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價換量?車市降價戰背後暗藏玄機

近期,多家車企掀起新一輪降價潮,從豪華品牌到合資品牌,從電動車到燃油車,優惠力度空前,然而消費者卻心存顧慮,觀望情緒濃厚。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利潤下滑的壓力,車企除了簡單粗暴的降價促銷,是否還有更多經營策略值得深思?

降價只是迫不得已?

近期,BBA電動車、燃油車均有大幅度降價,優惠金額接近10萬元。二線豪華品牌如雷克薩斯ES、沃爾沃S60、XC60也在進行大幅降價促銷。面對比亞迪漢、海豹等車型的競爭壓力,普通合資品牌售價紛紛下降。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僅有比亞迪、長城等少數車企實現了利潤正向增長,絕大多數車企的淨利潤均在下滑。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合資品牌不得不通過主動降價來維持市場份額,強調保住體系能力和市場穩定的重要性,而非單純追求單車利潤率。

價格戰只是曇花一現?

雖然短期內車企通過降價刺激消費,但從長遠來看,單純依靠價格戰難以爲繼。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呼籲全行業應有大局觀,以長期主義戰略競爭爲導向,避免陷入內卷。而在快速發展的智能電動車市場背景下,合資品牌如豐田、日產也加大對智能化的投入,合作對象包括騰訊、百度等科技巨頭。此外,合資品牌需要加速構建直面消費者的線上銷售體系,消除價格不透明等顧慮,提升服務體驗,並利用高管直播等方式建立與消費者的溝通渠道。可以預見,在"軟實力"的較量中,品牌將更加註重產品力、服務力的打造。

隨着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戰"將成爲常態,而非曇花一現。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自由競爭也能夠倒逼車企加速創新,在智能化、數字化等方面加大投入,最終塑造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汽車消費市場。對消費者而言,既要把握降價的購車時機,更要理性看待價格戰背後的營銷策略,選擇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避免盲從。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金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