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教授: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度和埃及還在,爲何卻只承認中國?
馬丁教授的發言一出,霎時引起一片爭論,在這其中又以印度和埃及網友的反應最爲激烈,更是直接反問:“憑什麼將印度和埃及排除在古國之列外?”
對於印度和埃及的反常的態度,不少人表示理解,畢竟無論帶着“古國”的名頭能有不少的好處,不僅能增加民族的認同感,還能夠擴大國際的影響力。
所以,當馬丁雅克發表了這樣的觀點之後,立馬受到了埃及和印度的強烈反對,尤其是印度。
在印度人眼裡,印度是一個兼具實力和民族優勢的國家,對於這樣“失實”的言論相當反感。
馬丁教授究竟是根據什麼判斷現在的四大文明古國當中唯有中國可以稱之爲古國,又是什麼原因將埃及和印度摒棄在外?這四個曾經的文明古國現在的發展的如何了呢?
曾經的四大文明古國
世界歷史上承認的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以及現在的中國。
不少人或許會好奇,爲什麼中國面前不加“古”字作爲前綴呢?
雖然埃及和印度還存在,但這些國家卻早已和從前的文明做了分割,國家的內核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現在的埃及和印度已經和古時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完全不同。
爲了與現在的印度和埃及有所區分,纔會在國家的名稱上加了前綴,當然,對於印度和埃及而言,加不加都是他們的文化。
其中的理由不足爲外人道,儘管他們再不願意承認,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文明確實湮滅或斷代過。
造成國家文明變化的原因有很多,如今回顧歷史看來,無論湮滅與否似乎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而中國例外。
因爲除了中國,這三個曾經人類歷史輝煌的文明古國相繼覆滅,剩下的印度和埃及除了殼一樣,內裡的核早就換人了。
而他們又是怎麼一步步被吞沒在歷史長河當中的呢?在闡述這些國家文明消失的原因之前,先來簡單瞭解一下文明古國的標準具體有哪些?
四大文明古國入門要求可謂是相當苛刻,它和現在一般標準不同,現代世界對強國的定義及要求有許多國家已難以企及,更不用說在這之上種種附加的條件。
想要被列入文明古國,經濟、政治和科技水平是基本條件,更爲重要的歷史的時空背景,光是這一點美國就望其項背了。
而除了這重要的一點,還包括地理環境、氣候、文化以及更爲複雜的物質條件,其中都缺一不可。
最爲關鍵的是,一旦這些必須的條件發生了根本變化,就會被迅速消退在世界歷史當中。
而這也是接下來我們要重點闡述的,古巴比倫、古印度以及古埃及,這三個國家究竟是如何一步步退出了世界文明歷史,而埃及和印度又爲何被剔除文明古國之列的呢?
湮滅的古國巴比倫
在剛開始的階段,各個城市之間互相比肩尋求發展,因此倒也相安無事一段時間,也因此孕育出了享譽世界的兩河文化。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駐紮於此的人已經不滿足於現狀,城邦的崛起讓他們的野心慾望逐漸膨脹,於是,強大的城邦開始有了對外擴張的想法。
各個城邦在追求發展的同時,也開始搶地盤,自此大小戰爭不斷,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公元前十九世紀。
因爲戰力超強,巴比倫王國漸漸形成大一統,陸續攻佔周圍的其他城池,實力更是飛昇,實力的飛昇又反過來刺激了巴比倫王國的發展。
一時之間,巴比倫可謂是百花齊放,無論是詩歌、神話,又或是法律等,至今爲止在世界的文學作品當中依然佔有一席之地,可謂是氣勢鼎盛。
而它對於當今世界的意義也是非凡的,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形成一個對社會具有共同約束力的法典,也標誌着歷史文明的一大進步。
其中最讓人熟知的就是《漢謨拉比法典》
雖然這部法典最終服務的始終是少部分既得利益者,但是卻是罕見包含所有人,而除了在社會層面,巴比倫的其他文明同樣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但巴比倫的建立是在侵略他國的領土之上進行的,也勢必會以同樣的方式反噬回來,經歷過鼎盛時期的巴比倫也不可避免的開始走下坡路。
後期的巴比倫不斷被周圍的更強大的國家蠶食,在敵人日復一日的攻擊當中趨於下風,而他們的文明也逐漸衰落,直至徹底消退在了世界歷史當中。
斷根的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
而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是古埃及和古印度,要說古埃及就必須和古印度放在一起,因爲這兩個國家盛極和衰敗的經歷極爲相似。
雖然古印度和古埃及相比存活的時間更長一些,但是結局卻大差不差。
這一時期的埃及,經濟政治甚至文化都得到了相當高速的發展,各方面開花的同時,也發展出了相當極有特色的文明。
當時的古埃及雖然藉助地理優勢盛極一時,但是卻沒能保住這段輝煌,巔峰過後隨之而來的是國家政治制度的失衡導致內部矛盾激化。
而與此同時,周圍的國家不斷崛起,讓古埃及曾經的優勢不在,霎時成爲了其他外族的攻擊目標。
而它最終被亞歷山大征服,隨着古希臘和羅馬文化的強勢入侵,古埃及原本的文明優勢被擠佔的一點空間都不剩。
這股文明隨着歷史的變遷,最終被外族文化同化,即使現在埃及還存在於世,但是和從前的古埃及文明完全的風馬牛不相及。
不僅僅是古埃及,古印度的發展過程和古埃及也有些大同小異,同樣是因爲河流發家,又同樣被其他國家入侵,而後文明消亡。
雖然,古印度和古埃及文明消失的理由很相似,但是在實際當中還是有些區別的,兩者的區別在與社會的矛盾點不同。
古印度之所以內訌嚴重是因爲他們的種族姓氏的問題,這個問題即使是到了現在印度也依然存在,甚至對印度的發展造成了阻礙。
總而言之,因爲種種客觀主觀的原因,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就這樣相繼消失在了歷史長河當中,唯獨一國,中國,經過了五千年的起起伏伏,卻依然能夠屹立在東方之巔。
源遠流長的中國文明
無論是任何文明或消失或斷代都是常態,唯獨中華文明是一枝獨秀。
而中華的五千年文明之所以能延續至今,也是經歷過了歷史的考覈,在五千年當中,中國人民更是經歷了諸多的困難,但依然如野草一般頑強生長。
無論是唐朝,或者是明宋時期,又或者是中國的近百年屈辱時期,無論好與壞,似乎總有一隻手在無形的牽引中國不斷前行。
而這隻無形的手,我們似乎也可以稱之爲“韌性”,這也許就是中國的文明得以源遠流長的原因。
而除此之外,中華文明能得以保存還有很多因素,其中馬丁教授給出的觀點也最具有說服力。
儘管中國在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多個朝代,但是無論是哪一個朝代,中國的掌權人都始終能夠保持中華文化的延續性。
在應對不同的發展階段,掌權者不會大刀闊斧進行改革,而是根據本質核心,進行變革,但萬變不離其中。
在變化的同時,又可以兼容其他的文化,有一句話可以相當貼切的形容中國人的特點:“中國人非常善於最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因爲中國既可以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革新,又可以在革新的過程當中吸納精華,從而找出更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
如此保證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也讓中華文明得以保存至今,所以,即使到了現代,中國思想在進步的同時,卻能依然保有“初心”。
如此一來不僅適應了時代的變化發展,同樣又將中華文明深深的植根於世界歷史文明當中,這樣具有“彈性”的中華文明又怎麼會湮滅在歷史長河裡呢。
這也是爲什麼在馬丁教授看來,中國纔是真正保留文明古國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