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及沙烏地阿拉伯同意重新建交 美國與歐洲全面警戒

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復交,圖爲沙國國務大臣兼國家安全顧問艾班(左)與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右)交流。(中新社)

上個星期的3月10日,出現了一則對全世界未來各方面來說,都可能是「影響深遠」,但一般國人(特別是投資人)卻沒有那麼關心的國際政治新聞—伊朗及沙烏地阿拉伯同意重新建交。

根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的報導,這兩個分別由遜尼派與什葉派所領導的鄰國,自2016年1月斷交後,由於互將對方,視爲尋求地區統領地位威脅的勢力,遂使得兩國間的角力,分別蔓延到中東幾個國家。當然,也造成中東地區政治局勢的動盪。

而此一新聞之所以深受矚目,最主要是因爲在此之前,其他國家嘗試爲兩國修復關係的努力都未成功。而這次,兩國成功復交的關鍵點在於:伊朗及沙國是在「由北京斡旋,但一直以來就在扮演國際警察的美國『未參與』」的情況下完成。

中國促成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復交。圖爲10日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北京主持沙伊對話閉幕式。(新華社)

國內的政治及軍事評論專家—邱世卿,就在他的個人臉書中指出:「沙特與伊朗和解,雖然對全人類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對美國與歐洲來說,卻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發展」。

邱世卿所持的理由是:「美國是一個習慣打順風仗的國家,處於優勢中往往無堅不摧,勇往直前,可是隻要面臨逆勢時,這個國家卻又退縮的比潮水轉向還快,韓戰如此,越戰如此,阿富汗戰爭也是如此」。但如今,「東線的烏克蘭戰場並沒有如願的擊垮俄羅斯,但是另一面中國開始加大對防線的滲透…而另一邊的中國,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他表示。

3月13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卡納尼說,中國爲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同意恢復外交關係發揮了重要作用,爲中東地區實現和平、穩定與安全提供了助力。 新華社

正由於沙特與伊朗建交的事件,讓筆者想起前一陣子,所看的一本《地緣政治投資大局觀(Geopolitical Alpha:An Investment Framework for Predicting the Future)》的書。

該書的作者—Marko Papic,是位於美國加洲多元資產管理公司—鐘樓集團(Clocktower Group)的合夥人兼首席策略師。專門學政治,而非金融財務的他,在加入鐘樓集團之前,就在2012年創立了BCA Research的「地緣政治戰略實踐(Geopolitical Strategy Practice,GPS)」,也就是金融業第一個專門的政治分析投資戰略產品。

在這本書中,Marko Papic特別提到2016年的兩大國際政治事件—英國的「脫歐公投」通過,以及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背後,所代表的「已開發國家民粹主義行動」,已突顯出「經濟學家和利率預測者的年代已經結束」。

Marko Papic解釋了爲何英國的「脫歐公投」會通過?而希臘人卻寧願忍受艱難的紓困改革,選擇待在歐元區內,而不是像出現同樣問題的阿根廷,選擇讓幣值大貶以解決問題?其中的核心,就在於「大多數中間選民」的想法。

當然,撇開「賣瓜者,不可能說瓜不甜」的問題,筆者認爲Marko Papic個人對於投資的預測角度及準度,至少會比一般受過嚴密金融及財務訓練的專家,要務實及「貼近民意」得多。

畢竟以民主國家爲例,想要順利當選,自然得聽聽國內最主流的民意心聲。且當人民的聲音,彙集成龐大的主流民意時,就算是獨裁國家,所有官員的決策依據,就不會是「從經濟或金融角度來看『應該怎麼做』」,而會變成「應大衆要求而做」。

例如Marko Papic在書中特別寫道:「中間選民(作者再三強調,社羣媒體不論是twiter或instagram等,都不能代表中間選民)」是政治市場上的定價者,但長期來說,政治人物只是價格接受者」。

筆者認爲,從Marko Papic的這番話,就不難體會美國FED,這一路在「貨幣緊縮以對付通膨」這件事上的搖擺不定。個人所持的理由很簡單:華爾街財團是美國政府及官員的「手心肉(爲了贏得選舉的主要政治獻金來源)」,中間多數選民,還只能算是「手背肉(提供選票讓政治人物當選)」。所以,當民意認爲通膨問題,嚴重影響民衆日常生活,政策就會向其傾斜;假設通膨狀況有一點改善,政策就會立刻向華爾街傾斜。

在書中,Marko Papic更預測未來十年,會有更多非正統財政與貨幣政策,反壟斷案件增加、進一步財政寬鬆、選擇性的監管當局施壓,以及對資本利得和高所得納稅人課徵更多稅。

至於Marko Papic的幾大預測—由於已開發國家所得不平等,「去全球化」將是難以逆轉的趨勢;歐洲會因爲避免被世界「邊緣化」,而不得不勉力維持團結;在原本單極(美國獨大)世界,走向多極趨勢下,中美的競爭只會持續,不會減緩;全世界(特別是英語系國家的中間選民)受到社會不平等的影響,正由右傾的「放任式政策(華盛頓共識)」,逐漸向左傾的「監管式政策(布宜諾斯艾利斯共識)」邁進,並自2020年開始,迎向「停滯性通膨」的十年…等,筆者認爲應該是可信度滿高,且會持續影響未來投資方向的重要參考。

筆者認爲該書中,最值得投資人蔘考的分析,就是第九章裡,有關印度未來經濟發展與投資前景,以及中東局勢的部分。該作者就認爲,當美國一心在亞洲拔樁及圍堵中國,而無法顧及中東局勢之際,中國就有很大的空間從中插旗。而本文開頭所提到的沙、伊重新建交,就是非常順理成章的明證。

至於印度方面,當大多數國內、外專家學,主要從經濟上「替代中國大陸全球製造工廠」的角度「看多印度」之際,該書作者卻從注意到印度的政治局勢,恐怕會讓人對其經濟沒法「太樂觀」。

一旦該書作者對於未來各項走勢預期正確,筆者認爲所有的理財大衆的,都應該認真考慮這些政治因素,將會對自己的投資理財行爲,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並且提早做出相對的因應。

特別是當只關心本業經營臺積電,開始徵求具有政治學博士資格的人,來擔任「商業情報分析師」的工作之後,筆者認爲想要進行長期投資的一般大衆,不論是把錢放在國內,或是國外的某一地區或國家,未來都不能輕忽政治分析此一層面。

因爲,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目前經濟及金融預測上的最大問題,都是來自於對於經濟或金融非常嫺熟專家的看法,然而,政治既是「管理衆人之事」,就有可能在方方面面上,對於一國或甚至鄰國的政策或經濟走向,產生廣泛的影響。假設預測者不查,預測的結果就有可能失準。

當然,也許政治分析不能幫助投資人,避掉短期重大金融事件的「踩雷」,例如這幾天才發生的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又再遭逢一次大幅震盪。但是,卻可能有助於長期投資人,在資金配置地區及比重上的準確判斷。

不說別的,就以俄烏之戰爲例,假設一場原本各方預期,只需要3個月便能「解決」的戰爭,變成一場長期對抗的形式,而原先「單極(以美國爲唯一強權)」的世界,轉爲「多極(霸主不在只有美國)」之際,每一位投資人,恐怕都得好好學學這一門「政治投資課」,才能避免將資金「放錯地方」,而導致自己辛苦累積的財富大幅減少或不見~當然,這世上沒有絕對不能投資的標的或地區,只是「配置比重高低」的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