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4A風景區,怎麼救不起一個商場?
不知進取的前浪一定會被拍死在沙灘上。
今年,廣州多個熱門商場、餐廳倒閉,譬如文和友,譬如YCC天宜,譬如如流行前線。
一些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商業也逐漸落寞。
譬如今天我想說的這位,在千禧年叱吒廣州商業界,現在卻被對面的網紅搶了風頭的——康王柏德來商業城。
十三幺開局
小相公結束
給大家科普一下。
康王柏德來商業城,前身叫康王商業城,誕生於1997年,是廣州最早建設的商場之一。
那時天河北商圈只有天河城撐場,珠江新城還是一片草田,優質的商業都集中在東山以及老西關,康王柏德來商業城乘着康王路舊改東風而騰飛。
商場的地理位置也很絕,南連廣州必去的風景區陳家祠,北連網紅美食一條街西華路,是現在老城區CityWalk的必經之地。
可以說,它佔盡了天時和地利。
如今,當我走到商場內,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大多數商鋪處於“被掏空”的狀態,只留下了孤零零的招牌。
以往遊戲機店,大家常逛的超市都已經無影無蹤。
繼續往前走,我遇到了不少街坊,但他們只是匆匆路過,並沒有停留。
曾經紅極一時的美食街已經人去樓空。
學生們經常在這裡吃吃喝喝地方,現在變成了路人“休息”的地方。
幾輛美食推車被堆在角落,看起來已經很久沒有用了。
幸運的是,整個空間還是挺亮堂的,商場裡沒有斷電,也沒有關空調。
不得不說,越靠近陳家祠,商場的人流變得越來越大,情況和西華路段形成鮮明的對比。
麥門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有不少人在餐廳逗留。
夾娃娃機店有不少年輕人在聊天,但其中一位coser一邊夾娃娃一邊跟朋友嘟囔“以後不如去動漫星城”,氣氛有點尷尬。
總的來說,除了靠近陳家祠的幾家店人氣比較充足,其他店只有零星顧客,大多數人只是把商場當成普通的地下通道,匆匆走過。
人氣不足,誰的鍋
有人說,是不是陳家祠商圈比較老,商業很難起死回生?
呵呵,陳家祠站不背這個鍋。
同樣是地鐵站上蓋的揚韜廣場,每逢節假日都有不少人等位吃飯,光是一家粥底火鍋的人流就可以和地下商場匹敵。
可以說,康王柏德來商業城和揚韜廣場對比起來,一個是天,一個是地。
因此,我們不能單純以位置好不好來判斷商業有沒有前途,成功的商業體總離不開科學的內部業態規劃、商鋪劃分,還有成功的運營團隊維持。
這不是康王柏德來商業城一個人問題,而是廣州的地下商場要面對的問題。
近年來,除了動漫星城、時尚天河還能撐起一片天,地王廣場借二次元的勢頭起死回生,像流行前線這一類卻在淡出大家的視線,面臨倒閉。
廣州PLUS
,贊131
明明有商業底蘊、地鐵配套、巨大人流,但這些商場卻沒能再造輝煌。
爲什麼它們開局明明是自摸十三幺,最後卻打出了小相公?
原因有三。
首先,商場業態佈局雜亂。
譬如康王柏德來商業城其實是有分區的,但商場並沒有遵守分區規劃。
這邊廂是美食店,那邊廂是娃娃店,沒有很科學的動線,逛起來自然有種凌亂的感覺。
其次,商業的設計比較過時。
90年代的裝潢,非主流時期的招牌,商場內的很多裝飾都停留在上一個世紀,低端零售業扎堆,讓人有一種逛這裡還不如上拼夕夕,反正也只是買十塊錢左右的東西。
最後,就是運營的問題。
商場的很多地方是沒有維護的,沒用的桌椅、美食車堆放在一旁就完事了,也看不出要清理的痕跡,丟空的商鋪還有不少垃圾在裡面。
地下商場的空間有限,但規劃時空間被儘可能地切碎,感覺式微實現最大化收租,而不是科學地整合規劃商業。
最近地下商場內還發生了“物業糾紛”問題,導致大家對它的印象也不太好。
怎麼才能盤活這樣的片區,成爲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有沒有希望翻身
實話說,這些商業體到底有沒有翻身。
答案當然是有的。
實際上,很多地方都有成功的地下商場運營案例。
譬如日本的地下商場,不僅連通各大地鐵站、辦公大樓,本身還有有美食街有服飾店等,而且規劃科學,還有專業團隊在管理。
要知道,上頭一直很重視商業的發展,也從來沒有因爲新城區起飛而放棄老城區商業佈局。
像永慶坊,它在有限的街區範圍內,引入各大品牌店,然後做到視角統一化,有專業的運營團隊的加持,即使它不太靠近地鐵站也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廣州市重點商業功能區發展規劃(2020-2035年)》點名要重點打造33個商圈功能區,而大西關位列其中。
譬如《海珠區江南文商旅融合圈總體規劃》中也提到全面加快中高端商圈規劃建設,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標杆區。
這些例子數不勝數,與其白白浪費已經開發的商業體,不如想辦法盤活這些地方。
別讓它只停留在過去,還要讓它重新走向未來。
以上。