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科技強國建設的大黨智慧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輝煌歷程中,科技事業在黨和人民事業中始終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發揮了十分重要作用。一代代科學家在黨的領導下,踐行科學救國、科學報國、科教興國、科技強國理念,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的科技事業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頑強地抽枝散葉。在近現代科學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的交流激盪中,近現代科學的種子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

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科技事業。在中央革命根據地,黨因地制宜創辦了一些醫療、軍工、通訊及工農業機構,開始了利用科技力量服務於軍事鬥爭和根據地生產的實踐。延安時期,我們黨領導成立了第一個科技社團——西北自然科學研究會,創辦了第一個科教機構——延安自然科學院,聚集和培養了一批掌握科技知識、富有革命鬥爭精神和鬥爭經驗的人才,他們爲抗戰勝利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獨特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科技事業發展進入嶄新階段。在黨的領導下,廣大科技工作者向科學進軍,積極投身科技事業和重大科技工程,取得了陸相成油理論、“兩彈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青蒿素提取、建成武漢長江大橋、研製出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等重大科技成果。隨着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改革開放的中國迎來科學的春天,科技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大力實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創新是第一動力、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航天航空、信息、交通、海洋、能源、電力、石油、化工、材料、農業、水利、醫藥健康、建築、核工業等科技領域全面躍升,突破了一批重大工程科技難關,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科技惠民成效顯著,正加速建設科技強國,實現更高水平自立自強。

今天,我們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在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重要時刻,回首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進的崢嶸歲月,總結其中蘊含的科創智慧和積累的科創經驗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一個世紀以來,黨領導科技事業沿着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不斷走向勝利。

黨的領導與羣衆路線相統一。黨的領導是最大政治優勢。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才能做到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觀大勢、謀全局、抓根本。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堅持羣衆路線,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羣衆的自覺行動,才能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遠大目標與現實需求相協調。一百年來,黨領導中國人民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是爲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遠大目標,同時強調結合現實需求,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就科技事業而言,也是與時俱進地明確新的戰略目標,以只爭朝夕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搶抓發展先機,在科技競爭中奮勇爭先。

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在不同歷史時期,我們黨高度重視科技發展全局觀念和系統觀念,重視科技戰略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和全面部署,同時尊重地方、科研機構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首創精神,強調根據實際情況分類施策,對重大改革堅持試點先行,取得經驗後再推廣。

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優勢互補。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形成了高效的組織動員體系,堅持“兩手抓、兩手硬”,讓市場“看不見的手”在科技創新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看得見的手”的作用,發揮舉國體制優勢,避免科技資源配置和科技評價“急功近利”等弊端。

獨立自主與開放合作相互促進。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我們黨一直強調辦好自己的事,自立自強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一脈相承。與此同時,我們黨高度重視擴大科技領域開放合作,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積極參與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努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歷經艱難險阻,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十四五”新徵程已經開啓,新一輪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即將發佈實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社會形成了充分尊重科技人才的氛圍,加強對科研活動的科學管理和服務保障,爲科技創新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創新生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堅定“四個自信”和創新自信,繼續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向着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勇前進。

(作者爲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部諮詢研究支撐中心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