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保險業數智化新挑戰
讓數智化切實促進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準確把握消費者需求,做好自身能力建設,還需完善政策制度體系。
近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行業提升保險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牢固樹立服務優先理念,助力築牢經濟安全網、社會保障網和災害防控網。
這份被稱爲保險“國十條”3.0版的文件,在“國十條”1.0版要求“不斷提高服務水平”、2.0版提出“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增強保險產品、服務、管理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服務優先”。這就要求保險業不能只將注意力集中在自身問題與改革上,還要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從自身功能定位入手,專注主責主業,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風險管理與金融服務方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長期以來,從保險產品配置到後續風險減量、出險理賠等環節,廣大消費者普遍存在不夠了解、弄不清楚如何操作的痛點堵點,銷售誤導、理賠難等問題成爲行業頑疾。這一方面與行業過去發展模式粗放、專業能力欠缺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服務業本身的特點相關。由於每位保險消費者都有不同的特徵和需求,很多時候爲其提供服務有賴於專業人員“量體裁衣”式勞動,這也導致生產率提高較慢,存在所謂“鮑莫爾病”特徵。而研究表明,數智化有望從多個方面推動保險服務業效率提升,對於改善行業服務能力、提升消費者福利起到顯著作用。
比如近年來,保險公司加大了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投入力度和應用範圍。在面向客戶一端,通過在網絡平臺嵌入智能模塊、AI客服等,基於大數據基礎實現對消費者需求的感知、分析和智能決策,突破了時間、空間和人力限制,以更少資源、更快時效提供投保、諮詢、產品組合定製、理賠等服務,提升了保險服務質效;一些機構還拓展生態圈建設,利用大數據研判預警等手段,完善“保險+健康管理服務”“保險+災害風險減量服務”等模式。在內部經營一端,公司基於數據挖掘、深度學習等技術,提升投研能力和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提高運營、管理、合規等全流程各方面的精細化、專業化管理水平。
但數智化也帶來了新挑戰。一方面,在數智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數據成爲關鍵要素,而數據污染、泄露等風險防不勝防,數據孤島和應用孤島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建立完善公正、安全的數據共享平臺,在有效保護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基礎上,對數據要素進行充分整合,從而合規合理使用相關要素,在技術、法律和交易規則上給保險業提出重大挑戰。另一方面,伴隨數據累積,保險公司會逐步積累有關客戶喜好、風險承受能力等信息,進而擺脫傳統模式下的信息劣勢地位。然而,有條件實現更精準的價格歧視和定向推送,也可能損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甚至可能滋生過度拒保問題。如何更好促進數據有效使用同時避免濫用?如何平衡好保險產品的可得性與保險經營的公平性?如何通過有效的監管措施更有效地保護消費者?這些都是數智化轉型發展過程中必須直面的問題。
可以說,要讓數智化切實促進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準確把握消費者需求和技術發展內涵與趨勢,做好自身能力建設,還需要更好完善相應政策和制度體系。一方面,要加速完善數據治理體系,在監管引領下促進行業建立覆蓋數據採集、保存、交易、處理、銷燬等全生命週期的安全保護機制,協調數據資源提供方、使用方、監管方,合力構建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形成體系化的數據治理格局。另一方面,要平衡好監管的一貫性和適應性,關注新的數據資產、新的商業模式變化,並及時動態更新監管範圍,避免出現監管死角和盲區。加強監管科技建設,升級優化監管手段,“用科技監管科技”,更好識別、干預數智化轉型中可能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新風險點,構建更加安全、公正、透明的消費環境。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鎖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