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軍中將回憶中越戰爭:越軍實力很強,中國若沒有炮兵打不過越軍
1979年的中越自衛反擊戰,硝煙瀰漫,至今仍留有許多爭議,不少越南將領在回憶這段歷史時,往往帶有強烈的個人情感和民族主義色彩。
比如越軍中將阮友康在接受採訪時,就對代乃地區的戰鬥發表了頗具爭議的看法。
那麼阮友康如此評價解放軍的戰鬥力,到底是基於事實,還是出於某種特殊的考量?
要知道,代乃地區可是316A師的防禦重點,號稱“鋼師”的316A師在對法、對美作戰中屢建奇功,堪稱越軍精銳中的精銳。
如果解放軍步兵真如阮友康所說那般不堪一擊,又怎能突破316A師的防線,其中發生了什麼,阮友康的回憶是不是可信?
一、越軍倉促應戰
1979年2月18日,越軍中將阮友康正擔任第316師148團的副政委,當時他悠閒地駐紮在黃連山省、
戰爭的消息來得太突然,就像一顆炸彈,瞬間打破了邊境的寧靜,用他自己的話說,簡直是“措手不及”。
阮友康後來回憶說,之前他們壓根兒沒想到中國會真的動手,兩國之間雖然有些摩擦,但他們覺得也就是外交上吵吵嘴,哪能想到會動刀動槍的。
這突如其來的戰爭,讓越軍像被猛地從睡夢中驚醒,中方的行動速度之快,完全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阮友康在採訪中承認,他們之前的想法太天真了,誤判了中方的戰略意圖,也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要是早知道會打仗,肯定得積極備戰,憑藉着跟美軍、法軍多年交手積累下來的經驗,怎麼着也能在初期頂住中方的攻勢。
現在倒好,全亂套了,戰爭爆發後,中方炮火鋪天蓋地,炮火爲步兵開路,很快就拿下了老街市。
阮友康所在的148團接到了緊急命令,火速向老街方向移動,準備反擊,與此同時,老街和柑塘的百姓們亂成了一鍋粥,扶老攜幼,拖家帶口地往後方逃難。
前線部隊向前衝,後方老百姓往後跑,整個場面混亂不堪,阮友康倒是挺淡定的,畢竟打過抗法戰爭、抗美戰爭,對打仗這事兒也算是“輕車熟路”了。
不過結合其他史料來看,這所謂的“阻擊”,更像是兵力懸殊下的被動防禦,有點兒“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意思。
二、阮友康眼中的“以弱勝強”
在阮友康的回憶中,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初期,越軍雖然節節敗退,丟失了老街等重要城鎮,但打出了一場以弱勝強的“漂亮仗”。
他認爲中方軍隊雖然人多勢衆,火力兇猛,但戰術水平卻不高,士兵缺乏實戰經驗,進攻速度緩慢。
“他們也就仗着人多、炮多,真要是拼刺刀,我們越南士兵可不怕他們!”阮友康在採訪中頗爲自信地表示。
他甚至還舉了個例子,說中方一個軍和他們一個團對峙,幾個星期才前進了幾公里。
他還吹噓說,中方沒能消滅他們任何一個連,越軍主力部隊保存完好,言下之意,越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狠狠地教訓了不可一世的解放軍。
按照他的說法,10連憑藉有利地形和頑強意志,硬是頂住了中方一個師的進攻,阻擊了整整一個星期。
可惜結合其他史料來看,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中方在戰爭初期進展迅速,接連攻克多個重要城鎮,對越軍造成了沉重打擊。
316A師作爲越軍的王牌部隊,也在戰鬥中損失慘重,被迫從10號公路沿線一路敗退,丟失沙巴,退守黃連山。
阮友康所謂的“一個連阻擊一個師七天”,更是經不起推敲,根據中方資料,13軍39師116團2營6連於2月22日下午攻下代乃東南無名高地,隨後轉入防禦。
2月28日,擔任穿插任務的149師445團在柑塘以西包圍了148團,經過激戰,148團大部被殲。
由此可見,越軍所謂的“頑強阻擊”,不過是兵敗如山倒前的垂死掙扎,阮友康的回憶,反映了越方在戰爭宣傳中慣用的“以弱勝強”的敘事模式。
這種敘事一方面是爲了掩蓋越軍在戰爭初期的慘重損失,維護所謂的“面子”;另一方面也是爲了鼓舞士氣,塑造越軍英勇頑強的形象。
三、老山前線的煉獄
老山戰役,這場持續了五年的殘酷拉鋸戰,堪稱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最慘烈的,從1984年到1989年,老山前線戰況十分慘烈。
爲了奪取老山地區的控制權,中方是精銳盡出,七大軍區輪番上陣,總兵力超過30萬,各種先進武器裝備也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
越軍中將鄧軍瑞在回憶錄中就提到,那裡的戰鬥簡直是沒日沒夜,炮火連天,震耳欲聾。
他每次去前線指揮部,都得貓着腰,匍匐前進,生怕一不小心就被炮彈炸成碎片。
那漫山遍野的炮彈,就像不要錢似的,傾瀉到越軍的陣地上,據統計,整個老山戰役期間,中方發射的炮彈超過200萬發,是越軍的3倍還多。
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發炮彈在老山上爆炸,與之相對,越軍在炮火方面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他們的炮彈主要靠蘇聯援助,自己生產能力有限,打幾炮都得算計着來,哪敢像中方那樣“揮金如土”?
1984年6月11日和7月12日,越軍不甘心失敗,兩次組織大規模反撲,試圖奪回老山和那拉等地的控制權。
在中方強大的炮火面前,這些反撲都以失敗告終,尤其是在松毛嶺戰役中,中方炮兵部隊火力全開,傾瀉了3萬多發炮彈,配合步兵部隊殲滅越軍3700多人。
四、戰爭的傷痕
老山戰役這場持續五年的殘酷拉鋸戰,如同一道深深的傷疤,永遠銘刻在中越兩國的歷史記憶中。
十年烽火,不僅吞噬了無數年輕的生命,也給兩國人民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傷痛。
雖然越方一直對具體的傷亡數字諱莫如深,但根據各方資料推測,越軍的傷亡人數遠高於中方。
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裡,越南都深陷戰爭泥潭,百廢待興,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老山戰役的殘酷性,不僅僅體現在戰場上的血肉橫飛,更體現在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和對心靈的創傷,許多人飽受戰爭後遺症的折磨,甚至精神失常。
阮友康的回憶,雖然帶有明顯的個人色彩和政治立場,甚至有些“自吹自擂”的成分,但仍然爲我們瞭解這場戰爭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結語
阮友康的回憶,雖然有點兒“自賣自誇”的意思,但換個角度想想,他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他的回憶也是歷史的一部分,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究。
咱們得明白,戰爭從來都不是兒戲,它帶來的只有破壞和傷痛,不管是贏家還是輸家,最終都得付出代價。
和平纔是最寶貴的,別整天想着打打殺殺,有那功夫,不如搞搞經濟,發展科技,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