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林園解密,尋找鳳山丘陵的秘密日軍坑道
來林園「清水巖原日軍戰備坑道」探險,聆聽歷史故事。(攝影/Carter)
青山疊翠的林園鳳山丘陵,除了豐富的森林生態,更隱藏着二次大戰時的日軍秘密基地,林園「清水巖原日軍戰備坑道」興建於二次大戰期間,是當時日軍爲防備美軍發動登陸作戰而在鳳山丘陵挖掘的衆多坑道之一。清水巖風景區的「龍蟠洞」一帶至今仍保留完整遺蹟。在文史工作者的帶路下,走訪林園的後山森林,鑽進隧道探險,聆聽被叢林覆蓋的歷史往事。
來場地底探險記
林園愛鄉協會理事長陳俊強一見面就遞出一頂巖盔,神秘兮兮地笑着說:「等一下會需要。」穿越莊嚴巍峨的清水寺,朝後山前進,不久即抵達被雀榕樹根和珊瑚礁岩包圍的「龍蟠洞」1號洞口,水泥強化過的隧道口透露軍事基地的冷硬感,向內望去是一片深不可測的黝黑,原本漫步古寺的悠閒被興奮緊張感取代,冒險魂開始燃燒。
清水巖風景區的龍蟠洞爲人力挖掘珊瑚礁岩而成的坑道,洞口有水泥加固,內部保留天然礁石。(攝影/Carter)
二戰時期,麥克阿瑟將軍率盟軍自南太平洋北上攻打菲律賓,日軍預測美軍下一個目標就是利用高屏溪出海口的沙洲地形登陸,爲了躲避美軍空中偵察隊,保護軍事設施及軍隊人員安全,在鳳山丘陵山腹內興築大規模地下防禦工事,既可隱形於叢林間,也能利用居高臨下的優勢監視美軍。戰備坑道北至鳳山陸軍官校,西抵鳳鼻頭出海口,範圍廣及林園、大寮、小港地區,除了快速移防需求的主坑道,還有盤根錯節的支坑道,全長約15公里,宛如地下迷宮。由於珊瑚礁岩地形脆弱,年久失修加上地震影響,許多坑道早已坍塌損毀,只有鄰近清水巖風景區「龍蟠洞」這段保存較完整,安全性較高,等待遊人深入探秘。
坑道中有許多低矮處,需彎身小心通過,還好戴着巖盔,否則早已撞的滿頭包。(攝影/Carter)
頭燈照亮前方的路,坑道前段平坦易行,沒走多久,珊瑚礁岩壁取代水泥甬道,猶如一座天然石灰岩洞窟,陳俊強聊起那段課本沒教的林園歷史,西元1944年太平洋戰事吃緊,日軍加速挖掘戰備坑道,找來在地居民以十字鎬、鐵錘、鋤頭、圓鍬等工具徒手開挖,部分輔助使用炸藥,目前坑道仍保留原本的地質特色,於部分出入口、碉堡、機槍堡、指揮部、會議室、通風口等空間設施以鋼筋水泥建構加固,避免地震及美軍轟炸時,出口被堵住。
機槍堡大多面向南方,兼具防衛與攻擊的作用。從內側看,機槍堡都有鋼筋加固,從外側看則相當隱蔽。(攝影/Carter)
跟着陳俊強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東拐西繞,沒多久就迷失了方向,他轉頭叮嚀我們跟緊:「每年都有幾個隊伍迷路。」忽然,幾隻被驚嚇的蝙蝠振翅亂飛,引起一陣驚呼,憑添幾分緊張刺激,除了居住在隧道中的蝙蝠,蜥蜴、蚰蜒、竈馬、蟾蜍和龜殼花等,也都是黑暗中可能遇上的生物。
戰備坑道中除了能看到鐘乳石,也可能遇到蜥蜴、蜘蛛、蝙蝠等動物。(攝影/Carter)
繼續深入,空氣中的溼度逐漸改變,原本乾燥的巖壁覆蓋一層白霜,隧道已被黴菌佔據,「我們小時候常常與玩伴進坑道探險,把蠟燭放進罐頭內當燈,用蠟燭燃燒計算距離,想走多遠就帶幾隻蠟燭。」陳俊強分享道,同時停下腳步擡頭尋找,上方巖壁在頭燈聚光下閃耀光芒,溼潤的鐘乳石正滴落一顆晶瑩剔透的水珠。
水泥加固的空間爲日軍的小型會議室。(攝影/Carter)
接近出口時,陳俊強指着另一條潮溼難行的隧道說:「沿那條主坑道往上走,出口通往鳳山水庫附近的幹溪溝。那裡地勢較高,大雨時山溝邊坡彙集水流灌入洞口,在坑道中形成地底河流。」長時間遊走於暗黑間,難免開始想念陽光,看到出口光亮的剎那,衆人一陣歡呼,走出林木掩蓋的山洞口,就有種重生的喜悅。
仔細瞧瞧隧道頂端的石壁,或許能發現美麗的鐘乳石。(攝影/Carter)
林園森呼吸小天地
秘密坑道外的世界,是清幽蔥鬱的小森林,也是林園人平日散步健身的步道。
走過秋日變色的欒樹隧道,進入佔地廣闊的「唐榮墓園」,遊覽墓園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陳俊強解釋道:「這是我們小時候郊遊玩耍的地方,那邊的椰子樹下就是烤肉區。」林園從前沒有公園綠地,唐榮公司開放私人家族墓園,提供林園人休閒娛樂的場域,至今仍有許多在地人進入散步。
唐榮墓園是從前林園人休閒娛樂的公園,報恩樓爲最高建築,可眺望林園平原。(攝影/Carter)
沿綠蔭步道續行,視野豁然開朗,林園平原連接煙囪高高低低的石化工業區,視野可及高屏溪出海口,天氣晴朗時,小琉球也清晰可見。站在此處,立即明白鳳山丘陵成爲兵家必爭戰略處的原因,然而,日軍耗費許多人力挖掘的戰備坑道,在二戰中實際功用卻不大,當時美軍實行跳島戰術,繞過日軍防守較堅固的島嶼,因此並沒有一場如日軍預測的激烈戰爭。
歲月流逝,曾見證太平洋戰爭的戰備坑道長留地底,一次次的探險拜訪,也讓這段歷史不被遺忘。
• 林園愛鄉協會陳俊強理事長
電話:0931-920823
本文作者:李曉萍
《高雄畫刊》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