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5000的年輕人,盯上低價醫美團
作者 |阿肉編輯|DR題圖|《裝腔啓示錄》
“她從精緻的北歐風房間醒來,吃着brunch,在手機屏幕上輕點手指,約好等下和小姐妹去do臉。”
在網絡盛傳的無數江浙滬文學中,“做臉”是白富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以一種直接可見的方式,構成了人們對中產精緻生活觸手可及的想象。
如今,美劇《慾望都市》中薩曼莎那一句“比起婚姻我更相信保妥適(肉毒素),因爲它每次都有效”的經典名言,已經隨着醫美的普及,被美容機構爭相傳頌,也讓肉毒素繼鑽石之後,成爲中產女性最好的朋友。
要美麗不要愛情,這倒是很符合當下的潮流。(圖/美劇《慾望都市》)
讓打工人深感幸運的是,“做臉”早已不再是富家女的專屬。Mob研究院發佈的《2023年醫美人羣洞察報告》顯示,超過60%的醫美人士月收入不足5000元。
顯然,收入高低並不是影響醫美的最關鍵因素。
這倒不是人們求美的心態已經“跡類瘋迷”。主要原因在於,相比動輒動刀動槍的整形手術,現在流行的輕醫美項目,正以更親民的價格,俘獲普通打工人的肉體和錢包。
所謂輕醫美,指的是以光電類、注射類爲代表的醫美項目,不用開刀,大多也不用打麻藥,主打微創甚至無創,因其恢復快、見效快的特點,正在成爲市場主流。
在電商平臺搜索這些熱門的輕醫美項目,你會發現“美貌”的成本好像真的在變低:
擁有快速提亮功效、備受女明星青睞的“嗨體水光針”,在某寶僅售299元;像是光子嫩膚、超光子之類的熱門的光電項目,價格也多集中在三四百元,這已經和我們想象中的“高端醫美”價格相去甚遠;而在一些“量大管飽”的團購平臺,商家們更是推出了價格千元左右的次卡,折算下來價格就更低了。
“不要999,只要299”的光子嫩膚,在各大平臺上屢見不鮮。(圖/淘寶截圖)
因此,在今年這樣的醫美大勢下,許多人開始謹慎地薅起醫美的羊毛,擁抱早應該屬於自己的美麗。
千元貴婦面霜,不如299元的水光針來得香
雖然,在現代消費社會生活已久的我們,對於這種砸在腦門上的便宜有着本能的警惕,但我們更懂得不能因噎廢食。特別是對初嘗醫美的小白來說,更優惠的價格,意味着更低的試錯成本。
在經歷了前些年的觀望之後,今年,醫美迎來了一波小爆發。今年5月發佈的《中國醫美行業2023年度洞悉報告》顯示,中國醫美市場今年的整體增速可達20%左右,預計市場規模將超2000億元。
在這波熱度中,低價就是主要的驅動力。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佈的《2022年光電醫美行業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光電類醫美項目平均客單價最低,甚至遠低於整體醫美項目平均客單價,而這類產品也是新手試水醫美的最佳選擇。
與注射類及其他輕醫美項目相比,光電項目GMV佔比最高。(圖/新氧數據顏究院)
剛過30歲生日的上海白領小敏,今年第一次體驗到薅羊毛做醫美的樂趣。上個月,她和同事“雙人成團”,用499元的價格享受了原價近千元的水光針。躺在美容牀上的那一刻,小敏抱着“來都來了”的四字箴言,堅定地告訴操作醫師“我能忍痛,麻煩在安全範圍內儘量打深一點”。
小敏之所以會對醫師有這樣的囑託,主要是出於對低價團購的擔憂,“怕機構隨便打打,敷衍了事”。所幸的是,在撐過“扎針酷刑”之後,小敏如願換回來了一張更透亮的臉。
其實早在幾年前,她就有嘗試過這種醫美團購,做的是19.9元團購的小氣泡清潔,但收效卻難令她滿意。
不過,隨着醫美項目這幾年的更新換代,“小氣泡”早已被排擠出醫美圈。因此,這次在同事的建議下,她決定再嘗試一次,好在效果確實不錯,“這是什麼貴婦保養品都養不出的膚色”。
“我約了樓下做臉呢”(圖/《愛情公寓》第二季)
而這也是輕醫美令人上頭的另一原因——“做一次就有效果”。
