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居嵩山的少林宗師,被人稱爲少林活拳譜,他否認釋永信不會武功

他是行走在山野間默默無聞的赤腳醫生,他是受人敬仰卻隱居嵩山的少林宗師,他是素有“少林活拳譜”之稱的少林傳承者,他,就是郝釋齋。

儘管他的一生擁有各種各樣的頭銜,但是誰也無法否認,作爲一名少林俗家弟子,他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悲天憫人。

少林活拳譜

衆所周知,少林寺的嫡傳弟子均以“釋”爲姓,而郝釋齋雖然名字之中也有一個“釋”字,但他卻並非是完全的佛門中人。

郝釋齋出生之時,社會動盪,民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還很困苦,爲了補貼家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幫助父母下田耕種。

少林寺作爲歷史悠久的佛家寺廟,經過多年的演變發展,逐漸壯大,因此周圍村莊裡的人,如果實在生活貧苦活不下去,也會將家中的孩子送到寺廟中剃度出家,既能供奉佛祖,也能勉強活下去。

郝釋齋的父母也曾想過將兒子送到少林寺剃度出家,但是這個提議卻被郝釋齋拒絕了,而他拒絕的理由也並非是不願斬斷三千煩惱絲,而是擔心自己走了,家中田地裡的活無人能幹。

不過,郝釋齋自幼喜歡醫術和武藝,或許是因爲出生時國家正值戰亂,年幼的郝釋齋親眼目睹了太多的生離死別,所以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保護別人。

不過,當時的郝家連一家人的吃喝都不能完全保證,父母又哪裡有多餘的錢爲他延請名師,後來,還是在鄰居的提議下,郝釋齋的父母帶着他來到少林寺,拜了當時的少林方丈釋行正爲師,做了少林寺的俗家弟子。

這樣一來,郝釋齋不僅能跟隨師父一起學習醫術和武藝,而且還能繼續住在家中做農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壓力。

方丈釋行正雖然私下裡十分和藹,但是在教育弟子方面卻十分嚴厲,即使是俗家弟子也不例外。

更重要的是,郝釋齋還是一個練武的好苗子,這就不得不讓釋行正更加重視起來。

因此,在師父的訓練下,郝釋齋的少林基本功練習地非常紮實,再加上他根骨奇特,領悟力又遠超常人,使得釋行正更是滿意,不僅將自己的全部武藝傾囊相授,更將少林寺中保存的各種拳譜全部教授給他。

而郝釋齋也沒有辜負他的栽培,經過數年的訓練,郝釋齋的一身少林功夫使的虎虎生風,加上他經常通宵達旦地看拳譜,背拳譜,他對少林功夫的理解更是遠超他人。

因爲郝釋齋的記憶力驚人,他所看過的拳譜幾乎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來,因此時間久了,大家也笑稱他爲“少林活拳譜”。

學醫救人,慈悲渡世

在功夫小有所成之後,郝釋齋又萌生了想要學習醫術的想法,因爲在當時的農村,求醫問藥依然是很多百姓消費不起的“奢侈”行徑,郝釋齋想,倘若自己能夠習得一兩分醫術,就能爲鄉親們解決很多困難了。

而郝釋齋的師父釋行正在得知了他的想法之後,也對此表示了支持,並且他還引薦郝釋齋去了當時一位有名的大夫李保山身邊學習醫術。

而釋行正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郝釋齋不要在學習醫術的時候將自己學的功夫落下,要知道,真正的少林功夫都並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能夠習成的,只有從始至終地持之以恆,才能在武學上有所進益。

就這樣,郝釋齋開始跟隨李保山一起學習醫術,而李保山在得知他學醫的初衷之後,也對這個弟子十分欣賞,畢竟,出身貧苦卻依然能夠不忘初心,這是一位懸壺救世的大夫不可或缺的品質。

於是,此後數年,郝釋齋一邊跟隨李保山學醫配藥,一邊遍讀拳譜,苦練武藝。

學成之後,周圍村子裡的人都知道他既身懷武藝,又懂醫術,因此紛紛慕名來求醫問藥,而郝釋齋不僅不收醫藥費,甚至還經常免費贈藥給窮苦鄉鄰。

久而久之,他的名聲越來越廣,大家都知道少林寺有個俗家弟子,不僅武功不凡,而且還有一顆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腸。

因爲郝釋齋家中也並不富裕,平日裡也只能靠耕種度日,因此,爲了能讓更多的窮苦百姓治的起病吃的起藥,他除了募捐贈藥之外,還會在住的地方種上一些普通的草藥,用以義診時免費贈給患者。

生於困頓,卻依然能盡己所能,渡盡世人,怪不得諸多少林大師稱郝釋齋雖未在佛門,卻心在佛門了。

廣收弟子,有教無類

郝釋齋一生之中一心向善,他不僅自身功夫過硬,而且還教授了一大批優秀的弟子,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少林寺第30代方丈釋永信。

