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運動有助自閉症 ADHD調適情緒、專注學習 專家示範引導技巧

自閉症(ASD)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特教生中人數最多的兩大類,因疾病性質不同,引導方式也大相逕庭。(示意圖/shutterstock)

自閉症、ADHD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在社會適應上較辛苦,易累積情緒壓力,導致適應更困難,但運動可調節大腦中的杏仁核(情緒腦),增加情緒調適能力,減少「挑戰常規」的行爲。由於特教生的情緒比一般人更強烈,師長要學會溝通方法,使用特定技巧引導,幫助他們克服障礙,才能享受運動刺激大腦、提升認知力、控制力等好處。

自閉症(ASD)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特教生中人數最多的兩大類,因疾病性質不同,引導方式也大相逕庭,家有這兩種特教生的父母們請注意以下提醒。

●自閉症者會自我隔絕 可引導「溝通」、延長運動時間

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副研究員潘正宸解釋,自閉症小孩需要固定的生活SOP,並「視覺化」來引導他執行,如果脫離習慣的流程,易憤怒、不肯配合。

與其他特教生一樣,運動對自閉症患者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師長的引導技巧相當重要。潘正宸曾透過訓練使一位20多歲、平常不主動講話的智能障礙及自閉症成人,增加在跑步機上中等運動強度的運動時間。以下是教學方式,也可用在20多歲以下的自閉症青少年、兒童。

首先在沒有任何刺激下,多次測試他獨立在跑步機上的快走時間,有時不到5分鐘就自行停止。之後在住家沙發上,潘老師在小黑板上寫了數字1~10,跟他約定「每當我圈到10(手也做出動作),你可拿到你最喜歡的網球(增強物)來玩。」然後這樣引導:

• 第一次直接圈「10」,給他網球(他可立刻玩),等待30秒後,收球。

• 再教學一次,「每當我圈到10,你可拿最喜歡的網球來玩。」

• 從「9」開始圈,隔數秒後再圈「10」,給他網球。依此類推,最後從「1」開始圈到「10」再給球玩,使其練習等待。

▼注意事項

1. 圈數字的過程,可增加數字間的秒數,並提醒要等待。

2. 等完成教學,再進行跑步機快走任務。依據個案能力,可調整成數字1~20的預先學習引導。進一步引導圈到20,少年才能離開跑步機玩球。

家長可從小目標着手,善用增強物幫孩子累積信心,但增強物不能無止盡或濫用。增強訓練可使自閉症者對於任務的容忍度逐漸提升,達到增加運動量的目的,引導過程中可能因不耐煩,個案會對增強物發出「球!球!」的聲音,這是溝通行爲,事實上「一定運動強度的運動量」與「發出聲音來溝通」是實驗目的;也就是說,透過有效的個人化增強系統,是發展自閉症者運動行爲的一種方式。

系統性訓練後第九次,個案連續運動達26分鐘,平均每分鐘心跳率125到148。第十次褪除增強系統後,個案自行快走持續超過30分鐘。潘老師強調,善用有效的增強系統,才能使目標行爲增加。

自閉症者不易像一般人自主地運動,但運動對其生理上的發展很重要,所以必須由他人來誘導運動。啓端職能治療診所創始人,也是前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講師吳端文解釋:「自閉症會沉迷在自我的行爲裡或自得其樂,不會自行向外探索;如果沒有外界引導,可能已幾十歲仍自我封閉。」

●「小大使」幫助不參與活動的孩子,能增加自閉兒運動機會

吳端文解釋:「一般人以爲自閉症者不願與他人建立關係,其實不然。一個看似對操場上的遊戲不感興趣的自閉症孩子,可能是被操場上的喧鬧所淹沒。避免目光接觸的自閉症成年人,可能只是想避免過度刺激或想更專心於談話。固定節奏且重複性的動作(如拍打、搖擺身體等)是一些自閉症患者應對焦慮和不確定性的方式,不是他們對社交不感興趣。

國外某學校曾設立「小大使」來幫助不參與活動的孩子,這增加了自閉症兒童運動的機會,也帶來更好的社交網絡。

據研究,足量的運動可幫助自閉症者減少「挑戰常規」的行爲,例如發脾氣不肯配合班級常規,讓他們更願意配合生活中的流程,所以即便引導運動不容易,仍值得師長學習。

●過動兒太好動 注意安全並嘗試不同運動型態

跟自閉症相比,ADHD患者對外界的反應看起來完全相反。潘正宸形容,ADHD兒童可能有過度神化自己的傾向,認爲可攀牆、爬樹,像蜘蛛人、超人般飛天遁地,需師長設立安全界線。ADHD有探索外界的特質,可讓他們嘗試不同型態的運動,包括「開放型」與「閉鎖型」運動,以便找到最適合的運動。

「開放型」是指變化較多的運動,如球類、遊戲類運動,需要及時應變後做出反應,其「認知負荷量」較高,可提升認知功能。而「閉鎖型」是指動作型態不斷重複,舉凡跑步、游泳等。每個孩子喜歡的運動不同,建議家長多嘗試,搭配這兩大類的運動讓ADHD孩童交替進行。長期下來,「運動」可幫助他們管理行爲。

本文作者:葉語容

(本文摘自《大家健康雜誌》2021年3、4月號 第399期)

《大家健康雜誌》2021年3、4月號 第3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