這種即時反饋,讓更多人開始認同輕醫美的效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醫美取代日常美容護膚。在今年“6·18”、“雙十一”等重大購物節點上,有的人開始“不囤紙、不囤米”,只願趁着優惠力度囤足半年甚至一年的醫美項目,並將此當作一種理財和風險投資。
雖然人們總是戲稱“離職是最好的醫美”,但真到了離職的那一刻,該做的醫美還是不能少的。今年7月的時候,由於工作壓力和職場人際等問題,YOLO選擇了裸辭,儘管這個決定看上去衝動,但她還是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包括在“6·18”時囤夠足夠她和媽媽使用一年的醫美項目,這樣等到自己辭職平穩落地後,也不至於要被迫節衣縮食,產生太大的心理落差。
在醫美項目上的“投資”,基本已經成爲她在購物節期間的唯一花銷,因爲價格確實合算。今年,她薅到的最大羊毛,是在某微信小程序上搶到的“買面霜送光子(嫩膚)”套餐,該活動只要79元,就能獲得一款修復面霜,還能在線下享受原價大幾百元的光子嫩膚。
YOLO薅到的醫美羊毛。(圖/由受訪者提供)
輕醫美的“羊毛”,打動的不只有普通消費者,還有深諳門道的業內人士。
作爲一名資深的醫美諮詢師,阿林這兩年見過不少新入行的諮詢師,其中不少人本身就是醫美行業的潛在消費者,入行“就是衝着員工價來的”,屬於是“哪裡賺的哪裡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因爲消費需求的旺盛,阿林很明顯地感覺到,這些年的醫美行業“幾乎沒有淡季旺季的區別”,最多隻是客單價高低的區別。
隨着今年線下消費的恢復,醫美市場確實正在成爲新的風口。但大多數人對這個行業,還有些諱莫如深。從整形到醫美,人們已經聽說了太多關於這個行業的坊間傳說和“潛規則”,對於越來越便宜的醫美項目,人們也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態度。在一些社交平臺,“大廠/醫生/零基礎白領轉型做醫美”也成了獨特的流量密碼,對人們來說最想知道的是:“醫美團購這麼便宜,真的靠譜嗎?”
在“轉行做醫美”的相關搜索內容下,人們迫切想要了解這個行業的一些“內幕”。(圖/@小紅書)
低價的醫美“餡餅”,還是低質的美麗“陷阱”?
這些趨近“骨折”的團購項目,似乎給了人們一種錯覺,好像醫美真的是個暴利行業。
就在不久之前,一家名爲“武漢奇致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申請IPO,擬募集資金3.12億元。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正是將“光子嫩膚”引進國內,同時又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光子嫩膚設備的企業。
在不少人眼中,這個屬於上游供應商的“高光時刻”,將成爲國內輕醫美爆發的信號。
奇致激光,被光子嫩膚撐起的IPO。(圖/@赤道財經)
看起來,醫美確實是一門不錯的生意。但,這只是對於上游而言,對處於產業中游的醫美機構來說,日子並非如外界現象般滋潤。胡潤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國內醫美機構的淨利潤率僅在1%-10%之間,許多機構的支出大頭,都放在了營銷上。
一份來自民生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醫美機構的獲客營銷佔比在整個費用結構裡達到了30%-35%,一些機構的獲客成本甚至高達幾千元。不管是垂類平臺,還是線上直播,對機構來說,大多數顧客都是通過互聯網來的,要讓他們留存下來,必然要做出讓利。
連經手團購顧客的醫護和工作人員,也難免在讓利中收到波及。顧客來自哪個渠道,對於機構來說都是可追溯的,在深圳的一家醫美機構工作的木子告訴新週刊記者,“讓利”給團購顧客的部分,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轉嫁到他們的頭上,但並不會太多。
