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喝完藿香正氣水,15分鐘後被送進搶救室!這個細節一定要注意

連日來,全國多地持續不斷標紅的高溫, 讓“中暑”一詞衝上了熱搜,常備藥 藿香正氣水也 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不少企業爲 員工 發放藿香正氣水用於解暑。但實際上,藿香正氣水本身並不能用來預防中暑,甚至用不對還會 加重中暑症狀。

不久前,家住福州的陳先生出現了發熱、咳嗽、咳痰等症狀。在福建省立醫院就診時,他被診斷爲急性肺炎,醫生給他掛了一瓶頭孢西丁鈉。

掛瓶後半小時,陳先生離開了醫院。路上,他因感覺發熱、胸悶、腹脹,認爲自己出現中暑症狀,便前往街邊藥店買了一盒藿香正氣水,口服了一支。

誰知大約15分鐘過後,陳先生開始感到心慌氣短、面部潮紅、心率加快、頭痛頭暈,之後突然昏厥倒地。

很快,陳先生被送至省立醫院搶救,接診醫生經診斷,發現他是同時使用了頭孢類藥物及藿香正氣水,導致二者相互作用,發生了雙硫侖樣的中毒反應。

“藿香正氣水+頭孢”

爲何會中毒?

藿香正氣水中通常含有40%-50%的酒精,當這些酒精進入人體,經過乙醇脫氫酶的轉化變成乙醛。 由於頭孢類藥物抑制了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導致乙醛無法繼續降解,從而在體內大量堆積,便會發生雙硫侖樣的中毒反應。

福建省立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李彩景介紹, 這種症狀多在兩種藥物聯用的5分鐘到1小時內出現。 患者輕則出現顏面潮紅、頭痛、噁心、嘔吐、心悸、血壓下降,重則出現胸悶、胸痛、氣短、呼吸困難、休克等症狀,甚至死亡。

因此,服用藿香正氣水後的7天內,都不能服用頭孢類藥物。

藿香正氣水的服用禁忌

1、服藥之後禁開車。 服用後不宜開車和操作精密儀器 、進行高空工作。

2、特殊人羣要謹慎。 老人、孕婦、幼兒等體質較弱者,對酒精過敏者及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均應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服用。

3、 藿香正氣水 乙醇(酒精)含量爲40%-50%,相當於40度的“酒”。 藿香正氣口服液 不含乙醇。 因此,對於酒精過敏的患者,在必要情況下,可考慮選擇藿香正氣口服液。

此外,藿香正氣家族成員中還包含了膠囊、軟膠囊、正氣滴丸等,它們均不含酒精成分,藥效也類似於口服液,相對溫和。要注意的是,服用藿香正氣系列,都要忌菸、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飲食宜清淡,在服藥期間不宜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也不能與含有烏頭類的中藥或中成藥同時服用,如小活絡丸、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等。

藿香正氣不是中暑“萬能藥”

雖然大家都將藿香正氣當作中暑常備藥,但它並不適用於所有中暑症狀。

在中醫看來,中暑有“陽暑”和“陰暑”之分。 在烈日下勞作或長時間呆在高溫環境中,出現高熱、煩躁、口渴、汗多等症狀,一般是中了“陽暑”。 夏季過分貪涼,長時間吹空調、喝冷飲、生食大量瓜果蔬菜等,會導致寒溼侵襲,引發低熱、惡寒、無汗、身重疼痛、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這就是中“陰暑”。

對於陽暑的治療,中醫以清熱瀉火、養陰解暑爲主,比如清暑解毒顆粒就比較適合陽暑輕症的治療。而藿香正氣系列屬於溫熱藥,適用於惡寒發熱,上吐下瀉,舌苔白膩的“陰暑”症狀。

李彩景指出,中陽暑喝藿香正氣是社會大衆普遍存在的誤區,正氣水含有的酒精成分會使細胞脫水,促進排汗。很多勞動者高溫環境下作業自身出汗量本就多,如果不注意補水,喝完藿香正氣後會更容易造成脫水,加重症狀。

預防中暑

需要提升自我防護能力

面對高溫天氣,提高自我防護能力是預防和減少中暑發生的重要干預途徑。在高溫天氣中,預防中暑要做到:

第一,儘量避免高溫日曬,穿着寬鬆衣物,多補充水分和鹽分等。

第二,正確使用藥物,不要大量飲酒。某些藥物可能會增加熱射病風險,包括抗組胺劑、三環類抗抑鬱藥、安非他命、可卡因、甲狀腺素、β受體阻滯劑、利尿藥等等。另外,酒精也會增加熱射病發生的可能性。所以,正在使用上述藥物的市民,需要尤其注意防暑降溫。

第三,注意易被忽視的高發來源。封閉的汽車是特別容易被忽視的熱射病來源。夏天在30℃以上的室外,停車後10分鐘,車內溫度就能上升至43℃,20分鐘後可以上升至50℃。

第四,關注環境溫度、溼度。當溫度大於35℃時,汗液蒸發是人體唯一的散熱途徑,如果環境中溼度過高,會“汗如雨下”,但汗液無法蒸發,機體就無法有效降溫。

微信編輯:糖炒栗子

本文來源:福建衛生報、國家應急廣播、上觀新聞

還原事實,洞悉真相。

歡迎關注,留言舉報!

除了闢謠,這裡還關注網絡熱點,及時迴應網友關切,追蹤事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