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公募減員過冬?投研、市場部門往往被忍痛割愛,還有的年終獎“腳踝斬”
財聯社1月7日訊(記者 李迪)近年來,基金行業面臨多重挑戰,公募機構降本增效壓力大,裁員現象也頻發。
由於工作成果更容易量化,投研和市場部門成爲基金公司裁員的重災區。此外,一些存在明顯“人浮於事”現象的部門也會持續面臨裁員壓力。
考慮到公募行業的整體業績和規模情況沒有出現明顯好轉,如今公募從業者面臨的裁員壓力未來可能還會持續。由於行業整體大環境未見明顯好轉,多數機構在收縮招聘,被裁從業者再就業也成了難題。
市場、投研成公募裁員重災區
近幾年,公募基金行業面臨着市場環境變化和行業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業內裁員現象也頻發。
北京一家小型公募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爲了降本增效,公司最近一年已經進行了多輪裁員。”
另一位小型公募基金公司的人士也表示,“公司的裁員力度大刀闊斧,甚至有一些跟隨領導跳槽來的員工,入職不到半年就被集體裁掉了。”此外,一位來自券商系中型公募基金公司的人士也直言,“近兩年公司許多員工被裁員或變相裁員,一些部門的人員流動性非常高,一年內的人員變動率甚至達到了50%。”
具體到近一年的裁員動作來看,投研和市場部門是重災區,因爲這兩個部門的工作成果相對容易量化。
一資深公募人士對記者表示,“投研部門和市場部門通常都有清晰且可量化的考覈指標。恰恰最近三年多的時間裡,受大環境影響,基金經理投資業績和公募渠道人員的銷售業績都不太好,就容易成爲裁員的目標。即使基金經理的培養成本很高,許多公募也還是會選擇忍痛割捨。去年,很多公募都將長期績差的基金經理裁員了。”
還有一大型公募投研人士表示,“過去幾年行業井噴,基金經理人數現在已經接近4000人了。而在這之中,真正適合做投資,有能力爲投資者賺錢的並不多。這一羣體整體也確實在面臨優勝劣汰的階段,被裁員也是正常現象。”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大刀闊斧裁員的公募基金只是少數,大多數公募還是整體保持了團隊的穩定性,裁員規模相對可控,裁員力度處於正常優勝劣汰的水平。“爲維持業務穩定,大多數經營較爲穩健的公募還是傾向於通過整體降薪來降本增效,大規模裁員的公募並不多見。進行大刀闊斧裁員操作的公募大多數規模排名倒數的公募。”
“人浮於事”部門將持續面臨裁員壓力
還有業內人士指出,公募行業之前在擴張期確實有一些盲目擴充人員團隊的現象,一些公募的某些部門因此確實有“人浮於事”的現象。在未來,缺乏實際貢獻的人都會持續面臨裁員壓力。
還有一基金經理對記者直言,“我們公司雖然有很多研究員,但由於缺乏成熟的培養體系,這些研究員只能做一些比較基礎性的工作。他們並不能爲投資決策提供太多助力,很多調研和還是需要基金經理親力親爲。哪怕裁撤一半的研究員,對公司投研業務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還有一渠道人士對記者直言,“公募基金雖然整體門檻很高,但行業內仍有一些能力不夠強的員工,尤其是多年前入職的一些從業者。他們可能在能力上一般,但因時代機遇或機緣巧合進入了公司。未來,這些能力堪憂的員工也可能會面臨更多裁員壓力。”
還有一資深公募人士對記者表示,不僅是投研、市場這類工資高的員工面臨裁員壓力,品宣、等薪水較低的職位也可能面臨裁員壓力。“一些邊緣化的部門有時反而可能會存在比較明顯的人浮於事現象。以品牌部員工爲例,該部門員工的主要工作是產出宣傳稿件和維護媒體關係。友商一家險資公募就有一位同行員工,不僅寫稿能力欠佳,媒體維護工作也做得不到位,甚至還因工作失誤破壞了幾家重點媒體的合作關係,對公司工作產生了反效果。再以行政部員工爲例,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的行政事物相對較少,但部門員工數量卻明顯過多,平常並沒有那麼多日常事務可以做,人浮於事現象明顯,未來也可能被精簡。”
還有業內人士指出,“裁員不僅是對人員的精簡,更是業務模式優化的契機。在業務收縮期,一切應以業務爲核心,那些混日子的員工將很難生存下去。”
公募行業裁員壓力持續,從業者再就業艱難
考慮到公募行業的整體業績和規模情況沒有出現明顯好轉,如今公募從業者面臨的裁員壓力未來可能還會持續。
“2023年公募行業啓動了費率改革,2024年行業整體降費,導致許多公司收支平衡的難度增加。進入2025年後,儘管市場有所回暖,但許多未在被動投資領域佈局的公募基金並未實現規模的大幅增長。隨着公募的‘餘糧’逐漸被消耗,未來公募行業的降本增效壓力可能依然很大。因而,從業者也可能會持續面臨着裁員壓力。”上述投研人士對記者表示。
還有一銀行系公募投研人士表示,“我們是國企,雖然不太可能進行大規模裁員,但如果個人KPI考覈成績很差,被裁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最近我們剛發放了2023年的年終獎,金額相比往年基本是腳踝斬。這體現出公司仍在努力控制人員薪酬的成本,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裁員壓力不會有明顯的緩解。”
在裁員頻發、行業整體業務收縮的大環境下,被裁員的公募從業者想再在公募行業就業也面臨許多挑戰。
“一些公募從業者在失業一年後才得以重返公募行業,而另一些在被裁後因就業市場的困難而選擇徹底轉行。總體來看,一些在北京失業的公募從業者選擇前往上海尋找工作機會,因爲上海的公司多崗位多,且薪酬水平相對較高。然而,由於整個行業的不景氣,這條路的難度也相當大。”上述渠道人士如是說。
還有業內人士指出,行業內多數公募機構的招聘都在收縮,部分機構甚至秉持着“不出不進”的原則,也有機構過去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全公司僅增加了一名員工,這都會爲被裁從業者的再就業造成許多挑戰。
(財聯社記者 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