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進攻蠶食鯨吞變化莫測 拖垮灰熊防守體能
勇士隊。 歐新社
灰熊勇士第三戰,換前一場被破招的勇士做出迴應,最終打出142:112的懸殊分差大捷!誠如第二戰賽後分析「防守肉搏成基調 三分攻勢成效牽動勇士灰熊勝負」結論所言,這系列戰接下來兩隊的致勝課題都將是體能、三分與攻守轉換,金州軍團此役的變招之成功,正是最終在這幾點上佔得優勢。
雙方此戰的防守基調,其實都延續第二戰方針:灰熊方面提高對抗強度,針對無球者追防,緊撲三分;勇士則是內縮鞏固籃板、防莫蘭特切入跟灰熊進攻籃板,放三分,造成最後不同結果的原因,在於勇士回以更高效且巧妙的進攻謀略,而灰熊依舊受困於對手計策泥沼。
與其說灰熊此役的防守不好,不如給予勇士執行進攻成效更多的喝采,實際上從離出手者距離來說,灰熊甚至較前一戰守的對手更緊密。勇士這場比賽的進攻迴應實在漂亮,而且上下半場截然不同,各有目的:上半場先「蠶食」,下半場後「鯨吞」。
有了上一戰的經驗,上半場面對體能還充沛的灰熊,勇士破解方式是,你喜歡撲三分我就切入,但可不是單調的一把刀殺進去,目的還是迴歸勇士團隊傳導跑位配合「球比人快」的主軸。
首戰快速傳導搭配無球跑動,於第二戰被肉搏戰壓制,第三戰勇士透過增加「切入突破」這個起手式,持球者吸引協防後,隨即傳給中繼接球者(掩護者居多,此戰尤其增加了不少手遞手),中繼接球者再發動第二次切入,當灰熊趕忙輪轉補防時,中繼接球者再一次分球,通常這時候灰熊防線已被內外拉扯到混亂。此時接應球的勇士球員,或者已找到快速下球單打的優勢空間(還往往刻意找人打錯位),或者空切上籃/禁區空檔穩穩拿分。
如果切傳再切傳還未能把對手防線搗亂,事情很簡單,那就再多Repeat幾次,總有混亂的時候(也反映在勇士切入次數較上戰更多,出手卻更少)。
換來結果爲何?上半場勇士命中率高達70.3%,更難能可貴的是三分球僅出手10次(僅佔28.1%,但高把握度6成命中率),兩分命中率高達27投20中74%(佔出手62.5%)!
聽起來這套很簡單,但除非如勇士般同時具備幾項條件的球隊,也沒有想像中那麼易與(起碼灰熊就無法以彼之道還諸彼身)。
(1)本身就是時常打小組傳導配合的球隊。
(2)未必Finish能力都很強,但要有衆多兼具切傳投三脅能力球員。
(3)光站在三分線就讓人畏懼的射手羣
(4)中距離與拋投的懲罰能力。
第一點自然爲勇士的招牌球風;第二點勇士陣中3+助攻與10+分的球員,各有多達6位,以格林(Draymond Green)爲首,多人可以轉換於切傳跟無球。
第三點哪怕上半場勇士三分出手之少,正是因爲灰熊始終不敢放對手三分,寧願放切不放投,纔會讓勇士的切傳輪迴如此順暢;第四點衆所皆知,「海嘯三兄弟」皆有這般能力,季後賽各隊慣用的守禁區撲三分放中距離策略,才無法總是對勇士生效。
那麼這樣的變招,除了破解灰熊防守策略,又是如何幫助勇士取得「體能、三分與攻守轉換」優勢呢?
最重要是體能方面,勇士上半場完全是以比前一戰省力卻更高效的方式在進攻,進攻端的奔跑速度較前戰大幅下滑,灰熊卻處於差不多高速(因爲不斷被內外拉扯補防);勇士觸球與傳球次數亦皆變少,各項傳球品質指標卻更提升(傳球/助攻/二次助攻/潛在助攻/助攻分數此戰分別爲259/34/4/50/90),顯現在場上內容,代表勇士並非因減少團隊配合而偷懶變慢,反之是用更簡單節能且高效的打法,讓對手消耗等量齊觀的體力。
爲何要讓對方如此耗力?爲的則是爲之後打開三分埋伏筆。
灰熊正是藉由大量奔跑撲防來限制勇士外線,但勇士反其道而行,上半場不跟你硬碰硬,一方面改以三分爲誘餌,實則高效兩分進攻爲主打你佈陣取捨,一方面逼你防守端得一樣耗力,一旦腳步又如第二戰下半場跟不上了,就是勇士大舉發動三分攻勢的時候!
