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穿越週期方法論:深挖差異化發展護城河
中新經緯9月20日電 (丁丹)如何增強穿越週期的能力?這是擺在銀行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受LPR、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報行合一”政策等因素疊加影響,銀行業今年上半年面臨更大的壓力。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8月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銀行業淨息差進一步收窄至1.54%。
近期,郵儲銀行公佈了2024年半年報,這家最年輕的國有大行依舊交出了一份穩健的成績單:六大行中最優的淨息差水平、行業領先的資產質量、持續增長中的利息淨收入……
這份來之不易的“答卷”,緣於郵儲銀行持續構建和鞏固差異化競爭優勢。在9月2日舉辦的2024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表示,“打造一家優秀的銀行是一場需要堅持長期主義的‘馬拉松長跑’,而爲者常成、行者常至,作爲一家百年傳承、日新月異的大型零售銀行,我們有決心、也有能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形成自己差異化的優勢,走出不一樣的道路。”
差異化“增長引擎”
時至今日在論及中國銀行業時,“同質化”這個詞依然常被提及。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各家銀行都在尋求新的增長引擎。
今年上半年,郵儲銀行資產總額突破16萬億元,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767.89億元、488.15億元,盈利能力保持穩定。尤其在表徵銀行核心能力的淨息差指標上,郵儲銀行以1.91%的水平,繼續保持同業領先。
淨息差優勢的保持,得益於郵儲銀行的差異化發展。2022年年報中,郵儲銀行首提“五大差異化增長極”,兩年多來,在全力做好科技、綠色、普惠、養老和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同時,郵儲銀行持續打造獨有的競爭優勢,在“三農”金融、小微金融、主動授信、財富管理、金融市場五大差異化增長極帶動下,不斷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五大差異化增長極中,“三農”金融擺在了首位。擁有近4萬個網點,覆蓋了全國99%的縣(市),服務6.6億個人客戶,讓郵儲銀行具有服務“三農”的獨特優勢。
在業績發佈會上,劉建軍再次提到了“一個夢想”——要“讓絕大多數農戶都有郵儲銀行授信”。據他介紹,郵儲銀行上半年涉農貸款新增約1800億元,餘額超過2.2萬億元,佔各項貸款的比重約25%;普惠小微貸款新增超過1300億元,餘額近1.6萬億元,佔各項貸款的比重接近19%。
涉農貸款的快速增長,離不開主動授信線上運營能力的增強。自2022年9月啓動以來,郵儲銀行目前主動授信名單庫規模已超1.2億人,主動授信貸款餘額超2400億元,不良貸款率控制在0.5%以內。劉建軍透露,今年6月末,“三農”主動授信項目貸款餘額是1751億元,本年淨增687億元,增速超過60%。總的來看,截至半年末,郵儲銀行差異化增長極信貸餘額超5萬億元,在各項貸款新增中佔比達到62%,RAROC(風險調整後收益率)較高的“兩小”貸款同比增速超過18%,餘額佔比較年初提升1.37個百分點。
據悉,郵儲銀行接下來將大力推進特色產業精準開發,大力發展產業貸,按照“一產業一方案”的總體思路,對每個縣域的主要農業產業進行梳理,摸清摸透產業情況,並尋找可介入的市場機會,着重融入產業鏈條,提供全產業鏈金融服務。截至6月末,郵儲銀行面向個人客戶的產業貸餘額2206億元,本年淨增881億元。
尋找“市場縫隙”
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曾說:“最好的戰場是那些競爭對手尚未準備充分、尚未適應、競爭力較弱的細分市場。”
“尋找市場縫隙”,不僅是郵儲銀行對如何穩住利息淨收入開出的“解方”,也是該行面對信貸優質資產競爭非常激烈的現況,找出的一個差異化發展新方向。“在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新舊動能切換中,蘊含着大量的市場機遇,尤其是跨行業、跨區域、跨市場、跨資本、跨板塊的市場縫隙大、金融需求多,抓住就能順勢而上、抓不住只能隨波逐流。”劉建軍說道。
據介紹,郵儲銀行推出了“十大縫隙”,指導全行尋找“量價險”均衡發展的客戶,目前已經初見成效。這些措施既滿足了客戶需求,爲經濟發展注入金融“活水”,同時也帶來比較滿意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量價險”的均衡發展,郵儲銀行上半年在風險管理方面始終秉承審慎穩健的風險偏好,逐步構建精準、及時、全面的智能風控體系。截至今年6月末,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0.84%,關注類貸款佔比0.81%,不良貸款生成率0.74%,資產質量保持平穩;撥備覆蓋率325.61%,風險抵補能力充足。
“在保持風險控制能力的前提下,細分市場和客羣,力爭在市場縫隙和局部領域構築經營特色,堅持走差異化發展之路。”郵儲銀行副行長徐學明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
強化科技賦能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馭勢者贏。存量市場下,銀行需要藉助數字技術突破產品和服務同質化的桎梏,結合自身稟賦特點,提高差異化競爭能力。
半年報顯示,郵儲銀行上半年全面投產上線新一代公司業務核心系統,自主研發系統佔比76.86%,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圍繞五大差異化增長極,郵儲銀行科技團隊持續構築差異化競爭力,打造差異化發展特色,包括:
傳統“三農”服務與創新碰撞出火花。視頻作業服務系統打造“三農”信貸視頻自助簽約新模式,業務辦理效率提升約70%。構建“三農”特色主體及業務運營管理系統,實現客羣分析、策略調度、資源管理、五大客羣營銷打卡、郵銀協同業務、經營覆盤等“三農”運營線上化閉環管理。
以數字化破解小微金融服務難題。推動小微金融業務線上化,實施E支用創新業務模式,實現客戶電子渠道“秒級放款”,滿足客戶隨支隨還的用款需求,截至今年6月末,E支用業務結餘超2000億元,本年累計放款6.42萬筆。以區塊鏈、物聯網技術打造小微金融專屬服務系統,形成企業間鏈網,消除小微企業服務信息差,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成功率。
助力主動授信業務發展。主動授信已在櫃面、ITM、智能外呼等14個渠道投放,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鏈路建設,提升名單挖掘和營銷投放效率。
強化財富管理工具應用。財富中臺藉助AI增強投資組合專業能力,提升個人財富報告智能化水平。持續推廣和優化CRM平臺,重構綜合營銷績效管理系統,推動綜合營銷模式向智能化轉型,系統日均交易量1.15億筆。
深耕金融市場業務,提升綜合服務能力。“郵你同贏”同業生態平臺通過數智融合,着力建設業務場景、交互場景、工具場景相交融的綜合化服務體系,爲客戶提供全渠道、全業務品種的一站式金融服務,深挖金融數據背後的運營價值,賦能該行同業業務發展。電子化交易系統進一步整合交易渠道,上線貨幣市場交易機器人,形成自動化處理機制,節約工時約94%;搭建智能化雛形,提升交易精細化管理水平。
“我們強化科技賦能,超8000臺自助設備和超9000臺移動展業設備接入‘雲櫃’模式,‘雲櫃’服務的客戶達445萬人次。”劉建軍在業績發佈會上介紹。
郵儲銀行深知,在市場競爭非常充分的今天,沒有差異化的發展道路,沒有特色化的競爭優勢,一切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但正所謂事不避難、道不避險,該行將堅持踐行長期主義,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努力構建特色競爭優勢。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丁丹:dingda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