當然,輕醫美項目是可以也應該具有普惠性的。當我們把目光轉向北方,在那個被稱作“東亞邪術”起源地的鄰國——韓國,不難發現,諸如肉毒素注射等熱門項目,其實價格並不高,有的甚至比國內的“低價團”更加優惠。
甚至,在韓國首爾一帶的醫美機構裡,還有更加節約成本的“流水線”模式。這種醫美模式針對的是長期光顧的當地人,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門店服務和醫生面診環節帶來的人力成本,價格自然也更加低廉。
在一些社交媒體上po出的韓國醫美價格,機構在收費方面也相對透明。(圖/小紅書@-u)
但是在國內,由於醫美行業起步較晚,消費者對如何選擇合適的醫美機構和項目,總是缺少足夠的系統知識,醫美需求無法得到正確引導,前期的諮詢和醫生的面診還是必不可少的。
爲了最大程度地壓縮成本,許多醫美機構只能選擇“羊毛出在羊身上”,通過隱形收費或者線下推銷等方式提升客單價、增加收入。
作爲半路出家的醫美人,木子也對那些坊間流傳的“潛規則”略有耳聞。2021年,她從黑龍江到廣東深圳,準備從一名兒內科護士轉型成醫美護士。入職以後,她也聽說過不少“黑機構”的騷操作。比如注射類的項目,會故意不給客人打完,以此節約藥劑成本。
針對低價團購顧客,有的機構也會“看人下菜碟”,推銷一些別的套餐,甚至要求顧客必須和別的項目一起做,“包括醫師方面,有的機構會讓這些(團購客戶)去給新醫生練手”。
而這些在行業規範的邊緣打擦邊球的行爲,只不過是低價醫美團購亂象的冰山一角。
《國內醫美消費維權輿情報告(2023)》顯示,在光電類的輕醫美項目中,消費者投訴最多的是有關“機構人員資質問題”,佔比高達42.1%。報告稱,這主要是因爲在光電類項目服務機構中,摻雜了大量無資質的生活性美容機構。
(圖/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
“現在醫美市場確實挺亂的,所以更要謹慎些。”作爲從業者,木子認爲行業的自律管理十分重要,消費者都是“擇優而選”,如果不能憑藉過硬的技術和合規的操作留住顧客,醫美機構始終只能做“一錘子買賣”。
錢包變輕,醫美不得不輕
輕醫美的流行,本身也預示着人們對求美這件事的態度,正在發生深刻的改變。
阿林發現,來做醫美的男性變多了,他們所中意的項目包括祛痘、去皺、植髮,甚至是做雙眼皮這種微整形項目,都開始被男性顧客所接受。
在醫美品類上,男女顧客的選擇已經沒有太強的性別標籤。(圖/德勤管理諮詢)
從“重醫美”到“輕醫美”轉變,儘管人們的容貌焦慮並未完全脫敏,但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願意“僅僅”爲了一副新的皮囊,就冒險在自己身上、臉上“動刀動槍”。
換言之,人們對“變美”這件事變得更加謹慎,無論是選擇美妝護膚,還是選擇走進美容院,一次足夠適合自己的消費,安全、健康是和性價比一樣重要的因素。
哪怕是在上海、杭州這樣的消費之都,合理安排自己花出去的每一分錢也很重要。(圖/unsplash)
YOLO的朋友小佳,今年換了一家新的醫美機構,因爲她終於受不了上一家機構過於熱情的推銷方式,也接受不了對方落後的求美觀念。
“每次去的時候,對方都會暗示我一定要做什麼項目,說是可以改善我的膚色、身材”,但在小佳看來,即便是套了新的殼子,這種話術和早年間那套“女人整了才完整”的說辭並無二致,都透着一股販賣焦慮的味道。
不管是小几百元的光電護理,還是幾千元的塑形瘦身,“沒有什麼項目是一定要做的,除非我自己願意”。
(應採訪人物要求,文中小敏、阿林、木子、小佳皆爲化名)
1、2023年醫美人羣洞察報告/Mob研究院2、2022年光電醫美行業消費趨勢報告/新氧數據顏究院3、中國醫美行業2023年度洞悉報告/德勤管理諮詢4、醫美價格越來越划算,我反而勸你更慎重/果殼5、國內醫美消費維權輿情報告(2023)/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
校對:賴曉妮運營:鹿子芮排版: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