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回鄉」安定鎮紮根 京郊小院臺農樂在有機

「一心回鄉」農莊的李嶽峰(右),在大興的田地裡查看土壤情況。圖/本報北京傳真

京臺高速旁,大興區安定鎮有家名叫「一心回鄉」的農莊。10位來自臺灣的同胞正和北京當地農民一起,打造有機農業全產業鏈。

在「一心回鄉」農莊,一眼望不到頭的大棚、農田中間有處傳統小院,就是10位臺灣同胞在安定鎮的家。

農莊總經理李嶽峰是49歲的臺灣基隆人,已經和有機農業打了20多年交道。「這是我們農莊剛剛摘下來的有機黃瓜。」話音未落,「叭」地一聲,李嶽峰把黃瓜掰成兩截,然後輕輕地將這兩截對在一起,黃瓜竟然神奇般地又重新粘到一起了。他拿着其中一段,輕輕晃動,連接的部位也沒斷掉。就像變魔術一樣。

「我當然不會變魔術,掰斷的黃瓜能重新接起來,主要是因爲這種黃瓜含有比較多的膠原蛋白。」李嶽峰面前的一排黃瓜,有大有小,有粗有細,筆直的並不多,儘管長相不出衆,可它們表皮很嫩,掰開後更是會竄出一股濃濃的清香味兒。

種出這樣的有機黃瓜,是不是有啥妙招兒?李嶽峰笑着說,這是大自然的功勞。走出小院就是溫室和農田,黃瓜跟高高低低的雜草長在一起,有青有黃、有胖有瘦。種西葫蘆的地裡,菜苗之間隔了半米多。

旁邊地裡種的是菜花,葉子長得也不算好。再往裡走,是一大片雜草地。李嶽峰蹲下來,用手扒開草叢,裡面竟然是一株玉米,再扒開一片草,又發現一株玉米。

李嶽峰說,這種看似懶惰的種植方式,實際上對土壤恢復大有好處,「由於以前農藥、化肥過量使用,這裡曾經是板結嚴重的鹽鹼地。」「一心回鄉」團隊通過各種生態手段,把板結的土地變肥沃。對付雜草,他們不會使用農藥除草劑,而是用機械把草剷掉、粉碎,再就地埋進土壤裡,通過搭配使用有機肥,讓土壤裡增加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菌羣;菜花、西葫蘆,採取的都是植物間作的方式趨避蟲害,不打藥、不施化肥。

2021年底,「一心回鄉」在北京大興區的農業大鎮—安定鎮紮根。鎮裡爲「一心回鄉」減免租金、提供補貼。安定鎮農業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京臺交流,發揮臺企在農業方面的優勢特長,促進兩岸農業技術交流互通和產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