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ESG建設,如今走到哪一步了?

拾鹽士|出品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組

今年是“雙碳”目標提出的三年之期,我國把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佈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按照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關部署,在各領域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並取得積極成效。

近年來,金融業一直積極響應雙碳政策。2022年6月,銀保監會發布《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防範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提升自身的環境、社會和治理表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正值我國雙碳目標提出三週年,拾鹽士將推出銀行業ESG觀察系列報道,深入關注銀行業綠色金融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銀行業ESG建設初見成效

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自“雙碳”目標提出後,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受到了更爲廣泛的關注。當前,香港已強制上市公司進行ESG信息披露工作,境內監管部門也正着手製定相關政策,ESG正逐漸成爲一種公認的價值評估理念。

銀行業作爲金融體系的核心,對於推進可持續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部分銀行的ESG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可知,2022年我國大型商業銀行ESG建設初有成效,大部分銀行已制定綠色金融發展戰略,初步建立起ESG治理架構。

今年8月3日,在“2023銀行業ESG發展論壇”上,中國銀行保險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發佈了《銀行業ESG發展報告(2023)》,全面展示了我國銀行業ESG發展歷程。此報告指出,我國基本形成了較爲完善的銀行業ESG政策體系,在相關政策的指引下,我國銀行業ESG總體發展水平處於進取階段,ESG平均表現處於中上等水平,能夠有效管控重大ESG風險。其中,上市銀行ESG發展已進入優秀階段,整體的ESG風險機遇管理能力較強。

拾鹽士關注到,如今我國尚未對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作出強制要求。2022年4月20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曾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指出,對於上市公司ESG“制定準則,強制披露,是下一步要做的事。”

據悉,MSCI ESG評級是全球權威的ESG評級體系之一。該評級主要關注企業在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三方面的表現,評估企業的環境社會貢獻,在全球投資領域有着強大的影響力。

來源:MSCI官網 製圖:拾鹽士

從MSCIESG評級結果來看,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ESG評級得以顯著提升。

2022年,六大國有銀行的ESG評級結果已均爲A。除此之外,股份制銀行中,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也已達到A等級。

值得一提的是,建設銀行和興業銀行已連續三年保持A級,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則連續2年保持A級。所收集數據中,其餘幾家股份制銀行也均達到了B級以上。僅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和民生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評級爲BBB。

由此看來,2022年,我國大型商業銀行ESG整體表現優秀,尤其是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起到了引領作用,但還未出現銀行能夠獲評AA級或AAA級。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告訴拾鹽士,ESG是舶來品,中國的銀行業目前仍主要是利潤驅動型,業務大多集中在國內,所以不僅對ESG的理解、還是需要都遠遠不足。對於很多銀行而言,ESG披露也無非是爲了應對政策要求,並未真正感受到ESG的價值和意義。對ESG缺少主動的需求,就會導致任務式的完成。因此,我國銀行業整體ESG建設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綠色貸款成爲商業銀行重要業務

ESG這一概念實際上是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接下來,我們將從微觀層面對部分銀行進行詳細分析。

《報告》中總結,在環境上,銀行業綠色金融管理及績效表現突出,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規模及增速均較高,帶動社會碳減排效果顯著。

來源:各銀行ESG報告 製圖:拾鹽士

通過觀察2022年部分銀行綠色貸款餘額情況可以看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的綠色貸款餘額均達到萬億級別,其中工商銀行以39784.58億元的餘額位居第一,同時其增速也高達60.28%。

與此同時,12家銀行的綠色貸款餘額增速均超過33%,綠色貸款正在逐漸成爲商業銀行的重要業務。無論是國有銀行還是股份制銀行,其綠色貸款投向主要都集中在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等綠色相關需求的項目。

來源:各銀行ESG報告 製圖:拾鹽士

在綠色債券方面,交通銀行2022年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高達300億元,在六大行中居於首位。

農業銀行則以綠色債券境內承銷規模666億元居首。在股份制銀行中,綠色債券承銷規模差距較爲懸殊,招商銀行承銷規模達391.78億元,約爲中信銀行承銷規模的四倍。

五大國有銀行(不包括郵儲銀行)均在報告中有提到,募集資金專項用於投放綠色信貸項目,包括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等,有效支持綠色經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除推進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之外,大部分商業銀行還進行了金融產品創新。

例如郵儲銀行推出可持續發展掛鉤金融產品。截至2022年末,該業務餘額已達78億元,對於督促企業推進節能減排降耗工作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農業銀行也推出“先進製造貸”“綠色高質量製造貸”“動力貸”等特色產品,先進製造業貸款餘額超4600億元。

民生銀行則在碳交易產品創新上頗有建樹。該行在2022年推出“碳路前行”綜合服務方案,並攜手國網英大集團推出業內首創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民生碳e貸”產品。截至2022年末,該產品已獲批國網上游供應商訂單融資批量授信35億、實現貸款投放約1億元。

綜上,我國大型銀行在綠色金融方面均採取了一定的措施,對於推進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ESG治理賦能普惠金融

在社會層面上,銀行業重視數據安全與客戶隱私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普惠金融等方面管理實踐,有效發揮金融助力實體經濟、國家重點新興領域發展的作用,貢獻經濟社會包容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積極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着力從多方面採取措施破解普惠金融發展難題。艾瑞諮詢在近期發佈了《2023年中國普惠金融行業洞察報告》。整體來看,我國在普惠金融方面已取得了巨大進步,有效促進助企紓困、鄉村振興和保障民生。

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小微企業發展的重大難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在助力緩解小微壓力、降低融資成本方面尤爲重要。

對比6家國有銀行和6家股份行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建設銀行以23513.58億元居於首位,農、工、中、郵位列其後,且五家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顯著高於其他銀行。

來源:各銀行ESG報告 製圖:拾鹽士

在涉農貸款餘額方面,農業銀行以55300億元遙遙領先,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次之。農業銀行始終將自己定位於服務“三農”,把服務鄉村振興作爲農業銀行的首要任務,全面做好鄉村振興重點領域金融服務。

據瞭解,自2022年與農業農村部、中國種協聯合出臺《農作物種子行業信貸政策》後,農業銀行便加大金融支持種業振興力度,對種業企業精準配置支持政策,推出“種業安全貸”等創新產品。

在治理層面上,大型商業銀行在相關政策的指引下,都開始重視搭建ESG治理架構,紛紛在管理層下設綠色金融工作委員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等機構,負責ESG管理相關事宜。

但通過收集整理和對比12家商業銀行ESG數據,也不難發現一些問題。當前銀行業ESG信息披露,缺乏整體的框架引導和可量化的基礎數據指標。這也導致在各銀行的信息披露中,存在着報告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

從目前的實踐情況來看,踐行ESG對於銀行來說是“名利雙收”的。商業銀行不僅可以通過綠色信貸業務取得出色的財務表現,而且能夠在ESG建設過程中提升企業形象,提高社會影響力。

業內專家認爲,雖然目前我國銀行業ESG建設已初有成效,但距離真正完善確實還有一定差距。中國上市公司協會黨委委員、副秘書長劉翠蘭也表示,下一步將從中國實踐出發,明確構建ESG體系的中國價值,引導我國企業符合新發展理念和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從社會層面履行社會責任的民生價值,進而推動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的提升。這也要求商業銀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形成更加完善的信息披露體制,爲推動ESG深入實踐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