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妨有點兒“功利性”
在推動全民閱讀的過程中,“功利性閱讀”不時成爲公衆關注的話題。所謂“功利性閱讀”,是指爲了實現某種特定目的,特別是爲了達成一些短期可見的利益而進行的短、平、快式的閱讀。批判者認爲功利性閱讀是實用主義價值觀的物質外化,功利心驅動下的閱讀淪爲了追名逐利的工具。在他們看來,功利性閱讀催生出閱讀目的焦慮、知識結構殘缺、文化發展單一等嚴峻問題,極大地弱化了閱讀的文化傳承功能和閱讀主體的精神建構功能。
然而,功利性是人類發展的重要內驅力,實用功能也是閱讀的重要功能。任何閱讀,無論是基於求知還是審美,無論是旨在學以致用的“謀事”閱讀,還是學以修爲的“謀心”閱讀,都必然帶有一定的功利目的。事實上,功利性閱讀因其指向明確、知識密集、針對性強、效率高而具有自身的邏輯自洽。理性看待功利性閱讀,將有助於更好地推動全民閱讀的深入開展。
功利性閱讀有其發展的悠久傳統。中華民族歷來重視讀書,耕讀傳家、詩書繼世成爲農耕時代絕大多數家庭的樸素願景。“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作爲有志之士實現修齊治平的不二法門,讀書被理所當然地賦予了明確的功利屬性。“千鍾粟”和“黃金屋”成爲千百年來激勵寒門學子潛心研讀的有效目標。從客觀上看,功利性閱讀成功培育出了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發展所需的大量人才。今天,功利性閱讀以其較強的實用性、傾向性和針對性,成爲閱讀者提升自己和成就自己的重要手段,在生存與發展的激烈競爭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功利性閱讀有其存在的客觀基礎。閱讀是一種個體性的實踐體驗,但它是以讀物爲媒介的在作者與讀者間進行信息和價值交流的社會行爲。閱讀總是在既定的社會結構中發生的,功利性閱讀亦是如此。從某種程度上講,今天的功利性閱讀不過是社會問題在閱讀領域的反饋而已。首先,快節奏、高強度的生活形態選擇了功利性閱讀。閱讀的取向是建立在閱讀者的現實需求之上的。一方面,置身於社會競爭之中,閱讀者的時間已經呈現碎片化,閱讀的實用功能必然超越審美功能,筋疲力竭的現代人無暇也無力更多地關注陶冶情操、啓迪智慧的“養心閱讀”;另一方面,信息過載和信息繭房的交相疊加,加劇了閱讀者主動選擇的困難,利益導向的現代人“被迫”把閱讀放置到現實致用的框架之內。其次,特定的社會經濟結構決定了功利性閱讀。閱讀作爲一種社會實踐活動依託於經濟且受制於經濟。研究表明,功利性閱讀的形成與閱讀者在社會中相對弱勢的經濟地位密切相關,其實質在於閱讀者的文化積累層次同資本轉化水平之間的不對稱。功利性閱讀正是閱讀者試圖將文化資本轉化爲社會資本的有效手段。最後,信息技術的發展加速了功利性閱讀。突飛猛進的信息技術不但拓展了閱讀的場域和形式,催生了新的閱讀動機,也爲功利性閱讀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功能強大的搜索引擎和海量的大型數據庫,爲功利性閱讀提供了技術支撐和資源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功利性閱讀者的利益需求,刺激着功利性閱讀的動機生成。
功利性閱讀是閱讀者基於自身需要而選擇的信息接受模式,不應對其大加撻伐,但我們也應看到其負面影響,尤其是由它導致的社會主體價值觀的過於功利化趨向,是我們應當警惕的。在推動全民閱讀持續深入的過程中,我們應積極倡導學以致用和學以修爲相結合的良性閱讀,以培養既有人文情懷又有創新能力的新時代公民。當然,社會的全面公平發展,終會使讀者從“形役”之勞和“物累”之苦中徹底解放出來,實現對功利性閱讀的超越,真正在閱讀中體驗“悅”讀,享受生活。
(作者劉壽堂系重慶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趙錦雯系重慶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本文系重慶市教委重點項目“愛國主義教育的歷程、經驗、啓示研究(1949—2019)”[21SKSZ018]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12日第9版
作者:劉壽堂 趙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