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這麼搞下去,中產的崩塌是遲早的事
昨天,在一次一對一諮詢中接待了一位不到30歲的年輕人。他說起他學生時代很順,一路考進復旦附中又考進復旦大學,但畢業後沒幾年便遭遇經濟下行和通縮,工作不但要996辛苦消耗卻又絲毫感受不到上升的希望。房價雖跌但離買得起依然遙不可及。和學生時代的成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感覺自己就像一個不停勞動卻又看不到希望的牛馬。
在諮詢中我感受到他的抑鬱情緒很重,他抱怨是不幸遭遇了這個通縮時代,才使得自己無法快速積累財富並擺脫牛馬的宿命。
但事實上問題的根本癥結,並不在於時代,而在於那些被主流輿論裹挾的錯誤敘事。使得收割者隱秘的拿走了你的錢,卻愚弄你歸咎於通縮的時代。如果不搞清楚這一點,就極有可能走上那條註定的牛馬之路。而這正是很多老一輩名校生,不幸走過的路。
通縮不背牛馬的鍋,是因爲無論通脹還是通縮,根本不會對牛馬的造就產生任何影響。
什麼是通縮?
通縮是物價下跌,比如一個包子的價格從3元下跌到2元。但對於包子的生產者,則是賣一個包子的收入從3元跌到2元。
也就是說,所謂通縮,從消費者視角是物價下跌,從生產者視角則是收入下跌。
那麼,假設社會全體物價下跌10%,於是可以得出結論所有生產者的收入下跌10%。那麼當我收入下跌10%的同時,我收入對應的貨幣購買力卻提升了10%(因爲物價下跌)。
那麼,收入的下降和貨幣購買力的上升互相抵消,我的實際收入就是不變的。
反過來說,通脹也一樣,我收入提升10%和貨幣購買力因通脹下跌10%,我的實際收入也不變。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貨幣本身只是交換媒介,而一個人貧富感受的關鍵在於他和其他人進行勞動交換的比率。
當我賺的錢是快遞員的3倍,我和快遞員的勞動比率就是1:3,我勞動1小時可以換快遞員勞動3小時,所以我感到富裕,快遞員感到貧窮。貧富和我賺取貨幣的絕對金額沒有任何關係。和通縮通脹自然也沒有關係。
所以,拆分到最後,你會發現這就是零和遊戲。因爲屏蔽掉貨幣的影響,經濟本質就是勞動交換。
所以,當A的勞動收入上漲快於B,那麼意味着兩層意思。
1 A產出的產品物價,快於B的收入上漲。
2 B產出的產品物價,慢於A的收入上漲。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發現收入沒漲但物價漲了,必然存在另一個人,其感受是物價沒漲但收入漲了。
一切皆是零和!
但分析到這裡,我們還沒有揭示牛馬之所以淪爲牛馬的關鍵,是因爲以上分析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假定GDP不增長。
那麼GDP增長是什麼?是生產效率的提高。
也就是說,當GDP增長10倍,雖然我能換取到的對方的勞動量不變,但能換到的產品,卻可以增長10倍。因爲同樣的勞動量因生產效率提升10倍,導致產量漲了10倍。
10倍是什麼概念,就是10%的GDP增速維持25年。
那麼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爲什麼牛馬們還需要996?
理論上說,牛馬們即使把工作時間砍半,比如每週993,然後剩下4天都拿來度假。其勞動產出也僅僅只是減半,對衝掉10倍GDP增長,也還剩5倍。也就是相比90年代初還是有5倍增長。其勞動所得能購買的商品也比90年代初要多5倍,大致相當於2010年的生活水平。
所以我謹慎懷疑,996式的牛馬困境,是因爲有人故意通過錯誤敘事的灌輸而造就的貨幣飢渴。
貨幣飢渴,這個怎麼理解?
我以我過去的一段真實經歷展開解釋下。
我大學畢業後,曾去日本工作過一段時間。我到日本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開銀行賬戶。然後我驚訝的發現,日本的銀行,週末是不上班的。
我還就此事問了日本的同事,對方答覆說你週末要雙休,人家銀行職員當然也要雙休的。
我又追問,爲什麼沒有銀行督促員工週末加班,吸引那些工作日不便請假的人來開戶或辦業務,然後取得競爭優勢呢?
