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家長,表面佛系背後卷王,孩子妥妥當學霸
你身邊有沒有佛繫帶娃的寶媽?
據我觀察,他們的擺爛都是有技巧的!看似啥也不管,可卻暗戳戳把力氣都用在了刀刃上!
被這種父母養大的孩子,童年開心快樂,等要成績的時候,又能完美逆襲,真是令人羨慕。
我們小區的子軒媽媽,就是這樣養孩子的。
踩泥坑、爬樹、掏螞蟻窩,子軒身上進行髒兮兮的,媽媽也不說他。
誰知多年後,子軒順利考入我市重點高中,還沒高考呢,就被清華選走了,直接升入大學了。
問起經驗,子軒媽媽說,與其雞娃,把親子關係弄得很緊張,還不如擺爛一點,把力氣用在刀刃上,只要抓住下面3個關鍵,就夠了。
讓孩子明確感受到安全,是前六年最核心的任務。
與其盯着早教、幼小銜接、英語,不如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強化安全感上。
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安全感會內化到孩子心裡,即使“可信賴”的人不在眼前,他也會充滿安全感。
這樣的孩子會更有耐性,更堅韌,即使面對壓力,也能應付自如。
所以,有遠見的家長,都會在這方面,多花些心思。
整個小學階段,我們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是,促進孩子萌生“自我意識”,並對自己有一個積極的自我評價。
這就要求家長,要爲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允許他們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想要不斷努力提升的學科或運動。
當孩子能盡情享受感興趣的事情,不斷進行自由探索時,他的自我意識就會萌生出來。
他會接納失敗,會積極聽取他人意見,即使現在做不到,他也會調整自己的方式方法,在未來的某一天達成目標,於是他就擁有了自己的夢想。
一個自我評價比較高的孩子,會相信自己的能力,爲自己感到驕傲,面對困難也會十分積極。
即使到了青春期,也不會被帶壞,不會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他們會守住底線,成爲更優秀的人。
進入青春期之後,孩子的大腦進入快速成長期,前額葉皮質將發生巨大變化,而它在社交關係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家長要着重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與他人產生共情,會阻止孩子做出非人道行爲,是孩子邁向成年的一大步。
而此時,家長要做的不是批評、指責,而是要把選擇權適度交給青春期的孩子,尊重他們的決定,讓他們品嚐自然後果,從而萌生對自己負責的意識,促進大腦發育。
創造一種機會,讓孩子自己意識到,什麼行爲是恰當的,是這段時間最重要的事情,比盯着成績更關鍵,家長要多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