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效應 文化部射三箭 推影視進軍國際

除了促進更多影劇內容產製,搶攻臺灣市場,也要進軍國際,除了題材選擇,通路部分也要整合,目前國內有多達17個OTT平臺,電視臺、電信商單打獨鬥,文化部將提供誘因,整合國內OTT成一個較具規模的平臺進軍海外,帶動影劇內容輸出。

「魷魚遊戲」熱潮從市場燒向政壇,李永得20日赴立院報告文化部業務概況,多位立委質詢焦點都在此劇成功在全球輸出韓國文化、戲劇、帶動學韓語,臺灣能否發展類似成功模式?目前臺劇產製量少、一年約40部,及一些上架國際OTT平臺的臺劇只能在臺灣被看到,反而與國內OTT平臺競爭,都是各界關心議題。

李永得指出,「魷魚遊戲」是韓國經20年努力、培養製作環境及人才的結果。他認爲,臺灣有這個環境,但缺兩樣東西,一是資金投入,臺灣過去對影劇投資小,直到近期纔看到「天橋上的魔術師」等較大投入,主因是國內市場不夠大,所以拓展國際市場很重要。對此,文化部將從加強資金投入、投資國際市場、人才培育,瞄準國際市場射三支箭。

李永得透露,文化部正在跟國發會討論國發基金投資影視內容產業的辦法與流程,重點有三個:資金要充沛、審查程序需簡化,初期不能純粹從市場考量,還要扶植支持國內影視產業。未來希望由政府帶頭投資,引進民間資金共襄盛舉,未來兩年至少支持6部1億元以上投資的片子。

現有國發基金匡列百億元投資內容產業,但幾年下來只投出6億元。文化部將爭取更多空間做決定,由文策院協助業界引進投資、財務規劃、人才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