釋永信16歲時就來到少林寺中拜師,他最初是想要拜當時的少林方丈釋行正爲師的,但是彼時釋行正已經失明,無法再教授他,於是,釋行正便把教導釋永信的事情交給了郝釋齋,希望由他來代行師父之責。

因此,儘管從少林弟子輩分上來說,郝釋齋與釋永信是師兄弟關係,但是因爲釋永信入寺之後就一直師從郝釋齋,因此,俗世意義來說,郝釋齋也算是釋永信的半師了。

後來,釋永信接任少林寺方丈之後,因其甚少在人前顯露自己的少林功夫,因此,久而久之,就有一些流言蜚語傳出。

這些流言蜚語皆意指釋永信根本無法勝任少林方丈之位,因爲他根本不會少林功夫。

這些謠言很快傳到了郝釋齋的耳中,他很快公開爲釋永信闢謠,郝釋齋稱,自己教授釋永信功夫,幾乎都在晚上,因爲少林功夫的傳授一般是不能有第三人在場的,一是爲了保密,二則是爲了學武者能夠更專注。

彼時,郝釋齋成名已久,而且一直隱居在嵩山,平日裡更是低調,只一心向善,因而他的話得到了大部分人的信任。

爲了讓更多人的知道,釋永信確實身懷少林功夫,郝釋齋進一步解釋道,釋永信不僅達摩杖練得出神入化,就連他的軟功也是弟子中名列前茅所在,年至不惑依然能夠劈叉下腰,這樣的功夫並非三兩日能夠練成的。

郝釋齋曾說,“有我郝釋齋在,誰敢懷疑釋永信不會武功!”

也正因爲郝釋齋的力挺,釋永信無法擔任少林方丈的謠言才漸漸平息。

對此少林文化研究學者嶽曉鋒撰文稱,“從清末到上世紀80年代,少林寺附近的民間拳師練功和授藝大多選擇夜間進行,地點也多定在墳地或野樹林等僻靜之地,一爲專心,二爲避人。”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郝釋齋所言非虛。

而釋永信擔任少林方丈之後,不僅爲傳播佛法,導人向善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也將少林拳法發揚光大,或許,他也是希望以此來回饋郝釋齋對他的支持。

隱居嵩山

郝釋齋成家之後,便和妻子一起隱居在嵩山,儘管當時他已經聲名鵲起,卻依然過着十分樸低調的樸素生活。

平日裡,郝釋齋就和妻子一起在院子裡種種菜,挑挑水,做一些耕種的活,一旦有時間,他們就會下山走村串巷地義診。

周圍村子裡的人都知道這夫妻倆的習慣,因此家中如果有生病的人都會早早地在村口等着。

除了義診贈藥,郝釋齋也經常會給一些慕名前來的學藝者一些指導,因此,時間長了,很多全國各地的武術愛好者都會來到嵩山,以求郝釋齋的教導。

郝釋齋幾乎從不把人拒之門外,他始終將所有慕名而來的學藝者都當做自己的“弟子”一樣教導,不藏私,也不區別對待。

只是,在這些弟子當中,也不乏一些半途而廢者,而對於這部分人,郝釋齋也從未指摘過他們,在郝釋齋看來,選擇與堅持都是每個人的選擇,他只做自己能做的,並不會將自己的想法強行施加給別人。

或許,也正因爲如此,幾乎所有接受過他教導的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忘懷郝釋齋對自己的影響。

拒絕質疑,收女弟子

而除了釋永信之外,郝釋齋還教導過許多非常優秀的少林弟子,其中,不乏女弟子。

也許會有人疑問,少林寺不收女弟子,這是一直以來的規矩,郝釋齋雖然並未剃度,但是他作爲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卻爲何會收女弟子?

其實,少林寺不收女弟子,並非是性別歧視,只是因爲少林寺中都是男子,女子來到此處寺廟無法更好地照顧,因此,即使有慕名前來拜師的女弟子,少林寺要麼建議其做俗家弟子,要麼會舉薦她們前往其他庵堂。

釋行正擔任少林方丈時,就曾拒絕過一對前來拜師的姐妹花,這對姐妹花出身貧苦,之所以想到少林寺拜師,一是爲了學習武藝,另一方面也是爲了要一個容身之所。

然而,她們並不知道少林寺不收女弟子的規矩,因此,當她們風塵僕僕,滿身泥濘地敲開了少林寺的大門,得到的答覆卻是拒絕時,這兩人幾乎都絕望了。

隨後,少林方丈釋行正感念她們一心向佛又居無定所,便把二人交給了隱居嵩山的郝釋齋夫婦,希望由他們來教導這對姐妹花。

於是,就這樣,這對姐妹花來到了郝釋齋身邊,郝釋齋既可憐她們的身世,也爲了履行對師父的承諾,於是便收下二人爲弟子,將其視作親生女兒一樣教導。

郝釋齋不僅爲二人取了法號爲釋永貞和釋永梅,而且還悉心教導二人功夫,在他的教導下,後來這對姐妹花的功夫比很多少林寺內的僧衆還要好上不少。

當時,因爲郝釋齋收了這對姐妹花爲弟子,寺廟中還曾傳出不少風言風語,而郝釋齋在聽到這些謠言之後,毅然決然地站出來正面怒斥,他稱:

