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看臺灣》陸軍運動科學館、輪型戰鬥車模訓館 打造科學化訓練環境

美國聯邦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率代表團訪問臺灣,國軍持續演練強化戰備。(姚志平攝)

陸軍輪型戰鬥車模訓館內具有多座駕駛模擬器。(姚志平攝)

在陸軍「運動科學館」內建置身體組成分析儀、身體機能評估系統等科學儀器,搜研官兵身體適能及肌力需求,擬定最佳輔訓策略。(姚志平攝)

在陸軍「運動科學館」內,透過紅外線攝影機,記錄受測者身上反光球位置,並將其動作量化成數位影像,檢測官兵「射擊瞄準」、「運動射擊」等戰鬥動作的關節角度,進以分析及修正動作技術。(姚志平攝)

陸軍步兵戰鬥體能訓練中的「棒鈴敲擊」,訓練官兵上、下肌肉協調能力,並強化人員全身爆發力。(姚志平攝)

陸軍步兵戰鬥體能訓練中的「負重拖曳」,訓練人員下肢推蹬能力,以增強全身無氧動力輸出。(姚志平攝)

陸軍步兵戰鬥體能訓練中的「負重拖曳」,訓練人員下肢推蹬能力,以增強全身無氧動力輸出。(姚志平攝)

陸軍輪型戰鬥車模訓館內,學員透過駕駛模擬器,快速熟悉車輛操控技巧。(姚志平攝)

陸軍輪型戰鬥車模訓館內,教官臺人員透過即時監控系統,瞭解學員們在駕駛模擬器內的情形。(姚志平攝)

爲貫徹「科技練兵、符合戰需」政策,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近年來致力打造科學化訓練環境,依戰場景況及訓練實需,建置「運動科學館」與「輪型戰鬥車模訓館」,並設計「步兵戰鬥體能訓練」課目,彰顯國軍致力 「科技練兵」之建軍備戰成效。 體能訓練方面,步訓部將所轄體育組更銜爲「運動科學推廣中心」,於民國109年起,陸續在「運動科學館」內建置身體組成分析儀、身體機能評估系統等科學儀器,以運用科學原理探討戰鬥所需身體素質,搜研官兵身體適能及肌力需求,擬定最佳輔訓策略,使訓練實務與理論相結合。

「步兵戰鬥體能訓練」部分,則以「步兵戰鬥所需體能動作」爲基礎,結合「戰鬥射擊」中火力與運動2大要素,輔以「心率監控系統」,全程監測訓練強度及安全,將臨戰所需心率及肌力特質融入其中,達到科技化及實戰化練兵目標。

此外,爲提升輪型戰鬥車訓練成效,步訓部委託中科院建造「輪型戰鬥車模擬訓練館」,於今年落成啓用。館內模擬器建置各種仿真訓場,以「虛擬實戰」場景融入智能目標 ,使學員身歷其境,以培訓與敵對抗職能,同時驗證多車協同作戰,厚植輪型戰鬥車整體防衛戰力。另模擬器亦能克服天候、訓場等限制,降低訓練成本,增加訓練頻率與熟練度,奠定實車、實裝、實彈射擊基礎。

「訓練乃戰力之泉源」,隨時代變遷與科技發展,步訓部秉持「臨陣當先、跟我來」的優良傳統,持恆精進各項訓練,建構科技化、專業化的訓練量能,除了提升官兵本職戰技外,並培訓師資種能,擴訓到各基層部隊,以厚植防衛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