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意翻轉在地產業 第三屆「蹲點創新設計行動」秀成果

第三屆「蹲點創新設計行動」秀成果,開創地方好厝邊新契機。第一排貴賓(左起)爲基金會董事張學孔、基金會董事黃輝豹、基金會監察人張俊德、基金會執行長李如芳、基金會董事長郭水義、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臺執行長楊振甫、基金會董事賴靜嫺、基金會董事張義豐、基金會副執行長高世威。(中華電信基金會提供/張芷瑜臺北傳真)

中華電信基金會自2020年開始,和策略合作伙伴「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臺」每年共同推動「蹲點創新設計行動」,一同用創新力及設計力翻轉在地產業,開創地方好厝邊新契機, 今年是中華電信基金會首次公開發表,分享這三年來在全臺從北到南共9個社區,以創新設計提升多元在地商品的斐然成果。

中華電信暨基金會共同秉持關懷非經濟地區及離島部落文化及發展的理念,以「弭平城鄉數位落差」爲目標,自2006年起,以基金會做爲資源整合平臺,和地方單位及跨域團隊三方共同合作,提升在地數位能力、活絡地方事務,16年來深耕各地,設立近90個「數位好厝邊」社區據點,並以「數位好厝邊」爲核心平臺,長期從文化、教育、產業等多方面向陪伴社區與部落成長,讓社區能經由科技連結外界,並進一步創造更多向上提升的可能性。

中華電信基金會表示,投入社區事務的過程,基金會深刻感受到偏鄉部落各有獨特的在地產業,因資源有限,阻礙在地產業的提升及開展,身爲資源連結平臺,連結中華電信ESG信念,基金會於送禮時節串連企業同仁、客戶及合作伙伴以採購力支持全臺各地的好厝邊物產,不僅收到客戶與同仁的正向回饋,也發現在地產業的新契機。

中華電信基金會也說,從三年前開始,基金會進一步把對地方產業的推廣延伸至全面優化,透過與跨界夥伴「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臺」協作,每年從89個「數位好厝邊」中,媒合三個社區及三組具備設計背景的大學師生設計團隊,以近半年時間執行計劃,透過田野調查盤點資源、訪談溝通挖掘需求、磨合共創提升商品,最終創造面向在地需求且具行銷亮點的設計品項,後續由基金會挹注經費支持落實,翻轉品牌形象,也讓更多消費者看見社區故事及商品特點,進一步轉動產業優化升級。

中華電信基金會表示,三年來陸續前往臺東、屏東、花蓮、桃園、基隆等地,以「共創精神」爲核心,社區和設計團隊攜手找出產業痛點、爲在地產業注入創意思考,共同產出各項包括年節伴手禮、在地旅遊導覽指引、LOGO及IP設計、海廢循環運用、空間改造等設計作品,讓產業亮點被突顯,不僅提供產業工作者專業提升的機會,也與社區共培在地人才。

今年除了延續經典的共創精神,也呼應社區所關注的議題,讓外界也能持續發現在地的美好,本屆師生團隊從「樂齡生活」、「原鄉餐食文化」及「食農教育」切入,結合設計理念共推地方產業。

中華電信基金會分享,位於基隆暖暖的過港社區擁有豐厚的社區營造能量,有感地方產業須朝自給自足之路前進,期待透過結合在地長輩的手路菜,開啓社區的產業之路;爲了協助開創社區品牌,來自雲林科技大學工設系的團隊,結合社區「藍鵲牆」的意象,設計品牌CIS的主視覺,點綴的小黃點則是帶出過港帶給人溫暖的意象,並以此意象延伸至各式手路菜的包裝設計,爲了讓社區新樣貌觸及更多受衆與族羣,從年輕人視角進行粉專貼文推播,讓阿姨們的手路菜也能傳遞更多的家鄉情懷。

中華電信基金會也說,屏東幸福食間社會企業透過食農教育,鼓勵偏鄉孩子從農事中學習自立精神,更藉此籌措孩子們的課輔經費,爲了協助社企打造品牌亮點,促使消費者更能理解品牌理念,高雄科技大學工設系團隊將「手心向下」的精神融入蔬果箱,同時將文宣圖像化及Line貼圖的設計,拉近品牌和消費者的距離。

中華電信基金會表示,屏東新來義部落持續透過原鄉物產的農作,留存部落傳統文化,爲能推廣排灣族文化、拉近部落與不同族羣的距離,雲林科技大學工設系團隊進駐後,以具代表性的「搖搖飯」做爲核心元素,把雜糧、治具、食譜及文化故事等收攏至禮盒中,讓消費者或旅人能把部落餐桌整份打包帶走;另外爲了避免鳥類大量啄食作物,結合工設系的專業,設計防鳥裝置,呼應族人和土地共享共生的理念。

從中華電信基金會「蹲點共創」精神出發,爲「數位好厝邊」積極媒合設計專業的師生團隊,跨越城鄉界線與世代距離,共同挖掘產業優勢與翻轉在地物產,最後再由基金會挹注經費落實提案。

基金會期待透過這一系列地方創生的專案行動,邀集大專青年與社區夥伴共學共創,將美好創意化爲設計實踐的延續,進一步拉近產業端與消費端的距離、以此帶動地方產業穩健的走向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