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作業設計 開拓高效學習路徑

作者:周鵬程 江興隆(分別系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副校長)

近年來,部分中小學作業存在的形式主義問題,給學生以及家長帶來了不小的困擾,甚至催生出了“代寫作業市場”,破壞基礎教育良好生態,背離育人初衷。這類作業往往質量低下、耗時費力,且超出學生認知和能力範圍,最終變成家長的任務。

作業作爲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鞏固知識,培養思維和形成素養的重要途徑。加強作業管理、提高作業質量,對於深化立德樹人成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也不斷強調要把握作業育人功能、嚴控書面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切實扭轉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問題,發揮好作業的育人功能。

無論是從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出發,還是從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角度考慮,遏制形式主義作業之風都勢在必行。學校作爲育人的主陣地,需要從優化作業設計、強化指導與反饋、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等方面入手。

優化作業設計:造就全面發展的鑰匙

自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人才培養目標從知識本位向關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轉變。中小學作業設計也必須堅持全面育人導向,通過提升作業質效促進學生在認知技能、情感態度、實踐創新、生活方式等多個維度上實現實質性成長。教師作爲作業設計的執行者,其政策感知、育人理念、知識儲備以及操作能力,直接影響作業育人功能的實現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效。

從教師自身來講,要以構建高質量作業體系爲目的,創新作業設計,提升作業育人質量。

要摒棄以作業代教育的思維,科學論證特色作業的難度與價值,包括是否有必要佈置這項作業、作業難度是否符合學生年齡特徵與認知發展階段、完成作業需要哪些資源等。探索更開放、更靈活、更有針對性的作業形式,通過可選擇的作業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更好實現因材施教。

強化指導與反饋:構建師生共進的橋樑

作業指導與反饋根植於教學實踐中,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應通過有效、適切的方式方法對學生作業進行指導與反饋,服務育人根本目標實現。

首先,提供詳細指導材料,引領學生學習掌握。對於難題或新題型,提供詳細的示範解答或解題思路,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技巧。推薦相關書籍、視頻、網站等學習資源,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拓寬知識面。

其次,強化過程監督與輔導,精準助力學生進步。要定期檢查,瞭解學生的作業進度和困難,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針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安排一對一個別輔導時間,解答疑惑,調整學習策略。

再次,構建三層反饋網絡,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一是即時反饋,利用課堂時間或在線平臺對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即時點評,捕捉學生的學習動態,即時指出亮點和不足之處。二是書面反饋,確保反饋內容既具體又全面,在指出答案正誤的基礎上,進一步剖析學生思維過程中的細微偏差與亮點,幫助學生認識自己。三是自我反饋,引導學生建立自我反饋機制,通過定期回顧學習歷程,自我評估學習成效,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主學習能力。

深化評價改革:不斷提高育人質量

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教育評價具有導向功能,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過程和結果具有監督和引導作用,遏制形式主義作業之風要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

首先,突出核心素養,推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改變單一以考試成績和升學率爲主要評價標準的現狀,引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創新能力、社會實踐、團隊協作等多維度指標,更加全面地反映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鼓勵學校和教師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豐富評價內涵,強化“五育”並舉過程性評價。要堅決擯棄“重智育,輕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錯誤觀念,全面體現、充分落實立德樹人目標,以過程性評價牽引學校課程教學改革。

再次,精簡量化指標,聚焦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要減少或取消與教學質量無直接關聯、容易導致形式主義的量化指標,轉而關注教學質量、教學方法創新、學生滿意度等實質性內容,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2024年09月24日 14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