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族往事中尋找愛和自我

放晴公園,數字世界裡的光明角落。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本文的聲音版

Hello大家好!這是由放晴公園製作播出的日播節目《放晴早安》。

今天是2024年10月17日,星期四,

今天你的心情放晴了嗎?

今天的節目有些特別,在開始放晴之前,我們團隊的姿含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她自己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姿含,這個故事其實是我寫這篇稿子的起因。我的外公在生前一直想去新疆,我很想知道爲什麼,但我沒有當面問過他,所以等到他去世了我都不知道。這個問題我也沒有和我母親聊過,只是默默埋在心裡。直到前一段時間偶然和朋友提起,他說:‘你知不知道你外公那個時候其實有很多湖南人去新疆,當年八千湘女奔天山,說不定新疆有你的親戚。’ 我去找母親求證,但得到的答案卻是我家祖上三代,也就只有外公的爺爺去過幾年新疆。雖然猜想被推翻了,但我還是疑惑,爲什麼世代在湖南寧鄉的家族會有人去遙遠的新疆,爲什麼這件事會被外公記住又複述給母親,可惜老人幾乎都去世了,連照片也沒有留下。家族的歷史像是斷掉了一樣,這總歸讓我很難釋懷。”

“我只想寫普通人”

機緣巧合下姿含了解到了家傳編輯部。家傳編輯部,顧名思義,就是爲家庭寫家傳。“英雄輩出的年代,我只想寫普通人”,創始人朱子一的這句話讓姿含很觸動,也因爲自己的遺憾她對編輯部的故事愈發好奇。聯繫到了家傳編輯部的記者韓馨兒後,她們聊了很久,我們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幾個故事。

家傳編輯部的收費從兩三萬到十萬左右不等,訂製十萬或以上價位的客戶,一般是大家族或者是企業家,這個收費對於他們來說也不算高。當然,編輯部也遇到過經濟窘迫但是又想給爺爺奶奶寫傳記的年輕人,於是給他打了七折。

家傳的編寫涉及好幾代人,有的可以橫跨百餘年的歷史,對於普通人來說是特別大的工程,可能就算有這個心思,拖着拖着家裡的老人去世了也只能放棄。但是對於家傳編輯部的專業記者和編輯來說,這事雖然大,但並不是很難。創始人朱子一將家傳的製作分爲十步,其中傳主只需要參與兩項步驟,其餘的事情都可以交給編輯部來做。這樣的操作模式大大減輕了傳主的負擔,讓一件原本20年可能也沒辦法做成的事情能夠及時完成。

採訪中,韓馨兒提到了他們近期在做的項目,那是一個上海的大家族,第一代在1981年已經去世了,第二代也只剩下兩個人,但他們非常難得地保留了整個家族上百年的照片,對當時記錄下的材料也都做了備份。

這個家族的第一代人相識於南洋並結婚,又因爲當地的排華運動回到了上海,在抗戰時期男方先到了重慶,他們有幾個子女加入了地下黨。

“當時是跟喬石吳學謙那些人都是在一起的,早期很很有影響力的一些上海地下黨。所以他們家是一個相當於是地下黨埋伏的一個據點,就是在他們三樓的閣樓上開會什麼的。”

女方隨後穿越日軍封鎖圈去重慶與丈夫團聚,但在一兩年後死於難產,當時因爲戰爭原因,怎麼都找不到血源。之後的日子多有坎坷,特殊時期也經歷了不少磨難,幸而如今的家族成員都過着很好的生活。

對於這個家族,韓馨兒這樣評價:“確實覺得他們的家風很不平凡,就是這麼多家人之間能這麼團結的做一件事情,哪怕現在已經有些親人已經有半個世紀沒有見面了,然後現在基本上都是分佈在各個不同的國家,但是他們現在還能一起來做這件事情。”

圖源:受訪者

瞭解歷史也是在認識自我

記錄之外,家傳編輯部有時也會去打撈一些沉在時間長河裡的歷史資料。“何總”的爺爺在三四十年代是廣東南雄商會的會長,他早期在菸廠打工,後面去了南洋。

“他說他爺爺當年還蠻威風的,就是他女兒結婚,(應該就是他的姑媽結婚),他爺爺一開始不回來,然後他奶奶一直去催他,結果他爺爺就包了一架飛機,就從縣的上空降落,所以就震驚了整個縣”

但他爺爺在土地改革的時候被打爲資本家和地主,勞改時直接在地裡被曬死了,這麼威風的一個人,所有的家族資料裡連一張照片也沒留下。韓馨兒一開始用何總爺爺的名字去檔案館找照片,但是來來回回都找不到。第二年何總突然告訴她,他爺爺還有另一個名字,又通過這條線去問檔案館,真的找到了一張一寸照,小小的,但是很清晰。

“檔案館把掃描文件發給我之後,我把照片給他看,他當場眼淚就下來了,因爲他這麼多年就沒有見過他祖父的樣子,而且家裡所有人都認爲他身上的商業天賦遺傳自他爺爺,所以他就一直對這個事情非常感激,他覺得如果不是我們寫家傳去找的話,可能他永遠也不會知道他爺爺長什麼樣子。”

