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也扛不住了?

原創 劉曉博

隨着出生率的下降,各地幼兒園“在園兒童人數”出現了顯著下滑,就連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也扛不住了。

最近我們在梳理一線城市“小學生人數”和“在園幼兒人數”的時候,發現北上廣深的小學生還在增長,但“在園幼兒人數”出現急劇萎縮。

下圖是北上廣深最近3年“在園幼兒”的人數:

上海“在園幼兒”人數萎縮得最快,2021年的時候還有56萬人,到了2023年只有48.41萬人了,兩年下降了13.6%。

北京“在園幼兒”數量下滑幅度名列第二,兩年減少了9.2%。

相比之下,廣深的情況稍微好些,但也分別下降了5.5%和7.1%。

如果跟全國“在園幼兒”下降14.8%相比,四大城市還都算“跑贏了大盤”。

從“在園幼兒”規模看,廣州第一,2023年末達到了59.82萬,深圳第二、北京第三,上海第四。

四大城市官方發佈的、截至2023年末的常住人口分別是:2487.45萬人(上海)、2185.8萬人(北京)、1882.70萬人(廣州)、1779.01萬人(深圳),所以“在園幼兒”佔比最高的是廣州,其次是深圳、北京,上海人口老化最爲嚴重。

雖然一線城市“在園幼兒”下滑迅猛,但“小學在校生人數”卻是繼續增長的:

需要說明的是,上海小學爲5年制,所以它的小學生折算爲北廣深的可比口徑應該是112萬左右。

從2021年末到2023年末,全國小學生同比增長了0.5%,北上廣深分別增長了12.1%、5.0%、11.2%和8.3%,整體都還不錯。

爲什麼小學生人數和幼兒園人數是背離的?

這跟近年來計劃生育政策的拐點有密切關係。

2016年1月,全面兩孩政策落地,由此引發了2016年到2017年出生人數的反彈。其中2016年新生兒數量創下了2000年以來的最高點。所以最近幾年各地小學生人數仍然上升,局部還出現了學位不足的狀況。

從小學招生人數看,近年來的高峰出現在2023年。

小學生入學要求年滿6週歲,2016年是生育高峰年,但1月才官宣全面二孩,從備孕到出生需要10個月以上。所以,2016年的生育高峰在四季度,入學高峰延後到2023年秋季。

這個生育高峰只維持了1年多時間,從2018年起新生兒數量不斷下滑。2022年,新生兒數量下滑到了956萬人,2023年下滑到了902萬,跟2016年的高峰期相比,差了將近一半。

當每年新生兒不足1000萬、甚至不足900萬成爲常態後,我們的幼兒園、中小學會過剩到什麼程度?老師這個職業會遭遇什麼狀況?

根據上海市教育發佈的數據,2023年上海幼兒園在校生48.41萬人,比上年減少9.3%;其中幼兒園招生15.77萬人,比上年減少5.6%。2023年全市幼兒園1692所,比上年減少16所;小學664所,比上年減少7所。

也就是說,連大上海都在撤併幼兒園和學校了!

北京2023年的數據沒有查到,根據統計年鑑,北京2022年的幼兒園比2021年減少了11所,小學減少了118所。

廣深由於增量人口比較多,人口結構年輕,所以最近幾年還在大規模興建新學校、增加學位。比如深圳2023年新增了中小學、幼兒園78所,廣州則新增了50所。

但如果你用廣深幼兒園人數乘以2,跟小學生人數做一個對比,就會發現廣深的小學學位將很快過剩。

目前廣州幼兒園人數乘以2是119.64萬人,小學生是129.45萬人,未來小學學位至少過剩10萬個;深圳幼兒園人數乘以2是111萬人,小學生是122.66萬人,未來小學學位也至少過剩10萬個。

到那時,初中學位也會過剩,學生就讀普通公立高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70%甚至80%。廣州深圳撤併學校也是早晚的事情,至少學位緊張的局面將迅速終結。

從全國看,之前新生兒維持在1500萬人以上,現在未來基本在900萬人左右,下滑了40%。再加上人口流動的不均衡,只有一二線城市還有增量,普通三四五線城市以及村鎮,在園幼兒、小學生人數未來幾年可能下滑50%以上。

事實上,全國各地小學數量一直在緩慢減少中,學校規模變大、數量變少、集中辦學,是早已發生了的大趨勢,但未來幾年這種趨勢會“全面提速”!

河南是中國重要的人口大省和勞務輸出大省,根據河南省統計年鑑,河南全省小學數量在1978年曾達到48772個,到2000年減少到了41269個,到2022年還剩16925個。

就連人口第一大省廣東,小學數量也從2000年2.42萬所,減少到了2022年的1.06萬所。

小學數量斷崖式下跌,意味着農村、鄉鎮上學越來越不方便,這加劇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尤其是向大城市集中,將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

首先,城市和城市之間、城市各片區之間馬太效應進一步強化。

村鎮、小縣城的學校被迫撤併,孩子們上學將變得越來越不方便。這些地方因爲財政收入減少,連公交線路都無力維持。其結果,只能讓更多的家庭選擇離開,形成惡性循環。

有人口增量的大城市情況稍好,但內部分化也會加劇。比如上海的崇明、深圳的大鵬、廣州的從化、北京的延慶,由於距離中心城區太遠、人口密度偏低,將成爲小學、幼兒園撤併的先行區,這會導致一線城市部分城區鶴崗化。

中國人喜歡熱鬧,我們的土地是國有的,這些都意味着中國不動產的價值邏輯跟美國大相徑庭。在中國,中心城區價值是永恆的,郊區永遠是小衆的、不方便的。

其次,學區房的概念可能會被淡化。

大城市學位緊張時期即將結束,過剩時代不可逆轉的到了。未來上一流好學校還是比較難的,但就讀二流好學校就不那麼難了。

學區房概念可能被弱化,貼牌名校的價值會下降。一二線城市真正一流的學校,其學區房價值依然存在,但其他片區就弱化了。

想通過優質學區還給房子保值,只能選頭部學區,而不是二類、三類學區。

第三,幼兒園、中小學的老師將陷入過剩,未來或許跟房地產從業人員一樣過剩。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讀師範,未來慎重選擇;如果已經讀了,可以考慮通過上研究生轉型。未來,爲老年人服務的行業反而會成爲朝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