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猩紅熱同源!"食人菌"感染症何以致死?

暑期將至,哪些人羣出遊需要注意?

全文1824字,閱讀約需3.5分鐘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李立軍

日本發生的“食人菌”感染症正引起廣泛關注。

據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統計數據,截至6月9日,日本今年報告的鏈球菌中毒休克綜合徵(俗稱“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數累計破千,達1019例,超過去年全年的941例,創歷史紀錄。

“食人菌”感染症並非新病,其病原體鏈球菌亦不罕見,我國法定乙類傳染病之一的猩紅熱,就是由同樣的病原體導致。

相比之下,爲何“食人菌”感染症更加嚴重,又爲何今年出現激增?暑期將至,哪些人羣出遊需要注意?記者今日就相關問題採訪了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李侗曾。

━━━━━

“食人菌”臨牀常見,少數可進展爲中毒休克

新京報:“食人菌”感染症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李侗曾:日本所說的“食人菌”是鏈球菌的一種,中毒休克綜合徵是鏈球菌感染的少見但最嚴重的情況,起病急、發展快,24-48小時後就會出現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日本報告的是30%左右的死亡率,以往其他國家報告的死亡率在30%至60%之間。

新京報:鏈球菌在臨牀並不罕見,“食人菌”有哪些特點?

李侗曾:鏈球菌最早於1874年就被記載,在臨牀很常見,譬如肺炎鏈球菌可以導致社區獲得性肺炎,產褥熱也是鏈球菌導致的一種疾病。

對鏈球菌的細分比較複雜,有以溶血反應來劃分的,也有根據抗原差異劃分的。對人體致病的鏈球菌以A族爲主,“食人菌”屬於A族β型鏈球菌,這是一種完全溶血的鏈球菌,我國乙類法定傳染病猩紅熱的病原體和它屬於同一類。

新京報:爲什麼同一種病原體,有些人感染後是猩紅熱,有些人發展成重症甚至死亡?

李侗曾:大部分人感染A族β型鏈球菌後出現的是局部症狀,少數人細菌入血,播散到全身多個器官,成爲侵襲性感染,導致敗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最嚴重的就是鏈球菌中毒休克綜合徵。其他的病原體也可引起中毒休克綜合徵,由鏈球菌引起的就叫鏈球菌中毒休克綜合徵。

當疾病進展到這個程度,已經不完全是由細菌導致的。這是一種免疫過度反應,和流感、新冠導致的重症、白肺很像,人體在清除侵入的病原體時免疫反應過度,最終反而傷害到自身的細胞。

從臨牀經驗看,鏈球菌中毒休克綜合徵在傷口感染的情況下發生風險更高,通過呼吸道感染一般是引發上呼吸道症狀。

新京報:所以免疫力強的人感染後更容易進展爲重症?

李侗曾:免疫反應的強度並不是絕對取決於年齡,也有報道幼兒和年齡較大人羣出現中毒休克綜合徵的。

━━━━━

該疾病並非某地特有,有外傷者出行注意防護

新京報:鏈球菌的感染途徑有哪些?

李侗曾:一個是呼吸道感染,一個是皮膚感染。大約有10%的人在咽喉和皮膚攜帶這一病原體,但沒有症狀,他們可以作爲傳染源。相比之下,呼吸道傳播的風險更大。

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是咽峽炎,包括髮熱、咽痛、聲音嘶啞等症狀,醫生查體時可以看到扁桃體紅腫、化膿,有黃色或白色的膿性分泌物。皮膚感染的症狀包括紅腫、疼痛、化膿、軟組織感染。此外還有手術傷口導致的外科型感染,發生在產婦身上的產褥熱,關節炎、腎小球腎炎等變態反應。

新京報:“食人菌”感染症以往流行的情況是怎樣的,爲什麼今年特別多?

李侗曾:這種疾病並非某一個地區特有,美國等國家也報道過,比較高的年份每年發生600例至800例,只是日本今年比較多。

爲何出現病例的增長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一種看法是跟病原體週期性流行有關,類似支原體也有大年小年;還有認爲新冠疫情之後人羣活動增加導致,如旅遊、聚集等,根據中疾控的數據,我們5月份監測到的猩紅熱數量也增加了。

日本還提到,今年檢測出比較多的M1UK譜系菌株,該菌株毒性和傳播力更強。

新京報:暑期將近,一些打算去日本旅遊的網民對疫情感到擔憂,個人防護上應當注意什麼?

李侗曾:兒童要注意呼吸道防護,如戴口罩等;有傷口的人,尤其是50歲以上、有糖尿病、近期做過手術等高風險人羣,注意及時消毒,用紗布等保護創口,有水痘、皮癬等其他皮膚破損的人羣,也要注意不要游泳,不要暴露在雨水中,一旦傷口出現紅腫化膿應當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