答覆說沒有人爲了賺這點加班工資放棄自己休假的,而且這麼做也會引起負面輿論。
然後我還發現了很多現象,比如日本很少有早點攤,也就是沒人願意長期凌晨四五點起牀準備食材並擺攤,再比如旅遊景點到了晚上,班車也好小吃攤也好,並沒有到很晚就收攤了。
也就是說,你在日本即使有錢,你能購買到的服務也是有限的。我想歐洲的一些富裕國應該也差不多。
我後來回國後,在上海和不少旅居過多國的朋友閒聊,大家都一致評價,上海的服務是全球最好的。
就比如你在上海,半夜1點還可以點個燒烤外賣,會有外賣員給你送家裡。但在歐洲日本,可能就很少有人願意賺這個半夜1點的錢。
換句話說,在上海可以用錢購買最好服務的背後,是因爲服務提供者的貧窮,因爲他們要賺錢。
這裡面揭示的一個殘酷真相則是,富人最大的資產並不是錢,而是窮人。
窮人才是富人最大的資產。
所以,富人要維持最好的生活,購買最好的服務,最重要的,並不是要賺足夠多的錢,而是要維持足夠多的窮人。
只有窮人對貨幣飢渴,對賺錢飢渴,錢才能驅使他們當牛做馬。
從這個視角出發,如果說因爲我們還不是發達國家,還有很多農村沒有消除貧窮,使得他們爲了賺錢會提供極致的服務,還勉強能夠理解。
但是,對於文章開頭那個上海的復旦畢業生,在學業上可以說是屬於金字塔塔尖的人羣,爲什麼也會陷於996式的牛馬處境呢?
也許你感到迷惑,但如果你切換到收割者的視角,一切迷霧也就散開了。
用《烏合之衆》裡面的一句話解釋就是,當你掌控了影響羣衆想象力的藝術,就掌控了統治他們的藝術。
收割者講故事,而被收割者相信故事。當你想要成功,他們就預先定義了成功,而當你努力通向他們定義的成功之時,就中了他們預先埋伏的鐮刀。
在我分析茅臺財報時,當我得知市場售價2000多元的茅臺成本不到100元時,我明白了什麼是品牌。
所謂品牌,就是他們要用1人月勞動生產的產品,要換走你20個月的勞動。而你多出的19個月的勞動,就變成了茅臺股東年末的分紅。
同理,他們可以把鑽石定義爲愛情,把原本你看不上的東西,定義爲審美。其目的都是白嫖和收割你的勞動。
當你始終用10份20份的勞動去換回他們的1份勞動,10倍的GDP增長又與你有何干?你依然要被迫在勞動崗位上延續996式的產出。而對手盤卻白嫖你的勞動,變成了他們財報中的高毛利率,支撐着他們的市值,形成了他們的財富。
你只要記住,只要一個故事,一個敘事被大力宣傳,那麼背後一定就隱藏着鋒利的鐮刀。
但以上我說的還不是最狠的。
因爲搶劫,只能搶走你過去的存量,而出賣故事的最高境界,是收割你的未來,讓你陷於債務泥潭而造成一生對於貨幣的飢渴。
這裡面講的最好的故事,我認爲莫過於印鈔和通貨膨脹。這類通用敘事,自然都是錯的。
當你好不容易有了勞動結餘,他們告訴你,你不能停下,因爲有印鈔,有通貨膨脹。所以你要投資,但你殊不知,投資纔是他們收割你未來的決定盤。
所以他們並不會告訴你,印鈔是有反身性的。而反身性必然形成周期,而這正是他們鐮刀的埋伏點。
什麼意思?
