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切爾諾貝利廢墟感受生死 是怎樣的體會?
2019年3月29日,筆者一大早6點多起牀趕往烏克蘭首都基輔市中心獨立廣場,這裡是去切爾諾貝利的旅行團集合點之一。1986年4月26日,當時屬於蘇聯的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劇烈爆炸。這導致一座城市消失,近百萬人口受到不同程度輻射。核爆炸周邊30公里,長期成爲死亡禁區。但大自然的循環和自我修復能力令人驚歎。2011年1月1日,烏克蘭政府宣佈,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廢墟周圍地區成爲旅遊景點。
切爾諾貝利入口處
8時,遊客在廣場北側集合完畢,出發。當地此時依然天寒地凍,積雪也不少。淡季遊客不多,我們分乘兩輛中巴,但車裡滿滿當當。兩個半小時到達軍事管制邊界季季亞特基,這裡距核爆中心30公里,一輛裝甲車橫在大門外。兩旁的小亭子是遊客信息中心,漆成鮮豔的黃色,給肅殺的氣氛增添了一點暖色。亭子裡出售熱狗等快餐食品、小紀念品和防輻射用品。當值軍人對照旅行社預先交付的名單仔細覈查了護照信息,每人發放一個參觀證件掛脖子上。
車子繼續往密林深處的切爾諾貝利前進,兩旁的樹木河流一片死寂,大片大片的森林被整整齊齊地砍伐過,開闢出寬闊的通道,高壓輸電塔在林間通道中穿行。20分鐘後到達切爾諾貝利標誌牆下拍照留念。
經過多年的擴散沉降和雨水沖刷,空氣中的核污染物質已經大大減少,輻射強度大概是北京的三四倍。也就是說,在切爾諾貝利晃一天受到的輻射相當於在北京三四天的量。切爾諾貝利一日遊在爆炸周邊30公里管制區內大概停留6—7小時,所受輻射與一次洲際長途飛行相當。管制區內有數千工作人員長期生活,但這並不說明管制區內可以隨便閒逛,土壤污染程度明顯高於空氣,某些密林中的放射強度可能是人員活動區的數百倍,遊覽線路上的某些特別地點也會有輻射爆表情況。導遊提示,不能穿短袖短褲,長褲最好蓋過腳踝,不亂摸亂碰,不給動物餵食,走參觀線路。
進入爆炸核心區
進入切爾諾貝利後,樹林中廢棄的房屋比比皆是,車子停在一座雕塑前,一個長着翅膀的天使正在吹奏長號,哀歌還是輓歌?鐵質的線條早已鏽跡斑斑,透出幾分陰森詭異。雕塑前是個小平臺,平臺前一條長長的甬道伸向遠方,甬道兩側立着無數白底黑字的地名牌。等你向前走到深處回頭時,立刻被這些牌子的背面震撼!背面全都變成黑底,再加上一條紅色的斜槓。這全部是切爾諾貝利永遠消失的村莊名稱,如果曾經的居民看到這一幕,能不黯然神傷?
小鎮中心是一座雕塑,刻畫了一羣消防員奮勇救火的場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後的第一時間,這些消防員義無反顧來到現場,72小時之內全部死去。年輕的消防員用自己的身軀換取了最寶貴的人員撤離時間,他們是偉大的英雄!
小鎮遍佈露天修建的供水管道,水源都來自安全地區。午餐在小鎮的員工食堂,非常簡單又特別實在,一塊豬排、一堆烤土豆、麪包和甜點,都來自輻射區之外。
餐後第一個停留點是一個幼兒園,也有人稱爲恐怖娃娃之屋。因爲當初撤離的時候極爲匆忙,非必要的物品被隨意丟棄,孩子們的玩具娃娃也被扔得到處都是。幾十年的歲月過去了,這些玩具娃娃多已破損。如果配合特殊的場景,真有點恐怖的感覺。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娃娃的主人——當年的孩子們——絕大多數都健康地活着,有一小部分受到疾病的困擾,很可能與核輻射有關。
如今幼兒園的房屋內部和周邊輻射強度都不算高,但是導遊指着室外某處地面說,很奇怪這裡輻射很高,然後拿着蓋革計數器湊上去,儀器馬上報警,顯示輻射值在10個微西弗以上。
車子繼續前行,靜靜的河流和高高的冷卻塔告訴我們已經到達爆炸核心區。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共有5臺機組,發生慘烈爆炸的是4號機組。目前最壯觀的是4號機組的銀色拱形防護罩,造價高達20億歐元,號稱世界最高最大的可移動建築。導遊把我們帶到4號機組防護罩的大門旁。兩重保護果然有效,離爆炸核心也就100米的防護罩外,輻射強度反而是切爾諾貝利最低的,只有零點幾微西弗。但防護罩內依舊是危險重重,進去必須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好像也開放了旅遊,但那是幾千歐元級別的。我這趟才80歐元,就不能體驗了。
廢棄小城一片荒蕪
空無一人的摩天輪
離開防護罩,車子開進廢棄的小城普里皮亞季,城市標誌對面的樹林是高輻射區,樹葉的顏色都與別處不一樣。普里皮亞季是當年按極高標準建立的一座城市,離切爾諾貝利只有幾公里,居民全都是在覈電站工作的科學家、工程師及家屬。當時入住人口近5萬。人員疏散時無法攜帶或者必須丟棄的物品不計其數。導遊拿出一張俯視圖片給我們看,那是一條由各種丟棄的家居雜物堆起的長長的牆,簡直是一條山脈!荒廢的城市林木遍佈、雜草叢生,光榮與夢想、生存或死亡,在時間面前我們都是匆匆過客。
穿過一片小樹林,面前出現一座階梯看臺,原來我們走過的野地當年竟是一個平整的足球場。一個遊樂園剛開放幾小時便被廢棄。碰碰車場地堆滿落葉,頂棚的材料早已腐敗消失,幾輛小車垂頭喪氣地伏於地面,曾經鮮亮的油彩已斑駁不堪。摩天輪在風中微微轉動。廢棄建築的室內,完好地保持了33年前緊急撤離時的凌亂狀態。蓋革計數器忽然發出警報,導遊說了聲“這地方輻射高”,然後迅速閃到一旁。
天色漸晚,全團抵達最後的參觀地點,是蘇聯時期遺棄的雷達站。這是個高數十米寬達數百米的巨型金屬架,上面佈滿密密麻麻的網格,人在它面前顯得很渺小!這個雷達站曾是蘇聯的秘密戰略設施,用於監控美國方向的戰略核武器發射,爲蘇聯提供預警。剛建成不久就因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而停止使用。
離開管控區前,每位遊客都要兩次經過某種又大又笨的儀器,目的是檢測各自身上帶有的核污染殘留,綠燈亮起則可以通過,否則要強制清洗才能離開。團友們都符合標準順利過關。晚8時,一整天的緊張、專注和辛苦之後,我回到華燈綻放的基輔市中心,但腳步和心情仍然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