至於攻守轉換?當對手命中率超過7成,能有多少防守籃板能搶?又有打多少攻守轉換?上半場灰熊的快攻多半來自造成對方失誤,這可跟攻守轉換無關。
上半場一邊破解對手防守策略,一邊爲下半場做準備,由「無球之王」湯普森(Klay Thompson)吹起三分號角,下半場勇士攻勢比重丕變,兩分球僅佔41%,三分佔比大幅提升至42.3%,並且是22投11中的質量兼具。在在顯示出灰熊不再能維持上半場對三分防守的窘境,進而被勇士一波流砲轟後,就帶走了比賽。
反觀灰熊,依舊陷於勇士大膽放你投三分的算計中,無力脫困。
整場灰熊最快意領先的正是第一節開場,球員們做好三分迴應準備,莫蘭特(Ja Morant)尤其可圈可點,但之後隨着三分校正迴歸,灰熊也跟着向下修正,儘管貝恩(Desmond Bane)找手回感,傑克森(Jaren Jackson Jr.)也有不俗奧援,可這三者之外乏善可陳。
Wide Open與Open的三分出手總計爲40投15中,光看命中率並不算差,但考量這是Wide Open與Open出手,相較勇士的賭注,灰熊回收的實在不夠多,對手也樂於繼續鞏固籃板與收縮禁區,兼且掌握攻守轉換主導權。別的不說,光讓莫蘭特此戰USG%與出手數新低,切入破壞力被限縮,就可說是有賺無賠;連帶也讓灰熊被迫得多打中距離,這卻並非他們所長。
這樣的態勢,勢必會再延續到第4戰,面對勇士以逸待勞,灰熊還有什麼再回破招式的可能想像?
防守端別無他法,只能繼續嘗試提高空檔三分出手的把握度,其次看臨陣磨刀,能不能在三分失準得硬着頭皮更多中距離與拋投時,打出一點驚喜。
除此之外,突破路徑是否減少勇士圍堵已駕輕就熟的中路,改採更多45度角至底線切入,並藉此拉開強弱邊的空間,增加類似勇士般鋒線空手跟進攻籃的配合,亦可一試。
這方面也要盼灰熊明明身材較佔優的鋒線,能不能在進攻端也升級碰撞,就算不進也要有討到犯規決心,方能爲禁區打開一條血路,否則連續3戰己身強項禁區得分、籃板與二波得分都被對手壓制,上一輪功臣克拉克(Brandon Clarke)此輪猶如雞肋,三分又投不死對手(這還是對方強項)的話,現在連王牌都被進一步限制,真的只能繼續陷入進攻僵局。
防守端灰熊則陷入兩難,連續兩場下半場防守明顯下滑,體能是否要重新調配?但你敢賭上半場防守放鬆嗎?誰知道會不會變成上半場就被勇士帶走比賽?
但至少眼前可見的,如何透過防守紀律的調整,避免如第3戰的過度輪轉協防與補防,以致於輕易被對手透過切傳撕裂扯亂防線,每位球員怎麼重新拿捏追人的距離尺度,兼顧不放投也不放切,會是第4戰的防守挑戰。只是也必須坦白說,面對這支太會傳導的勇士,這仍然是個就算嘗試了也未必好結果的艱苦挑戰。
對灰熊而言,第4戰還蒙上了一層巨大陰影。儘管布魯克斯(Dillon Brooks)即將歸來,一定程度能爲球隊提高防守強度,並增加另一位可持球進攻手,但莫蘭特第3戰尾聲突如其來的傷情,很可能讓他第4戰無法出賽。
誠然大家總會說,例行賽沒有莫蘭特的灰熊更強,只是現在對手是輪轉跟能擺出防守死亡五小的勇士,持球手的角色份外重要,而本來之所以勇士能破灰熊防守,灰熊卻不能禮尚往來的原因,就是陣中能持球進攻兼顧Playmaker角色的人相對太少。
特別是先發替補落差太大,原本的主力替補控衛瓊斯(Tyus Jones),3戰下來還幾乎每場都在放火,梅爾頓(De'Anthony Melton)也頂多不過不失,倘若莫蘭特真的缺陣,第4戰進攻不大幅變招,或許又會是另一場大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