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堆出15萬噸垃圾山 產製燃料棒因法規限制消化不完
雲林縣政府推轉廢爲能,將垃圾做成SRF燃料棒。記者陳苡葳/攝影
雲林縣林內焚化爐因弊案、環評問題無法啓用,垃圾去化長期仰人鼻息,屢屢爆發垃圾危機,環保署雖居中調度,但受限各縣市焚化爐歲修、事業廢棄物去化排擠等因素,垃圾產出與去化無法達成平衡,無法去化的垃圾日漸堆積,到現在已經堆出累計逾15萬噸的垃圾山。
垃圾山危機一觸即發,更成爲附近居民的民怨,爲此,雲林縣從2019年開始打包垃圾,一開始有環保署補助打包勞務費用,但只補助二年就沒有下文,雲林縣政府自編預算打包,至今累計打包11.2萬噸垃圾,垃圾打包治標不治本,打包後的垃圾無法去化,時間一久可能破損污染,成爲另一危機。
雲林縣環保局長張喬維表示,垃圾處理若無法自主,長期仰賴他人,只會一次又一次帶來危機,爲強化雲林自主處理垃圾能力,2020年已啓動ZWS零廢棄資源化系統,透過粗破碎、細破碎、篩分及磁吸,做出RDF燃料棒;去年又引進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SRF系統,提升燃料棒產出效益。
張喬維說,SRF燃料棒已推動至臺塑石化公司使用,礙於法令與煤灰去化的相關規定,目前混燒比例最高只能至5%,要再提升混燒比例則面臨法規限制的困境,導致SRF燃料棒不斷產出,卻消化不完,雲林縣至今已產製SRF量能達2萬395公噸,目前半數堆置中,也是另一項待解的難題。
張喬維說,雲林縣試圖解決縣內垃圾問題,推動生活垃圾轉制固體再生燃料SRF,卻礙於法令與煤灰去化的相關規定,目前混燒比例最高只能至5%,縣府向中央反映未果,他建請中央能加速推動SRF混燒比例提高,並建立使用SRF相關碳權抵換制度,讓國內企業能有所依據。
雲林縣垃圾長期仰賴外縣市去化,處處受人掣肘,目前已堆置逾15萬噸的垃圾山。記者陳苡葳/攝影
雲林縣政府推轉廢爲能,將垃圾做成SRF燃料棒。記者陳苡葳/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