“女子本就不易,她們不過想求一塊清白之地棲居,爲何要遭受這些非議。”

面對謠言,郝釋齋毫不在意,他堅信只要心中光明磊落,就無人能夠將其拖入泥沼。

因此,在這之後,他在教導釋永貞釋永梅二人時,態度一如往昔,絲毫未變,他對妻子說,自己一日爲師,就應當做好終身爲父的準備。

而後,釋永貞和釋永梅有一日在家中勞作,幾個無賴翻牆入院,以爲院內只有兩位弱質女流,這幾個無賴本想要行不軌之事,卻沒想到,被釋永貞和釋永梅姐妹二人打了個落花流水,不住地求饒。

而經此一事,郝釋齋認爲釋永貞和釋永梅二人功夫已經小有所成,加之自己與妻子隱居在山間,地處偏僻,不是常居之所,於是便決定將這姐妹二人送到初祖庵生活。

釋永貞和釋永梅二人考慮一番之後便答應了,她們既是爲了讓師父安心,也希望讓師父免受謠言侵擾。

隨後,姐妹二人來到初祖庵借居,她們姐妹倆每日在初祖庵擔水劈柴,燒火做飯,過着與世無爭的清淡生活,而隔三差五的時候,郝釋齋和妻子釋永鳳老兩口就去看望她們姐妹。

據釋永貞和釋永梅所說,郝釋齋既是她們的“師”,也是她們的“父”。

再後來,平頂山香山寺本禪大師來少林寺爲釋永梅剃度,而後到五臺山受戒。

郝釋齋雖然並未剃度出家,但是其一生桃李無數,甚至其中不乏很多專爲學習武術的後輩,而郝釋齋對前來拜師的人幾乎來者不拒,他只要手有餘力,都會盡可能地予以教導,可謂是有教無類了。

提起師父,郝釋齋的弟子們個個都是欽佩不已。

“我們都是叫郝師父爲爹,年輕時都是天不怕地不怕,可是通過師父的教導,什麼都改變了。”

“要不是當年俺爹的收留,估計俺現在這些師兄弟早有一部分走上了歪門邪道。”徒弟周明傑說。

提起郝世齋老人,大家說得最多的三個字就是:“大好人……”

郝釋齋一生,雖未入佛門,但終生行善,成爲無數少林人心目中當之無愧的“少林宗師”。

2014年3月13日中午14時13分,郝釋齋在高速回登封的路上突遭車禍,不幸溘然長逝,終年84歲。

而與他同行的老伴也在同一時間被送入了搶救室,三兒子腿部骨折,入院治療。

那一天,登封市實驗高中東側,無數慕名而來的求醫者直至夜幕降臨,也未曾等來他們的“醫者”,那位眉目和善的少林宗師,再也不會風雨無阻地出現在任何一個診療點。

義診多年,郝釋齋唯一一次失約,是因爲他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或許,這位善良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後,最讓他遺憾的是未能告訴那些還在等候他的人一句“別等了,來不了了。”

世人對其評價

郝釋齋過世之後,無數人悲痛不已,尤其是曾經接受過他義診贈藥的普通人,他們其中大部分沒有什麼文化,在他們眼中,郝釋齋做了一輩子的好事,就應該有福報,如今這位老人已經離開,這些曾經受過他恩情的人只能寄希望於來世了。

從年幼師從方丈釋行正學武,再到後來學醫授人,郝釋齋一直踐行着自己年少時的信仰。

就連最後離開,也是在義診的路上。

對於他的衆多“弟子”們而言,郝釋齋的離開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畢竟在無數人心中,郝釋齋已經成爲了他們的一盞明燈,如今,明燈已滅,黑夜漫漫,如何獨行?

如今,釋永信帶領着少林寺一路蓬勃發展,他將少林寺打造成了一塊金字招牌,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

而郝釋齋的家人,在郝釋齋離世以後,又迴歸到了平靜恬淡的生活當中。

當年,郝釋齋帶着子女、外甥和外甥女們到少林寺幫助耕作,行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在他離世以後,子女外甥等人一直保持着這個習慣,他們會相約在一個時間,去少林寺做善事,看着人來人往,郝釋齋的孩子們都感到十分欣慰。

他們始終記得郝釋齋的教誨: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以後如何,他們沒有多言,也沒有多慮。

多年的教育,讓他們演成了隨遇而安的豁達性格。

2022年的除夕之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專門預留出了一個空位子,倒上一杯熱茶,然後默契的站起身朝着空位敬上一杯,隨後開始就餐。

是傳承,是過往,也是郝釋齋的家風和教育。

參考文獻:

鄭州晚報 2014-3-28 《少林宗師郝釋齋突遇車禍離世 追悼會在登封舉行》

青年網 《釋永信恩師郝釋齋:釋永信身懷絕技鮮爲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