增速由去年末的 3.7%升至 8.8%,而同期M2 增速則由 29 9.7%降至 6.3%。

但專家表示,進入 9 月份,一攬子增量政策措施發佈後,市場預期改善,尤其是股票市場明顯回升,理財資管又向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存款迴流,9 月末M2 增速也回升至 6.8%。

“當前更多關注涵蓋直接融資的社會融資規模,可以更好體現金融支持的總體力度。”專欄指出,目前我國包含債券融資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仍保持在8%,明顯高於名義GDP增速。隨着直接融資佔比的上升,信貸等間接融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相應減弱,貨幣供應量的可測性、可控性以及與經濟的相關性下降,這是直接融資發展伴隨的必然結果。

未來直接融資發展是大趨勢,貨幣政策框架也會相應調整優化。專家表示,一方面,隨着結構轉型加快,直接融資與新動能更加適配,發展總體加快。但由於金融市場產品和傳導鏈條更加複雜,央行調控金融總量的難度會不斷上升,淡化數量目標是必然趨勢。

另一方面,未來會更加註重發揮利率調控的作用。市場人士指出,央行一直在按照“放得開、形得成、調得了”的思路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目前存貸款利率已全面放開,未來要在“形得成”和“調得了”方面下功夫。“形得成”需要金融機構提升自主理性定價能力,“調得了”着眼於利率政策要更好服務於宏觀調控職能,儘可能緩解影響利率調控的約束。

改善政策利率傳導要加強維護競爭秩序

“利率影響消費和投資,對宏觀經濟有重要意義,是貨幣政策的核心。”業內專家表示。

今年以來,央行圍繞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明確公開市場7天期回購操作利率爲主要政策利率,規範手工補息等,市場化的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進一步健全。

市場認爲,總的看,我國政策利率是能夠有效傳導的,貸款利率穩中有降,保持在歷史低位。但目前在維護競爭秩序和利率政策執行層面仍有完善空間。

央行專欄指出,一方面,銀行過度競爭貸款,導致貸款利率“下行快”,部分大客戶貸款利率甚至低於同期限國債收益率。另一方面,銀行存在規模情結,過度競爭存款使得存款利率“降不動”,創造出各種違規的“創新產品”,甚至前腳剛下調存款利率,後腳又通過手工補息等補回來,存款利率“明降實升”,削弱存款利率下降效果。

“這些年來政策利率調整對銀行淨息差影響是中性的,過度競爭纔是銀行業淨息差不斷收窄背後的重要驅動因素。”專家指出,這是影響當前銀行淨息差的關鍵因素,需要銀行自身合理調整來應對。

央行專欄還指出,前期,一些地方出現銀行惡性競爭房貸、低於經營成本發放貸款的現象。五年以上期限新發放房貸利率的保本點基本在3.2%左右,房貸利率顯著低於3%對銀行來說不可持續。

“目前部分地區房貸利率已經向合理水平迴歸,惡性競爭有所緩解,未來銀行還應進一步提升定價能力,理性有序參與市場競爭。最新一輪的房貸利率調整,同時伴隨着降準降息、存款利率下行等,綜合權衡後,對銀行淨利息收入的影響總體中性。”上述專家認爲。

業內人士還表示,國際上以間接融資爲主的金融體系,如日本、德國,銀行淨息差會相對低一些,經濟下行期還會再收窄一些,但實體經濟恢復後也會反哺銀行,淨息差會有回升,形成良性互動和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