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大腸癌 醫曝吃飯有黃金順序:掌握6字訣

大腸癌長年位居國人10大癌症,年奪6千多條人命,且有年輕化趨勢,如何預防是重要議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大腸癌長年位居國人10大癌症,年奪6千多條人命,且有年輕化趨勢,如何預防是重要議題。對此,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指出,肥胖有較高的風險罹患大腸癌,而透過正確的吃飯順序,也就是按照水、菜、肉、飯、湯、果的次序進食,就能達到很好體重控制效果,從而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

蕭敦仁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提到,在大腸癌的危險因子裡面,除了遺傳外,常便秘者也要注意,其罹患大腸癌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所以日常維持排便順暢相當重要。還有,肥胖也要特別注意,此族羣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比較高。

蕭敦仁接着說,在大腸癌的防治飲食上,可遵照肥胖醫學的飲食治療原則,即按照水、菜、肉、飯、湯、果的順序進食。他解釋,在飯前30分鐘,鼓勵先喝300~500毫升的水,如此在吃正餐時,肚子比較飽就不會過度進食。美國臨牀研究就曾發現,經3個月實驗下來,飯前先喝水者比沒有執行此動作的人,多減去2公斤。

正式用餐後,蕭敦仁說,依照菜、肉、飯的順序吃,最後吃完若胃還有一點空間,可以喝點湯、吃點水果,但他認爲大概進行到飯的階段時,就已經差不多飽了,其實就可停止。

按照這樣的進食順序,蕭敦仁表示,不僅熱量攝取較低,該攝取的纖維素也能吃到,再加上最前面有喝水,使整體食量獲得良好控制,就能減少肥胖發生,自然也令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降低。

想要預防大腸癌,國健署建議,應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水,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並維持每日運動;值得注意的是,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後,所以50歲以上民衆應每1~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若有個人或家族息肉症或大腸癌病史民衆,最好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