比如面向韭菜的通用敘事的印鈔,指的是鈔票被印出來造成了房價和物價上漲。印出來的鈔票就是物理存在,不會再被消滅。
而真實的印鈔,貨幣必然和債務同時產生,並同生同滅。
當你找你親戚借1萬元,結果是你親戚的1萬給了你,整個過程沒有新增貨幣產生。
但你找銀行借1萬元,銀行就會同時創造1萬的貨幣和1萬的債務。其創造貨幣的上限,就是貨幣乘數,其擴張極限被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所決定。因此降準從供給側的說法就是放水,就是提升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上限。
當任何數量的貨幣被創造出來的第一天,其創造者(借債者)就立即開始了消滅它的征程。這就是印鈔的反身性。
也就是說,居民借債是爲了支付(買房或買車等),借債創造了貨幣,但之後居民就立即要爲了償還債務而努力。而還債,就是新增貨幣和債務共同消亡的過程。
而這必然造就的一個結果,就是借債時創造貨幣形成通脹,而還債時消滅貨幣形成通縮。
當市場有人借債有人還債就會互相對衝,並形成債務和貨幣龐氏,而當人口紅利的嬰兒潮進入青壯年就形成整個社會的借債週期,也就是通脹,反過來,嬰兒潮人羣進入中老年開始還債並且後續出生率斷崖導致新的借債人羣跟不上,就會形成整個社會的還債週期,也就是通縮。這正是日本經歷過一遍的。
那麼,有沒有人不適用印鈔的反身性呢?答案也是有的,除了政府可以不斷借新還舊續槓桿外,居民人羣則有兩類。
第一類是收割者,其通過買入資產增持債務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在通脹期稀釋存款者的存款,通過債務吸取社會的財富,並在週期轉換點通過賣出資產將債務全部轉嫁出去。
簡單的說,收割者的持債,就是爲了日後的債務轉嫁,他們不會用勞動去還債的。
第二類則是最慘的韭菜,他們相信收割者有關貨幣印鈔的敘事,並相信貨幣永遠漲會帶動房價永遠漲,他們根本不瞭解貨幣的形成和消滅機制,所以即使到了週期的拐點也會成爲擴張債務的接盤俠。最終結果就是在通縮期被慘烈清盤。
有關這一點,我在去年2月京滬房價週期頂點時特意寫過文章提示賣房(點擊:)
我在過去的文章中也總結過這個道理。
在他人擴表之前去擴表,我們稱之爲抄底,在他人擴表之後才擴表,我們就稱之爲接盤。
反之,在他人縮表之前去縮表,就是高位套現,在他人縮表之後去縮表,就是賤賣資產。
但在通脹與通縮,居民擴表與縮表的週期轉換中,不明真相的韭菜一旦判斷錯誤,就是過去的勞動積累連同被透支的未來勞動,一起被慘烈收割。從而淪爲一生要靠勞動還債的可憐人,成爲終生的貨幣飢渴者。
如果深究可憐人爲什麼會被收割,那就是他們想要靠金融操盤和債務擴張來發財,卻又沒有這個週期認知。正是因爲收割者定義了成功,而在可憐人擴債自以爲通向成功時,卻不幸中了事先埋伏好的鐮刀。
於是一個終生的貨幣飢渴者,就被收割者創造出來。成爲其索取極致服務的勞動提供者。
後記:
在居民紛紛縮表消滅貨幣時,政府部門正在舉債對衝,使得M2雖然增速不斷下滑,但依然艱難維持着正增長。這對穩定經濟也是必要的。我們也在持續跟蹤央行資產負債表和企業及居民側債務增速的變化以進行週期判斷避坑(另,央行資產負債表解析的資產部分已在知識星球發佈,星球的同學可以查看下),防止自己變爲週期轉換的犧牲者。
但這並非我想說的重點,文章的最後,我真正想說的是,正是因爲韭菜陷入到了收割者有關成功或階層躍升的敘事之中,纔會遭遇到慘烈的收割和清盤。
而從本質上說,成功失敗都是被人定義的,一個人一輩子享受人生獲得很多不同的體驗,並不比一個人一輩子拼盡全力勞動賺到很多錢的人失敗。你想躺平,你想玩遊戲,就盡情去享受它,而不要陷入被別人定義的成功或是階層敘事之中。
一旦你陷入別人設定好的確定性中,就會給你帶來無盡的痛苦,而這種痛苦,就是這種隱秘收割的折射。
你要擁有自己獨立的敘事權,你纔會活在一個更真實,更正確的道路上。
全文完。既然已經看到這裡,請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我們另開設有知識星球,已有5000多個朋友加入了我們的大家庭,如果你也有興趣,可以先點擊以下知識星球的介紹鏈接看一下:
(知乎4300贊)
(知乎3100贊)
(知乎2800贊)
這個是加入星球的二維碼: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跟我以及5000多個朋友一起,共同探尋投資和財務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