姿含問韓馨兒,在家族觀念日益淡薄的今天,現在的年輕人是否還有了解家族歷史的必要,她回答說,年輕人瞭解這些歷史的同時其實也是在認識自我,有的時候他們也許會重複祖輩的一些行爲和性格。她還舉了個小例子:在慈溪採訪時,受訪者說他小時候不喜歡做家務,後面發現他媽媽小時候其實也不愛做家務,他們彼此都不知道這個事情,但這種性格愛好就是以這樣一種不經意的方式傳承下去了,就像刻在基因裡一樣,有的行爲模式它就是會延續。

家傳記錄的是一個家族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但也不止記錄過去的歷史,很多事情彙總起來,你能知道家族是如何形成發展,也如何塑造了你自己。中國的家庭大部分是沒有家傳的,可能等老人去世了,記憶就消失了,也許你知道宏觀的歷史局勢,但並不清楚這些宏觀的東西和你有什麼關聯。

圖源:受訪者

愛怎能輕易埋葬

採訪開始前,姿含突然瞭解到一個朋友的外婆去世了。一個家族總有股力量將所有成員凝聚起來,如果說家傳還有什麼其他的意義,那它應該就是這種力量的見證。像是‘何總’看到從未見過面的祖父的照片差點落淚,像是70歲的老人回想起五六歲時姐姐去外面摘槐花回來的畫面會掩面顫抖,像是女人對和丈夫團聚的念想能夠打動日軍,突破封鎖線。”

正如那位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所寫:“人無法拒絕死亡,但愛怎能輕易埋葬”。我們在陳舊的家族照片和往事裡,最終看到的其實是愛和自我。

【改變自己的100件小事:緩解秋招焦慮】

「改變自己的100件小事」是放晴早安第三季推出的新環節,每天幫你解決一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又到了一年的秋招季,你的工作找得怎麼樣了?如果你也是一名正在秋招的應屆畢業生,想必已經有不少人問過你這個問題。伴隨着這個問題而來的,往往就是焦慮感了:那麼多個單位,什麼時候才能投完呢?我的簡歷怎麼老是被篩下來?爲什麼好多同學已經拿到offer了?秋招焦慮,似乎成了這個季節繞不開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來和你分享幾個緩解秋招焦慮的小技巧,希望能幫助你放鬆心情,積極應對接下來的挑戰。

最重要的一點呢,就是跳出秋招的過程本身,先從自己入手,重新認識一下自己。你可以列一個詳細的表格,分別寫出自己想做什麼和能做什麼,通過理性的自我剖析,消耗掉用來焦慮的精力。

首先,寫下自己想從事的工作類型。結合過去的實習經歷,回憶一下那些讓你感到有趣或充實的工作內容,問問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如果你還沒有遇到過感興趣的崗位,沒關係,試着列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是一個好方法。例如,我們團隊的張小陽在準備秋招時,通過回顧自己過去的幾段實習,發現自己非常想從事新聞編譯的工作,而會展相關的職位則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之內。

接下來,列出那些自己能做的事情。不用定位太高,也不要妄自菲薄,在表格裡寫下你能保質保量完成的工作類型,也寫出自己的短板領域。例如,張小陽就發現自己在校對和翻譯方面比較擅長,但在內容生產方面還有待提高。

這樣,對自己有了清晰的定位後,就能縮小秋招的範圍,把搜索和投遞的目標集中在幾個合適的崗位上。可以按照擅長和喜歡與否把這些崗位進行分類,先投遞幾個你既擅長又喜歡的職位,再考慮那些擅長但不太感興趣的,最後再嘗試一些感興趣但不一定擅長的崗位。這樣一來,在每個階段裡只集中看某一個或某幾個崗位,就能循序漸進地推進秋招,也不用爲了眼花繚亂的公司和崗位而擔憂了。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去尋求其他人的幫助。有時候旁觀者清,把你的想法和困惑說給身邊的同學或朋友聽聽,他們或許能給你提供不同的視角和建議,幫助你更好地自我定位、緩解焦慮。

當然,轉移注意力也是緩解焦慮的有效方式。在每天修改簡歷和投遞簡歷的間隙,試着暫時忘記秋招,去專心做一些能讓自己開心或者放鬆的事情。例如,去買一些喜歡吃的水果,記錄下有趣的想法,或者整理一下手機相冊。相信這些簡單的小事也能幫你放鬆心情,減輕焦慮感。

希望這些小技巧能夠幫助到正在秋招的你,讓你更加從容自信。

這就是今天的放晴早安,祝你擁有放晴的一天。

本期製作團隊

主播:王藝雯

文稿撰寫:周姿含、張小陽

文稿編輯:覃梓敬

後期:林適芬

運營:覃梓敬

以上是2024年10月17日,《放晴早安》第四季第X期的音頻和文稿。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園」製作播出,是一檔以「解困式報道」(solutions journalism)爲理念的節目。我們的第三、四季節目由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科學與創新實踐」(CU-ASK)輔修項目支持。

歡迎在小宇宙、蘋果播客以及各泛用型客戶端訂閱和收聽我們的節目,我們的RSS地址是:https://feeds.fireside.fm/sunshine/rss

我們也會在這個公號與你分享每天的內容。

數字世界裡的光明角落

微信公號:Hi放晴公園

微博:@放晴公園

小紅書:放晴公園

Ins:hisunshine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