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乾眼症 中醫養眼3良方
護眼可以多按摩眼睛周圍的穴位。圖╱123RF
現代人用眼時間長,使用3C產品普及,成天滑手機、看電腦、手遊、追劇,眼睛常感到乾澀、畏光、癢、有異物感、灼熱疼痛…,小心「乾眼症」找上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谷說,乾眼症主因爲淚液分泌量不足、分泌時間不對,無法保持眼球表面溼潤,嚴重時可能造成角膜破損,中醫可從調理肝腎着手改善。
中醫稱乾眼症爲「白澀症」,眼部赤腫不顯,只覺得眼內乾澀不舒服,但如果幹眼症不治療,除了看東西不清楚、容易疲勞之外,嚴重者恐致角膜損傷,甚至留有疤痕而影響視力。林舜谷表示,要預防乾眼症,除了減少使用3C的時間,中醫更強調「滋肝補腎」的調養。
「腎主水、肝主經」,腎臟是調節體內水分的主要器官,肝則開竅於目,眼睛的問題與「肝」有密切關係。許多人常因熬夜、睡眠不足造成肝腎陰虛,且頻繁使用電子產品耗損眼力。林舜谷建議,人體的經絡在半夜會走到肝膽經,如果希望眼睛健康,凌晨1點至凌晨3點間一定要進入深沉睡眠。
眼睛周圍有許多穴位,包括睛明、承泣、瞳子髎、攢竹、絲竹空,以及頭後側的風池穴、四肢的光明穴等,多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流通,減緩眼睛酸、脹、痛等症狀。按摩方式分爲按壓、指揉、點按,分別是以拇指慢慢向下按壓、拇指或食指指腹旋轉揉動、手指點按穴位。
在護眼茶飲部分,林舜谷推薦可飲用「明目湯」,藥材爲枸杞、菊花、決明子、黃耆,利用中藥材的特性來補充眼部營養,同時補肝腎、滋潤肝血。穴位按摩加上護眼茶飲、充足睡眠,可加強氣、血、津液,進而有正常淚水生成及排流功能,讓眼睛常保滋潤。
護眼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