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樂器海洋鼓得到人生頓悟 音樂治療紓解大學生煩惱
音樂治療學會今舉辦記者查賄,分享音樂治療現況。記者李青縈/攝影
臺灣音樂治療學會今年正式成立,自從1996年成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後,累積近30年曆史將整合協會,繼續推動音樂治療及相關法案。臺灣音樂治療學會理事長吳佳慧表示,音樂治療時,音樂治療師會透過音樂活動進行,觀察個案在音樂反應下身心各方面狀況。
音樂治療的服務對象主要分成3類。吳佳慧說,第一是教育,可以服務不同年齡的特殊需求民衆,如智能障礙、自閉症、過動症等族羣;第二,醫療領域的應用,如早產兒、早療、復健,甚至是精神治療、疼痛控制、高齡照顧等;第三則是社區中的健康照護,可以提供壓力、情緒紓解以及自我成長等。
吳佳慧表示,音樂治療跟其他專業協助一樣,個案來到治療空間,音樂治療師會評估個案問題及需求,會請個案和治療師一起進行音樂活動,觀察在音樂反映下身心各方面狀況。例如唱歌時,治療師不會歌唱老師一樣關心歌唱的好不好聽,而是看呼吸、發聲、咬字等生理運作是否正常,也可以在個案即興創作中,瞭解其想法。
吳佳慧說,治療也可透過演奏樂器表達對內在憤怒,在樂器敲奏過程中得到抒發跟宣泄,或是聽聲音來訓練聽覺專注。她分享,曾經有過一名個案,仍在大學就讀,但是在人際上遇到困難,該個案雖然想要認真做好每件事情,但身輕的人卻都不滿意。一次治療過程中,他透過搖「海洋鼓」,得到頓悟。
吳佳慧表示,個案在搖股的過程相當專注,都沒有看她,也沒有任何對話。結束之後個案分享,搖股過程中把自己當作鼓裡面一顆珠珠,其他珠珠則是會跟他接觸碰撞,但是他沒有辦法控制碰撞,但就像海洋鼓一樣,沒有辦法控制好每一個碰撞仍然可以得到好聲音,不需要困擾每一個人際互動。
「音樂治療師跟音樂老師,或是音樂表演者有很大不同」,吳佳慧說,音樂是治療的工具,訓練培養有3大重點。要懂「音樂」,並且唱歌好聽外,也需要懂樂器使用。再者,「治療」上要培養心理相關,如變態心理學、對談治療等課程。最後是「實習」,要累積1000小時的實習。
圖爲海洋鼓樂器,可藉搖動發出類似海浪的聲音。記者李青縈/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