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鋼鐵之心的男人─陳文傑 所有創作皆是柔情細膩的鍛造而成
陳文傑將腦中所有的靈感恣意地揮灑,透過個 人的細緻工藝,成爲獨一無二的作品。
即使是生鏽或使用過的老鐵,也都有着獨一無二的殘缺美,陳文傑將鋼鐵生硬冷冽的特質,以藝術形式賦予新的語意,讓鋼鐵不只是一種材料、一門產業。
文.陳怡瑄 攝影.溫偉廷
「我從事工業設計有四十年的經驗,開發一項商品,從草圖繪製,到開模量產,每一個零件都要精準的按照尺寸比例生成,在設計上也要考慮如何平衡商品美感及功能或執行的可能性。如今能夠不用考慮尺寸,不用照圖製作,自由自在的進行創作,纔是我真正最熱愛的事。」
千錘百煉 造就一顆枝枒
在各個廢鐵回收場、工地甚至是海灘上都能找尋到他身影,眼光獨到的陳文傑將拾回的每塊廢鐵塑形、槌打,讓鋼鐵不再只是工業產物,更賦予他們文化創意的不凡生命。
四年前受疫情影響,陳文傑毅然決然地放下工作,並全身心投入金屬雕塑藝術,僅花了短短几年的時間,就在金屬雕塑藝術方面大放異彩,他笑稱自己在藝術這行還只是幼稚園的程度,但卻用作品狠狠地敲開大衆全然不同的新視野。
回憶起當時完成的第一件作品《疫後彩虹》陳文傑感慨地說到,身爲工業設計師的我,當時因疫情,無法再自由地出差及許多工作停滯,對我個人的各種衝擊和影響巨大,在這樣的心情和壓力之下,我完成了《疫後彩虹》這件創作。作品的人物就像是我,肩背重擔,心中焦慮,腦中釘滿思慮煩憂,腳上猶如被釘住束縛,想前進也無法行動,只能曲着身子,勉強的維持着半坐姿。
陳文傑將心情寫照與作品完美融合,具象中帶着抽象,其中主角的頭上,雖然痛苦無比滿是釘子,但卻有一個新的枝椏出現。陳文傑補充道,這便是一個新的希望,象徵痛苦都只是暫時的,無比韌性的我總會等到雨過天晴的那天。
《神龍》2022 年創作/ 共1 版 金屬雕塑
別人眼中的廢鐵
是他手裡的寶貝
從日本武士鎧甲、經典童話故事「傑克的魔豆」、佛經又或是上天入地祥龍,每個角度、彎曲與細節,都是陳文傑憑空想像出來的。在一片雜亂中,他總能翻找到可用的素材,便立即在腦中產生創作的靈感和藍圖,這也是最讓他興奮的尋寶及靈感噴發時刻。
曾在某個週末,陳文傑外出駕車途中經過海邊,突然眼睛一亮,瞥見被人遺棄的瓦斯桶,頓時靈感一現,找了路邊停車位,將車停了下來。一下車就走着爬着,越過大大小小的岩石岸邊,再次定睛一看,果然是值得停留的素材呢!爾後他帶着拾回的戰利品,就進入工作室開始馬不停蹄地創作,「從我取得這時,腦海中即浮現Q版達摩的樣貌。順着靈感,一點一點的雕塑完成。此件作品保留標誌性的象徵,結合我個人的色彩,將達摩童趣化!」
陳文傑笑着補充道,很多人都問我怎麼老是撿一些別人丟掉的東西回來創作?我心想既然要進行創作,那便不要再增加地球的負擔,因此以環保爲基礎,選擇各種回收的金屬來製作正合我意。在別人眼中,也許它只是壞損斷裂的欄杆、鏽蝕扭曲的鐵片、用畢丟棄的鐵桶,但在我眼中卻都是無數的至寶!將腦中所有的靈感恣意地揮灑,透過個人的細緻工藝,成爲獨一無二的作品,我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
從意象到具象,再從具象昇華至抽象,陳文傑掌握鋼雕藝術的要領,未來將會 持續保持初心,完成一次次自我躍升的理想實現
自我躍升 實現心中理想
而在每件作品的創作過程中,皆是陳文傑親手槌打出來的,沒有手稿,卻將面部的輪廓、皺褶、羽毛、鱗片打造得栩栩如生,一下一下,一槌一槌,背後卻少不了創作的傷害,明年即將要滿六十五歲的陳文傑分享到,像是在焊接時的光亮造成的眼睛傷害,又或是將鋼鐵塑型時,手部肌肉過度使用所造成的長期發炎。
多年淬鍊,讓陳文傑在藝術這條路上逐漸發光發熱。一次因緣際會下,他在中國大陸舉辦作品展,但作品從臺灣寄到上海時卻被卡關,苦等了一個多月無法解決,同爲藝術家的曾英棟老師聽聞這件事後,便建議陳文傑到廣州大新美術館,可以不定期在大新文創園駐村,並在這邊創作、運輸,不但免去進出口問題,也可以同廣州大新長期駐村的藝術家們,相互交流,激發出不一樣的火花,分享各自的創作理念及時空背景,從中探究自己創作時與個人、環境及萬物的共鳴。陳文傑想了想,何樂而不爲,便同意了曾英棟老師的建議。
從意象到具象,再從具象昇華至抽象,陳文傑如今掌握鋼雕藝術的要領,未來將會持續保持初心,並完成一次次自我躍升的理想實現,也期望能在環保藝術這條路上能夠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