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親等罹腸癌 40歲前應大腸癌篩檢

胃腸肝膽科許榮輝醫師主講「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治療」,吸引民衆熱烈響應。(羅永銘攝)

胃腸肝膽科林裕民醫師談「大腸癌篩檢」,民衆反應熱烈。(羅永銘攝)

胃腸肝膽科張麗文醫師分享「肝炎和脂肪肝保健」,民衆互動熱絡,收穫滿滿。(羅永銘攝)

腸癌是臺灣發生率第2高的癌症,近年來,中老年的發生率下降,青壯年則上升。專家指出,愛吃加工肉、紅肉、抽菸、飲酒、肥胖等都是罹患腸癌的風險因子。若一親等有人有腸癌,應提前於40歲接受大腸癌篩檢。

本報9月14日與新光醫院合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邀請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裕民談「大腸癌篩檢」、胃腸肝膽科醫師許榮輝談「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治療」、胃腸感染科醫師張麗文談「肝炎和脂肪肝保健」,吸引民衆熱烈響應。

腸癌年輕患者增多

林裕民表示,腸癌是國人發生率第2高的癌症,僅次於肺癌,光是在1990~2019年之間,個案數就增加了兩倍之多,雖然好發於中高齡,但在經濟發展好的國家,年輕的個案也較多,而臺灣近年來也有年輕患者增多的趨勢。

在臺灣,一年約有1.5~1.7萬人罹患大腸癌,年死亡人數則有約5000~6000人。林裕民指出,正常腸黏膜出現線瘤、不典型增生,直到演變爲癌症,長則需要十幾年,短則1~2年,包含紅肉、加工肉、抽菸、喝酒、肥胖、纖維攝取不足、家族史,都是腸癌的風險因子。

糞便若有血要當心

林裕民提醒,民衆若出現糞便有血、裡急後重、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小、體重減輕、貧血、摸到腫塊的問題,要當心可能是腸癌,但腸癌最常見的症狀是「無症狀」,定期檢查相當重要。糞便潛血檢查結果陽性者,約2人中會有1人找到息肉,20~25人中有1人找到腸癌。如一親等罹患腸癌,應提前於40歲接受大腸癌篩檢。親人罹癌年齡較輕者,檢查時間也要提前,以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