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用專業報道讓無力無助的人感到溫暖
疫情三年,是第一財經見證歷史、參與改變的三年。三年的時間始於在現場,終於在現場。
2019年12月31日上午,第一財經獨家發佈《武漢不明原因肺炎已做好隔離,檢測結果將第一時間對外公佈》,這篇僅700餘字的消息,是國內關於新冠疫情的第一篇報道。
之後第一財經記者深入武漢疫情一線,前往重症監護的金銀潭醫院、火神山、雷神山、紅十字會醫院等地,在具有一定危險性的一線採訪70余天,直至武漢全域動態清零解封。
後方記者則從各個角度深挖獨家新聞,結合行業和第一財經大數據等,第一時間發佈了“離開武漢的500多萬人都去了哪裡?大數據告訴你”的獨家報道,由於這是全國人民當時最關心的問題,當天一財原生流量突破220萬,全網流量破2700萬,微博話題量破億,一財多個官方微信瀏覽量超10萬。報道獲得上海新聞獎一等獎。
第一財經既有流量爆發的獨家報道,也有引發社會關注的深度調查。2022年,記者獨家找到同一小區一天測出13個假陽性的案例,對某核酸企業可能出現的檢測問題掌握了切實的證據,並進一步採訪行業人士分析可能出現假陽性的各種原因。這一事件引發大量共鳴,稿件原生流量超過10萬,微信公衆號閱讀量超過10萬,微博熱搜第四,同城榜第一,百度熱搜第一,多家媒體對此跟進報道。
第一財經成立數據分析小組,通過對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160餘家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的關鍵指數進行調取、整理超100份數據、表格、採訪資料文檔,完成了《百億〈江湖〉,北上廣深核酸檢測機構大調查》一文。報道發佈後,樸石等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被查,報道也獲中國經濟新聞獎二等獎、上海新聞獎三等獎。
疫情三年,各種傳言紛飛,第一財經各領域記者一直在通過採訪權威專家,爲讀者科普各種熱點問題,澄清相關謠言;更多記者還用系列報道揭露“黑心團長”的模式和強制加價的供應商,直擊疫情期間“黑心”團購的痛點,幫助讀者認清團購中的貓膩,維護消費者利益,並協助市場整頓;保供物資問題的系列報道則通過客觀反映物資所存在的品質、日期、企業資質等疑問,同時也給予正規企業解釋的機會,爲居民們解惑。
我們還推動了相關政策的改變。關於三亞拒絕持湖北身份證上島,建議以包機形式接回國外湖北人等報道,獲得了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可,文中建議得到落實。長時間大規模的核酸檢測使得地方財政承壓,第一財經及時跟進報道,也推動了各地調整關於核酸檢測的一系列政策。第一財經於2022年12月4日發佈《新冠病毒防控迴歸乙類管理條件漸趨成熟》一文,22天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1月8日起實施“乙類乙管”。中國人的生活從此日漸恢復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